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滤水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1592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滤水坝,采用松木桩构建坝体的两侧边,坝体侧边的松木桩均匀间隔分布,两侧边的松木桩之间采用镀锌铜丝网构建坝体底部,坝体中填充过滤填料,过滤填料为坝体底部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第一填料、第二填料、第三填料,每层填料上方均铺设一层镀锌铜丝网,过滤填料上方铺设微生物填料层,并布置生物飘带;于过滤填料上方,坝体的四个边角采用水泥锚固定,坝体的四个边采用竹条与水泥锚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构建的生态滤水坝能人工营造一个动物、微生物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修复水生态系统,实现自然生态平衡。既能对河道受污染水体进行净化处理,又保证了河道的行洪排水功能,使河道更具有观赏性和生态性。使河道更具有观赏性和生态性。使河道更具有观赏性和生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滤水坝


[0001]本技术涉及河道污染治理
,特指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滤水坝。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及流域人口的增长,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工业化发展的脚步快速前进,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大,越来越多含有污染物和悬浮物的水体通过不同途径进去河道,早已超过了河流湖泊自身的容量,使河流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各种水环境问题接踵而至,河道水生态平衡被打破、水体浑浊、藻类生物大量生长,水体透明度持续下降,水生动植物的生存条件受到威胁。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导致流域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许多河道甚至出现季节性或终年黑臭水体现象。
[0003]污染水体不仅造成河道、湖泊景观效果变差,对自然环境产生危害;也干扰了居民的生活环境,降低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破坏了城市的面貌,严重影响城市发展。随着近年来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知日益深化,河流、湖泊的整治越来越受到关注。
[0004]目前,现有的生态坝结构大致有以下三种,具体缺点为:
[0005](1)土工坝是指拦截江河渠道水流以抬高水位或调节流量的一种筑物,由于铺设防渗膜,起到完全阻水的作用,河道过水断面减小,在雨期就会导致河道排水不畅,影响泄洪,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城市内涝。
[0006](2)普通生态坝过于依赖单一的植物和微生物对河水的净化作用或者填充材料对水中污染物的物理吸附。在河水污染过于严重的情况下或者在气温较低的冬天,植物停止生长,甚至完全死亡,不仅起不到对水体的净化作用,一些没有及时清理的植物根茎等还会加重水体的污染。而且过滤系统容易被淤泥堵塞,导致过水速度缓慢,在洪水期容易影响河道的行水排洪功能。
[0007](3)单纯依赖填充材料对水中污染物进行物理吸附则不能对溶于水中的氨氮和总磷进行有效降解。专利CN 205062751 U公开了一种具有稳定透水量的生态滤水坝,该滤水坝坝体的上游侧为透水坝,下游侧为混凝土坝,混凝土坝的底部设有排水通道与透水坝相连,透水坝的上游坡面上铺设有透水膜,用于阻挡水中的浮游生物、藻类或淤泥等。该技术单纯采用物理过滤方法对河水进行处理,存在无法对溶于水中的氨氮、总磷等污染物进行多重处理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滤水坝,能够对河道受污染水体进行净化处理,以及保证河道行洪排水功能。
[0009]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0]本技术为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滤水坝,采用松木桩构建坝体的两侧边,坝体侧边的松木桩均匀间隔分布,两侧边的松木桩之间采用镀锌铜丝网构建坝体底部,坝体中填充过滤填料,过滤填料为坝体底部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第一填料、第二填料、第三填
料,每层填料上方均铺设一层镀锌铜丝网,过滤填料上方铺设微生物填料层,并布置生物飘带;于过滤填料上方,坝体的四个边角采用水泥锚固定,坝体的四个边采用竹条与水泥锚连接固定。
[0011]上述方案中,松木桩一端削切成尖锥状,打入泥底层的深度需大于2.5m,且松木桩高于过滤填料40cm。
[0012]进一步的,每根松木桩之间间隔8-10cm。
[0013]进一步的,过滤填料中各层填料从坝体底部往上逐层填料的粒径逐渐减小。
[0014]优选的,镀锌铜丝网的孔径小于6mm。
