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12564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一上基板、一下基板、液晶层和框胶,该上基板与下基板相对设置,该液晶层位于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该框胶位于上基板、下基板间并围绕该液晶层,该框胶具有一开口,该开口处设有导电胶。本发明专利技术液晶显示面板可防止因框胶交叠造成的液晶显示面板显示缺陷,有效克服基板间隔不均问题,使基板间距更均一,并避免框胶过多污染内部电子元件,同时可减少框胶用量,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LCD Panel)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超薄平板型液晶显示面板具有外型轻薄、耗电量少、低电压驱动以及无辐射污染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笔记本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监视器、宇宙飞船、飞机等各种领域中。该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上基板与下基板和位于两基板间的液晶层。为了在上下基板之间形成液晶层,通常采用以毛细管现象和压力差为基础的真空吸入法,该方法为将面板放入真空室内,浸入液晶槽批量式生产,在注入液晶前利用真空将面板内空气抽出,液晶开始注入后,即将真空室恢复气压。该种真空吸入法的问题在于,当液晶显示面板面积增大时,注入液晶花费时间长,制作困难度增大,产品良率、产量均降低,因此降低了生产效率。为了克服这一问题,近年来业界对滴注式液晶注入技术(OneDrop Fill,ODF)表示出普遍关注。滴注式液晶注入技术是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组装中灌液晶阶段的一种液晶注入方法,是在将上下基板彼此黏接之前,先将液晶直接滴在下基板上,然后再进行上下基板贴合。该种方法形成液晶层花费时间短,解决了大型面板制作的困扰,使液晶注入的均匀性及成功率提高。请一起参阅图1至图3,为现有技术采用滴注式液晶注入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制作方法示意图。图1为现有技术采用滴注式液晶注入技术制作液晶显示面板的框胶涂布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液晶显示面板中II区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液晶显示面板沿Y方向视图。首先提供一下基板10,从涂布开始点31沿着下基板10的边缘涂布框胶30,在涂布结束点32(即涂布开始点31位置)与涂布开始点31互相黏合,形成接合部33,在该种涂布方法中框胶30在接合部33处产生交叠现象,如图3所示。请参阅图4,为现有技术液晶显示面板中基板压合后框胶示意图。将上基板20与滴注液晶后的上述下基板10进行贴合时挤压上述框胶30。框胶30在接合部33处变宽,面积变大。框胶30可能会流至内部元件(图未示),造成内部元件动作不良,也可能造成从液晶显示面板的外部可以看到框胶,从而造成显示缺陷。另外,涂布所用的框胶30内部通常混有玻璃纤维作间隙物,起固定基板间距及支撑上下基板的作用。但是在基板压合时,玻璃纤维的支撑作用可能使接合部33无法压合均匀,从而产生间隔不均,也造成显示缺陷。为了改善这种框胶交叠、压合不均甚至影响内部元件的现象,业界陆续提出一些改进方案。请一起参阅图5与图6,为现有技术液晶显示面板框胶涂布的一种改进方案,图6为图5中VI区的放大图。其改进为接合部43处,即涂布结束点42与涂布开始点41仍交叠,但涂布结束点42向基板(图未示)边缘延伸。图7为另一种改进方案,其结合部53的改进为涂布开始点51与涂布结束点52均向基板(图未示)边缘延伸。这两种改进方案的设计均为对缺陷进行一定的补偿,对过量的框胶起一定的引流作用,在压合时多余的框胶尽量向基板边缘流出,这就克服了框胶压入显示区污染电子元件以及影响图像显示品质。但是这两种改进方案都是为了尽量使框胶接合部不明显而作出,并没有从根本上克服该缺陷,首先仍然存在交叠部份,压合不均的现象仍然存在,其次,这两种方案制程不便,稍有不慎就会比原有涂布方案堆积的框胶还多,并且也会造成框胶材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克服框胶交叠、使基板间距均一的液晶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作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一上基板、一下基板、液晶层和框胶,该上基板与下基板相对设置,该液晶层位于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该框胶位于上基板、下基板间并围绕该液晶层,该框胶具有一开口,该开口处设有导电胶。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另一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制作液晶显示面板的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提供上基板、下基板,在下基板上涂布框胶并留一开口,散布导电胶,贴合上、下基板和框胶固化,该导电胶的一部分散布在该开口处。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导电胶既可起到原有的导电作用,又可起到框胶的密封作用,其克服现有技术框胶涂布开始点与涂布结束点的交叠,避免因框胶交叠造成的液晶显示面板显示缺陷,可有效解决基板间隔不均问题,使基板间距更均一,并避免因框胶过多,压合时框胶外流污染内部电子元件,同时可减少框胶用量,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液晶显示面板的框胶涂布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液晶显示面板中II区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液晶显示面板沿Y方向视图。图4是现有技术液晶显示面板基板压合后的框胶示意图。图5是现有技术液晶显示面板框胶涂布的一种改进方案。图6是图5中VI区的放大示意图。图7是现有技术液晶显示面板框胶涂布的另一种改进方案。图8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面板第一实施方式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面板第二实施方式示意图。图10是图9所示液晶显示面板中X区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8,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面板第一实施方式示意图。该液晶显示面板1包括相对设置的下基板100与上基板300、设在上基板300与下基板100间的液晶层200、设在两基板间并围绕该液晶层200的框胶400,其用于控制液晶的流动区域,该框胶400具有一由未接合的涂布开始点401与涂布结束点402形成的开口(未标示),即结合部403,在结合部403处设有导电胶500。该框胶400的材质可为紫外光硬化胶,如压克力树脂,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也可为热固化胶如环氧树脂,还可为紫外硬化胶与热固化胶的混合物。该框胶400中掺杂有多个间隙物,该间隙物为玻璃纤维,用以支撑上下基板并固定基板间距。该导电胶500由银膏、导电橡胶、金属凸块及焊锡球等组成。其中该金属凸块可为金球。该导电胶500所用的胶与框胶400的材质相同,可为紫外光硬化胶,如压克力树脂,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也可为热固化胶如环氧树脂,还可为紫外光硬化胶与热固化胶的混合物。因其中含有金属凸块,可起到上下基板电路导通的作用。在本专利技术中,将导电胶500散布在框胶400的接合部403,因两者使用的胶材质相同,导电胶500散布在接合部403时可以填补框胶400涂布开始点401与涂布结束点404因未交叠产生的空隙,从而起到密封作用,同时导电胶500的散布是由机台完成,其用量以及散布区域也通过机台的严格控制,因而可以克服压合不良,并节约材料。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为提供上基板300与下基板100,在该下基板100边缘涂布框胶400,散布导电胶500,滴注液晶材料,贴合上基板300与下基板100,固化框胶400。在涂布框胶400时,将下基板100的角部作为涂布开始点401,从该涂布开始点401涂布框胶400,沿着下基板100外围涂布,并在接近涂布开始点401时(即涂布结束点402)停止涂布,形成接合部403。在进行框胶涂布时,框胶400是由一封装装置(图未示)的真空腔压力通过该装置的针头流出。导电胶500一般散布在上基板300与下基板100的四个角或边缘,本专利技术中导电胶500之一必须涂布在结合部403处,且框胶400的涂布开始点401与涂布结束点402在导电胶500处因未交叠而留有一开口(未标示),由导电胶500之一填充该开口,在该导电胶500处涂布开始点401与涂布结束点4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一上基板、一下基板、液晶层和框胶,该上基板与下基板相对设置,该液晶层位于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该框胶位于上基板、下基板间并围绕该液晶层,其特征在于:该框胶具有一开口,该开口处设有导电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佳怡刘妘诗萧坤星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