背光模块灯线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2670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块灯线的固定装置,用以组合固定自塑料框架中引出的至少二条灯线。此装置至少包括一固定杆部与一嵌合部,两者通过一连结部连结,于两者之间形成一灯线通道,并且连结部具有一固线孔,两条灯线其中之一直接进入灯线通道,另一则经过固线孔进入灯线通道。在嵌合部外侧延伸有一扣夹部,与嵌合部相密合,突出于塑料框架外。扣夹部与嵌合部具有一夹线孔,垂直连通灯线通道,以及跟夹线孔相连的一扣线开口,用以组合两条灯线进入夹线孔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灯线固定装置,特别有关于一种液晶显示器中,背光模块的灯线在引出处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多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使用者对外围的声光设备要求愈来愈高。以往常用的阴极射线管或称影像管(Cathode Ray Tube,CRT)类型的显示器,由于体积过于庞大,在现今追求轻、薄、短、小的时代中,已渐渐满足不了需求。因此,近年来有许多平面显示器(Flat Panel Display)技术相继被开发出来,如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已渐渐成为未来显示器的主流。其中,液晶显示器(LCD)因为技术发展成熟,已从传统的单色显示逐渐发展至彩色显示,而且液晶显示器(LCD)具有低耗电量特性,同时由于与同窗口尺寸的阴极射线管(CRT)相比,不论就占用空间或质量而言都要小得多,因此完全符合轻薄短小的特性,且不会有一般CRT的曲面,影响图像显示效果。因此已广范应用于各式产品,包括消费性电子产品如掌上型计算器,计算机字典,手表,手机,尺寸较大的手提型计算机,通讯终端机,显示板,甚至个人桌上型计算机,都不难看到其应用的产品以及其受欢迎的程度。传统的液晶显示器大部分为背光(back-light)型液晶显示器,主要包括前端的液晶显示面板以及后端的背光模块,其必须使用大型的背光模块,以提供足够亮度的背光源,使光线穿过液晶层,到达使用者的眼睛。过去液晶显示器一般都是使用荧光灯(fluorescent lamp)作为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来源,并且利用背光膜片散射,使光线均匀地散布到显示面板的液晶层,来获得均匀的显示效果。在背光模块中,背光膜片一般是利用塑料框架加以固定,并与其它的构件组装固定。通常一般的背光模块会在塑料框架中设置导线沟或孔道,以导出背光模块的灯线,电性连结至外部电路。背光模块灯线是在塑料框架的角落边缘处被引出,传统的塑料框架在组合灯线时,容易造成塑料框架的转角处因为作业影响而断裂,造成固定背光模块灯线作业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组合组合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灯线的固定装置,可轻易地组合固定背光模块灯线,并且减少产品损坏,提升产品的优良率。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灯线的固定装置,用以组合固定自一塑料框架中引出的至少二灯线。此装置至少包括一固定杆部、一嵌合部、一连结部与一扣夹部。其中,连结部连结固定杆部与嵌合部,于固定杆部与嵌合部之间形成一第一灯线通过的一灯线通道,且连结部具有一固线孔,使一第二灯线经过固线孔进入灯线通道。嵌合部、连结部与固定杆部共同嵌合于塑料框架的一槽沟中。扣夹部与嵌合部相密合,突出于塑料框架外。扣夹部与嵌合部具有一夹线孔,以及跟夹线孔相连的一扣线开口。夹线孔垂直连通灯线通道,用以固定第一与第二灯线,且扣线开口则用以组合第一与第二灯线进入夹线孔中固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思,该固定杆部的长度大于该嵌合部的长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思,该嵌合部的一侧端与该固定杆部的一侧端对应,且该嵌合部的另一侧端经由该连结部与该固定杆部相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思,该第一灯线包括高压灯线,且该第二灯线包括低压灯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思,该扣线开口的宽度略小于该第一或第二灯线的宽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思,还包括使用一黏贴物将该固定杆部与该塑料框架相接的侧面固定黏贴至该塑料框架的一盖板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思,该黏贴物包括双面胶。