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的反射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8861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背光模块的反射板,可用于一背光模块中以支撑灯管。反射板具有多个凸出部,且每一凸出部各具有多个凹槽,可将多支灯管安置于凹槽中,使灯管与凸出部大致成垂直配置。反射板可附加一支撑部,支撑部具有一基座部分及一顶柱部分,基座部分设置在凸出部之一内,并使顶柱部分由凸出部上的一开孔凸出,用以支撑至少一光学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块的反射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支撑作用的反射板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具有重量轻、低耗电、可视面积大、零辐射及画质精细等优点,因此在短短数十年间,已被广泛应用在通信、资讯及家居生活领域中,如移动电话、无线电话、传真机、工业用仪表、机械及影音家电等。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需借由背光源来提供面板所需的亮度,因此背光模块为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关键零组件之一。背光模块的结构可分为侧光式结构及直下型结构两种。侧光式结构的发光源为利用侧边的单支光源,以导光板将侧射的光线反射到面板正面,具有轻量、薄型、窄框化、低耗电等特色,适用于提供中小尺寸的显示装置,例如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笔记本电脑的光源。较大尺寸的多媒体播放装置,例如液晶电视等,则需要超大尺寸的背光模块,适用不含导光板且光源放置于正下方的直下型结构,可在亮度及重量上占有优势。目前,在大尺寸面板的应用上,由于冷阴极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lamp;CCFL)较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具备价格的优势,因此冷阴极灯管仍为大尺寸LCD面板的主要光源。在大尺寸及低价格的趋势下,背光模块必须具备大画面、重量轻、薄型化、耗电低、亮度高及成本低的市场要求。由于背光模块需利用层叠的光学膜片配合光源及反射板来减少光耗损及提供均匀且高亮度的平面光源,因此将背光模块的多重元件整合以降低厚度及制作工艺复杂度,是目前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的反射板,可利用反射板形成一体成型的灯管支撑结构,用以改善传统背光模块的支撑结构元件组装复杂所导致的低生产效率及高成本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的反射板,具有一支撑柱装置,搭配反射板形成的灯管支撑结构,以支撑灯管上方的光学膜片,取代传统大尺寸背光模块的支撑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背光模块的反射板,用于装设在背光模块的灯箱底部,可兼具反射光线及支撑灯管的功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上述反射板具有多个凸出部,且每一凸出部上各具有多个凹槽,灯管可安置于凹槽中,使灯管与凸出部大致成垂直配置,将背光模块的反射板与灯管支撑功能整合,取代一般直下式设计的灯管支撑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可利用预先设计的折线将反射板折弯以形成凸出部,或以热压方式成型。凸出部的形状可为上窄下宽。凹槽的底部可为矩形、圆形或V形等等不同的形状,且其槽壁可为镂空槽壁,或为弧状、上宽下窄、上窄下宽或上下等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上述凹槽的槽壁更具有一卡扣部用以扣住灯管,卡扣部的纵截面可为矩形、弧形或三角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上述反射板的材质为PET材料或硅,反射板的颜色可为白色。此外,反射板表面可具有一金属膜,用以增加光线的利用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背光模块的反射板,具有一支撑部,可组装于凸出部。上述支撑部包括一基座及一顶柱部分,基座的顶面及底面为矩形,侧面为四个矩形斜面可避免漏光;顶柱部分为一由基座的顶面向上延伸的构造。基座设置在反射板凸出部之一内,并以基座的顶面及二侧表面与反射板凸出部的下表面贴合,反射板凸出部并具有开孔,可使顶柱部分由此开孔凸出,用以支撑灯管上方的光学膜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可利用阵列的反射板凸出部及灯管,搭配数个支撑部来形成大尺寸背光模块的支撑结构。组装时先将支撑部固定在灯箱底部,再将反射板贴合即可,不仅简化组装制作工艺,同时更具有反射、支撑灯管及支撑上方光学膜的效果。由以上可知,本专利技术具有至少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的反射板兼具有反射光线及支撑灯管的双重功能,除可减少支撑结构元件数量,降低组装复杂度及生产成本外,更可达到促进产品薄型化及轻量化的要求。本专利技术的反射板可搭配支撑部组成的支撑结构,以支撑灯管及上方的光学膜片,具有反射、支撑灯管及支撑上方光学膜的效果,除可取代传统大尺寸背光模块的支撑结构外,更具有制作工艺简单化的优点。为使本专利技术的构成特征、操作方法、目的及优点更加容易了解,以下将以文字叙述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示出背光模块支撑结构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示出灯管支撑装置的的凸出结构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A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示出的反射板的矩形凹槽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B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示出的反射板的矩形凹槽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C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示出的反射板的圆形凹槽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A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示出的具有卡扣部的凹槽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B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示出的具有卡扣部的凹槽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C到图4F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示出的具有不同形状卡扣部的凹槽优选实施例的纵截面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示出的具有折线及开孔的反射板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A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示出的支撑部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B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示出的具有支撑部的灯管支撑装置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示出的灯管支撑装置优选实施例的截面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灯箱 110灯管120反射板 121凸出部210凹槽 310a凹槽 310b凹槽310c凹槽321a凸出部 321b凸出部321c凸出部 410a凹槽410b凹槽411a卡扣部411b卡扣部 421凸出部510凹折线 520凸折线530凹槽开孔 540凸出部开孔550支撑部开孔 610支撑部612基座 614顶柱部分620灯管 710金属膜720扩散膜 730增光膜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背光模块支撑结构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背光模块支撑结构包括一灯箱100、一反射板120、多个凸出部121及多支灯管110。其中,每一凸出部121上各具有多个凹槽,灯管110可安置于凹槽中,使灯管与凸出部大致成垂直配置。反射板120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其中下表面与灯箱110接触并贴合于灯箱110内面。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灯管支撑装置的凸出结构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反射板120的上表面包括一平面部,具有朝向如图所示的Y轴方向延伸的第一对侧边,以及朝向如图所示的X轴方向延伸的第二对侧边。凸出部121自反射板120的平面部朝向如图所示的Z轴方向延伸,其中每一凸出部121具有二长边,朝Y轴方向延伸,并大致平行于第一对侧边。每一凸出部121具有二宽边,朝X轴方向延伸,且大致垂直于第一对侧边。每一凸出部具有一顶面,向下延伸形成多个凹槽210,使灯管110(图1)可延X轴方向安置于凹槽210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反射板的材质可为PET材料或硅,反射板的颜色可为白色或淡色系。此外,反射板表面可选择涂布一金属膜,用以增加光线的利用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凸出部121及凹槽210的形状可以依需要设计,并以热压方式使反射板形成支撑结构。请参照图3A到图3C,凸出部121的形状可为上窄下宽或上下等宽,其顶面宽度约为0至2毫米。凹槽210的底部可设计为各种形状,例如矩形或圆形。凹槽210的槽壁可为弧状;槽壁的截面可为三角形或上宽下窄、上窄下宽或上下等宽的矩形。图3A示出本专利技术具有矩形凹槽的凸出部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凸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块的反射板,适用于支撑多支灯管,其特征在于:    该反射板具有多个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大致与所述灯管垂直,且所述凸出部各具有多个凹槽,使所述灯管固设在所述凹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祥邓雅薇邱健民董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