[0015]进一步的,第一填料为碎石层,第二填料为砾石层,第三填料为沸石层。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生态滤水坝是水体原位修复技术之一,对于需要治理的受污染的河道水体进行原位净化处理,降低水中的悬浮物、COD、TN、TP 等污染物,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修复水生态系统。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兼顾景观性、稳定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点。当河水经过滤水坝时,通过滤水坝坝体自身的各级填料形成的过滤介质截留水中的悬浮物,同时在滤水坝上设置的生物飘带在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微生物膜能吸附、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和降低氨氮、总磷等污染物含量,使通过滤水坝后水的浊度降低,提升水质指标;通过分层布置不同孔径的填料层,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稳定的依附表面,当污染水体流经填料层时,会发生吸附、过滤、络合反应、离子交换等物理化学反应,持续去除水体中的各种污染物质。所构建的生态滤水坝能人工营造一个动物、微生物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修复水生态系统,实现自然生态平衡。既能对河道受污染水体进行净化处理,又保证了河道的行洪排水功能,使河道更具有观赏性和生态性。
[0017]附图说明:
[0018]附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2为本技术的截面示意图。
[0020]具体实施方式:
[0021]请参阅图1、图2所示,系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为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滤水坝,采用松木桩1构建坝体的两侧边,即沿河道的宽度构建坝体,坝体侧边的松木桩1均匀间隔分布,松木桩1采用4m长,直径为150
±
30mm,一端削切成尖锥状,打入泥底层的深度需大于2.5m,松木桩1高于过滤填料40cm,比常规水位高10cm,但比洪水水位低,主要保证旱季能拦截上游垃圾,水浮莲等,保证河道的正常过水。每根松木桩1之间间隔8-10cm,坝体的宽度一般为2m左右,松木桩1之间的间隔具体可以视河宽进行调整。
[0022]两侧边的松木桩1之间采用镀锌铜丝网构建坝体底部,镀锌铜丝网与松木桩1连接处用镀锌铜丝进行捆绑固定即可,镀锌铜丝可以耐腐蚀,韧性强,不易变形且经久耐用。坝体中填充过滤填料,过滤填料为坝体底部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第一填料8、第二填料7、第三填料6,其中,第一填料8为碎石层,第二填料7为砾石层,第三填料6为沸石层。每层填料上方均铺设一层镀锌铜丝网,增强各填料层叠加结构的稳固性。镀锌铜丝网的孔径小于6mm,能够避免各石层相互混杂。
[0023]过滤填料中各层填料从坝体底部往上逐层填料的粒径逐渐减小,最底部填充粒径为30~50mm ,高度为300mm的碎石层;中层填充粒径为20~40mm ,高度为300mm的砾石层,;顶
部填充粒径为10~20mm,高度为 400mm的沸石层,通过分层布置不同孔径的过滤填料,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稳定的依附表面,过滤填料的高度应比正常水位低30cm,从而降低坝体对河道行洪排涝的影响。当污染水体流经过滤填料时,会发生吸附、过滤、络合反应、离子交换等物理化学反应,持续去除水体中的各种污染物质。
[0024]过滤填料上方铺设一层高度为100mm的微生物填料层,并在微生物填料层上方布置长度为200mm的生物飘带3,利用微生物对河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有利于细菌和微生物在微生物填料层与生物飘带3上附着生长挂膜,形成的生物膜对水体进行持续的净化。通过物理过滤-生物净化联合处理技术,使其做到优势互补,增强污染水体的治理效果。
[0025]于过滤填料上方,坝体的四个边角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滤水坝,其特征在于:采用松木桩(1)构建坝体的两侧边,坝体侧边的松木桩(1)均匀间隔分布,两侧边的松木桩(1)之间采用镀锌铜丝网构建坝体底部,坝体中填充过滤填料,过滤填料为坝体底部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第一填料(8)、第二填料(7)、第三填料(6),每层填料上方均铺设一层镀锌铜丝网,过滤填料上方铺设微生物填料层,并布置生物飘带(3);于过滤填料上方,坝体的四个边角采用水泥锚(5)固定,坝体的四个边采用竹条(4)与水泥锚(5)连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滤水坝,其特征在于:所述松木桩(1)一端削切成尖锥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静伟曾森涛吴立煌周远余培芸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市弘东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