当进行组合时,例如其中一种方式先把第二灯线比如低压灯线,压入固线孔进入灯线通道中,然后将整个固定装置嵌入塑料框架对应的沟槽内,将第二灯线的一固定点固定。然后再将第二灯线绕过扣线开口,进入夹线孔予以固定。至于第一灯线则直接嵌入灯线通道,然后再绕过扣线开口,进入夹线孔予以固定。通过上述的方式组合背光模块的灯线不仅轻松简便,而且不会在组合作业时,因为施力不当而导致塑料框架断裂的问题。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将于往后的说明文字中辅以下列附图做更详细的阐述,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2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2c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的前视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固定装置,在背光模块的组合状态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 固定装置 20 塑料框架30 引出灯线结构110 固定杆部 112 底面114 侧面 120 连结部122 固线孔 124 灯线通道130 嵌合部 140 扣夹部142 扣线开口 144 夹线孔210 沟槽 230 盖板312 灯线 314 灯线316 热缩套管 320 电耦合组件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主要用以提供显示面板所需的背光源,在背光模块中利用外框的塑料框架将荧光灯、背光膜片等构件加以组合构装。在背光模块中,背光模块灯线从塑料框架中引出到连结到外部的电源供应电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灯线的固定装置,用以组合固定从塑料框架中引出的至少二条灯线。利用此固定装置可以轻易地进行组合构装,并且减少产品损坏,使不良问题减至最低。图1绘示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a、图2b与图2c分别绘示本专利技术的固定装置的俯视图、侧视图与前视图。请同时对应参考图1与图2a、2b、2c,本专利技术的固定装置10主要包括近似长条状的固定杆部110,在固定杆部110中央的一侧,延伸有一连结部120,并跟固定杆部110对面的嵌合部130的一端连结,由固定杆部110、连结部120与嵌合部130组成近似丩型的结构。固定杆部110的长度大于嵌合部130的长度,固定杆部110以连结部120为中端分成头部与尾部两个部分,嵌合部130的一侧与固定杆部110的头部相对应,且另一侧经由连结部120跟固定杆部110相接,在固定杆部110的头部与嵌合部130之间形成一个通道,作为灯线通道124。从背光模块的塑料框架中所引出的灯线,均会被牵引到此灯线通道124中。连结部120的形状近似一拱门,在连结部120的底端具有一固线孔122,形状为近似半弧形的孔洞,连通连结部120的两侧,可用于固定灯线,将灯线从连结部120的另一端,穿过固线孔122至灯线通道124中。在嵌合部130的外侧延伸有一扣夹部140,与嵌合部130相密合,在嵌合时扣夹部140突出于塑料框架20外,此扣夹部140的外型近似钳子,并与嵌合部130的构形相合。在扣夹部140与嵌合部130的中央为一夹线孔144,跟灯线通道124垂直相连通,可使灯线从灯线通道124中引出穿过夹线孔144,连接至外部电路,并且通过夹线孔144固定。在夹线孔144的上方具有一扣线开口142,跟夹线孔144相连,此扣线开口142的宽度约略小于灯线的直径,在组合时,通过扣线开口142将灯线嵌入夹线孔144中,加以固定。至于夹线孔144尺寸的设计需视实际引出灯线的数量与直径来决定,且较佳是可将灯线完全密合固定。请参照图3,其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固定装置,应用于背光模块的塑料框架的组合状态示意图。在塑料框架20中,至少具有多个导线沟或是灯线引道,从塑料框架20中引出至少二条背光模块灯线,包括低压灯线312与高压灯线314,引出的两条灯线312、314连接至电耦合组件3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块灯线的固定装置,用以组合固定自一塑料框架中引出的至少二灯线,其特征是该装置包括:一固定杆部;一嵌合部;一连结部,连结该固定杆部与该嵌合部,于该固定杆部与该嵌合部之间形成一第一灯线通过的一灯线通道,且该连结 部具有一固线孔,使一第二灯线经过该固线孔进入该灯线通道,该嵌合部、该连结部与该固定杆部共同嵌合于该塑料框架的一槽沟中;以及一扣夹部,与该嵌合部相密合,突出于该塑料框架外,该扣夹部与该嵌合部具有一夹线孔,以及跟该夹线孔相连的一扣线开口 ,该夹线孔垂直连通该灯线通道,用以固定该第一与第二灯线,且该扣线开口用以组合该第一与第二灯线进入该夹线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玉鸿典廖正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