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下式背光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2615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源,其包括背板以及多条发光二极管列。发光二极管列被配置于背板上,每两相邻发光二极管列之间具有间距,而且,这些间距中位于直下式背光源的中部位置的间距为最小间距。这样可以使得背光源中部位置具有最大相对亮度,从而使发光二极管的亮度达到最佳,并且可使得使用者的视觉感受亦达到最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源,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源的发光二极管光源的分布方式。
技术介绍
背光模块的操作原理是经由导光板将背光源的光线导引成平面光源,来确保亮度的均匀性。背光模块常用的背光源例如有冷阴极荧光灯以及发光二极管等。虽然目前以冷阴极荧光灯为主流,然而对发光二极管的需求却与日俱增。与冷阴极荧光灯相比,发光二极管具有体积小、寿命长、驱动电压低、耗电量少以及耐震性好等优点。图1为现有的使用发光二极管的直下式背光源的示意图。此直下式背光源100包括背板102以及多个配置于背板102上的发光二极管列104。各发光二极管列104包括有多个发光二极管114,且每两相邻发光二极管列104之间具有相同的间距a1、a2、a3及a4。即,这些间距的大小关系为a1=a2=a3=a4。上述现有的发光二极管在背板上的分布方式均为等间距分布,即,任两相邻发光二极管列104之间的间距大小均相等。然而,现有的这种等间距分布方式却会使发光二极管的中部亮度无法达到最佳。由于使用者的视觉感受主要由面板的中部位置来决定,因此,现有的这种分布方式所得到的亮度分布对使用者而言不能保证视觉感受最佳。
技术实现思路
据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源,其借助于于较佳的发光二极管分布方式来实现理想的亮度分布。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式,该直下式背光源包括背板以及多条发光二极管列。发光二极管列配置于背板上,每两相邻发光二极管列之间具有间距,而且,这些间距中位于直下式背光源中部位置的间距为最小间距。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此直下式背光源包括背板以及多条发光二极管列。发光二极管列配置于背板上,每两相邻发光二极管列之间具有间距,而且,位于直下式背光源的中部位置的间距小于其它部位的间距。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此直下式背光源包括背板以及多条发光二极管列。发光二极管列配置于背板上,每两相邻发光二极管列之间具有间距,而且,这些间距自直下式背光源的中部向边缘依序变大。附图说明为使本专利技术的所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方式能更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为现有的使用发光二极管的直下式背光源的示意图;图2A及图2B为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3A及图3B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4A及图4B为本专利技术又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5A、图5B以及图5C为本专利技术再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6为发光二极管列的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直下式背光源102背板104发光二极管列114发光二极管200a、200b 直下式背光源300a、300b 直下式背光源400a、400b 直下式背光源500a、500b、500c 直下式背光源202、302、402、502 背板204、304、404、504 发光二极管列214、314、414、514、614发光二极管604发光二极管灯条a1、a2、a3及a4间距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改变了背光源中发光二极管的现有的分布方式,使得背光源中部位置具有最大的相对亮度,如此可使发光二极管的亮度达到最佳,并且能实现使用者的视觉感受最佳化。图2A及图2B为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该图用以说明两相邻发光二极管列之间的间距自直下式背光源的中部向边缘依序变大的情形。如图2A所示,直下式背光源200a包括背板202以及多条发光二极管列204。多条发光二极管列204被配置于背板202上,且每两相邻发光二极管列204之间分别具有间距a1、a2、a3或a4。这些间距自直下式背光源200a的中部向边缘依序变大。即,这些间距的大小关系为a1<a2<a3<a4。如图2B所示,直下式背光源200b包括背板202以及多条发光二极管列204。多条发光二极管列204被配置于背板202上,且每两相邻发光二极管列204之间分别具有间距a1、a2或a3。这些间距自直下式背光源200b的中部向边缘依序变大。即,这些间距的大小关系为a1<a2<a3。再者,各发光二极管列204包括有多个发光二极管214,且每两相邻发光二极管214之间的间距相等。图2A所示的发光二极管列204为偶数条,因此,在直下式背光源200a的中部位置仅具有一个最小间距a1;图2B所示的发光二极管列204为奇数条,因此,在直下式背光源200b的中部位置具有两个最小间距a1。图3A及图3B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其用以说明位于中部位置的间距为最小间距、且至少两个未位于中部位置的间距相等的情形。如图3A所示,直下式背光源300a包括背板302以及多条发光二极管列304。多条发光二极管列304被配置于背板302上,且每两相邻发光二极管列304之间分别具有间距a1、a2、a3或a4。其中,位于直下式背光源300a中部位置的间距a1最小,而未位于中部位置的间距a3及a4大小相等。即,这些间距的大小关系为a1<a2<a3=a4。如图3B所示,直下式背光源300b包括背板302以及多条发光二极管列304。多条发光二极管列304被配置于背板302上,且每两相邻发光二极管列304之间分别具有间距a1、a2或a3。其中,位于直下式背光源300b中部位置的间距a1最小,而未位于中部位置的间距a2及a3大小相等。即,这些间距的大小关系为a1<a2=a3。再者,各发光二极管列304包括有多个发光二极管314,且每两相邻发光二极管314之间的间距相等。图3A所示的发光二极管列304为偶数条,因此,在直下式背光源300a的中部位置仅具有一个最小间距a1;图3B所示的发光二极管列304为奇数条,因此,在直下式背光源300b的中部位置具有两个最小间距a1。图4A及图4B为本专利技术又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其用以说明位于中部位置的间距为最小间距、而其它间距并非自中部向边缘依序变大的情形。如图4A所示,直下式背光源400a包括背板402以及多条发光二极管列404。多条发光二极管列404被配置于背板402上,且每两相邻发光二极管列404之间分别具有间距a1、a2、a3或a4。其中,位于直下式背光源400a中部位置的间距a1最小,而其它间距a2、a3及a4自边缘向中部依序变大。即,这些间距的大小关系为a1<a2、a3、a4,且a2>a3>a4。如图4B所示,直下式背光源400b包括背板402以及多条发光二极管列404。多条发光二极管列404被配置于背板402上,且每两相邻发光二极管列404之间分别具有间距a1、a2或a3。其中,位于直下式背光源400b中部位置的间距a1最小,而其它间距a2及a3自边缘向中部依序变大。即,这些间距的大小关系为a1<a2、a3,且a2>a3。再者,各发光二极管列404包括有多个发光二极管414,且每两相邻发光二极管414之间的间距相等。图4A所示的发光二极管列404为偶数条,因此,在直下式背光源400a的中部位置仅具有一个最小间距a1;图4B所示的发光二极管列404为奇数条,因此,在直下式背光源400b的中部位置具有两个最小间距a1。由所述优选实施方式可知,只要位于直下式背光源的中部位置的间距为最小间距,位于其它位置的间距的各种不同大小关系均符合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因此,皆应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更具体地说,只要未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下式背光源,包括:背板;及多条发光二极管列,它们被配置于所述背板上,每两相邻发光二极管列之间具有间距,其中,这些间距中位于所述直下式背光源的中部的间距为最小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信宏周晖凯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