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换灯管式背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8852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抽换灯管式背光模块,其包括灯管模块、外框及导光板。导光板固定设置于外框内,抽换式灯管模块可抽换式地设置于外框一侧边和导光板相应侧边所形成的滑槽内。定位保护机构包括设于灯管模块上的第一定位保护装置、和设于外框上的对应第一定位保护装置的第二定位装置。在抽换抽换式灯管模块过程中,第一定位保护装置可使抽换式灯管模块的相应部位与滑槽的对应内壁保持一间隙,从而保护抽换式灯管模块的相应部位免受刮伤;而当抽换式灯管模块插入到预设位置时,第一定位保护装置则与第二定位装置相应配合,以将抽换式灯管模块定位于滑槽内,同时位于抽换式灯管模块的相应部位与滑槽的对应内壁之间的间隙即行消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抽换灯管式背光模块,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背光模块的抽换式灯管模块的定位保护机构,其具有对灯管模块的保护和定位作用。
技术介绍
背光模块是一种提供液晶显示器(LCD)产品中一个背面光源的光学组件,主要由光源、导光板、光学用膜片、塑料框等组成。目前主要有场致发光(EL)、冷阴极萤光灯管(CCFL)及发光二极管(LED)三种背光源类型。就应用范围来说,场致发光、发光二极管主要用于小尺寸、单色光(绿色、红色)。虽然最近也陆续有采用白光(全色)场致发光和液晶背光源的产品,但由于其亮度较低,所以多用于4英寸以下的小尺寸液晶显示器,如手机、PDA、游戏机等。而全色(白光)、大尺寸亮度背光源,现在主流仍然是采用冷阴极萤光灯管作为背光源,而且其技术较成熟、信赖性高且性能稳定。例如,美国专利第5,815,227号公开了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装置。它包括一个设于液晶显示器底面的导光板、设于该导光板一端的灯管、及一个将灯管的光线反射至导光板的灯罩。其中,灯管和灯罩共同组成一个灯管模块,其通过一个锁扣机构固定于导光板上或者自导光板上拆卸下来。该锁扣机构包括两对锁扣凸块和两对锁扣孔,其中锁扣凸块分别设于导光板的上、下表面上,而锁扣孔则分别设于灯罩的相应部位上。抽换灯管模块时,将两对锁扣凸块和锁扣孔同时对应扣好,以实现灯管模块的固定。美国专利第5,280,372号则揭示了另一种用于一紧凑型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装置。该背光装置包括一个与液晶组件平行设置的光传输板、一个靠近光传输板设置的光源、一个将光源发出的光反射至光传输板的反射装置、及一个用于支撑背光装置的支架。光源采用冷阴极萤光灯管(CCFT),另外光源通过相应的灯源线和电连接器来获得所需的电能。其中,光源和反射装置构成一个侧抽式的灯管模块。该背光装置具有一滑动机构,其包括一个设于支架一端的导轨。该导轨的一端为开放设置,以使反射装置可以沿其滑动。这样,当冷阴极萤光灯管出现故障或因老化不能正常发光时,即通过滑动机构将灯管模块拆卸下来,换上好的冷阴极管后,再将更换好的灯管模块装回背光装置。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中,灯管模块通常只有固定灯管模块的机构、而没有定位的设计,其只能使灯管模块不会滑出背光装置。但若缺乏定位,灯管模块容易会有歪斜而影响背光装置的光学表现。并且,在液晶显示器的使用过程中,经常需要更换出现故障或老化的背光源灯管。而在抽换灯管模块的过程中,灯源线和固定灯源线的固定胶带容易被液晶显示器上的胶框或背板刮伤,造成高压测试失败或者是使固定胶带卷曲。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抽换灯管式背光模块,该抽换灯管式背光模块包括一抽换式灯管模块、一外框、一导光板以及一定位保护机构。其中,导光板固定设置于外框内,且抽换式灯管模块可抽换式地设置于外框一侧边与导光板相应侧边形成的一滑槽内。定位保护机构包括设于抽换式灯管模块上的第一定位保护装置、以及与第一定位保护装置相对应设于外框上的第二定位装置。其中,在抽换抽换式灯管模块的过程中,第一定位保护装置可使抽换式灯管模块的相应部位与滑槽的对应内壁保持一间隙,从而保护抽换式灯管模块的相应部位免受刮伤;而当抽换式灯管模块插入到预设位置时,第一定位保护装置则与第二定位装置相应配合,以将抽换式灯管模块定位在滑槽内,同时所述的位于抽换式灯管模块的相应部位与滑槽的对应内壁之间的间隙即行消失。该抽换式灯管模块包括一个具有相对的二电极的灯管,分别套设于二电极上的第一和第二软垫上、一夹置第一和第二软垫并包覆灯管的反射板、及一包覆于反射板上用以固定抽换式灯管模块的固定胶带。第一定位保护装置设于反射板的两端上,并且凸出于固定胶带之外。第一定位保护装置包括分别凸设于反射板两端底部侧面上的第一和第二凸块,其自反射装置上凸出的厚度比固定胶带的厚度要稍大。而第二定位装置包括对应于第一和第二凸块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可以是非封闭的孔。当抽换式灯管模块插入滑槽时,第一定位保护装置的第一凸块先于第二凸块进入滑槽;而当抽换式灯管模块插入到预设位置时,第一和第二凸块则正好分别卡入对应的第二定位装置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滑槽在靠近第一凹槽一端上方的内侧面上设有一个压入结构,其在灯管模块插入至靠近第一凹槽时,向下压抽换式灯管模块的第一软垫,从而将第一凸块压入相应的第一凹槽内,并且压入结构继续压住第一软垫。压入结构可以是一斜坡结构。抽换式灯管模块的第一和第二软垫可采用橡胶材料。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凸块设计,使抽换式灯管模块在抽换过程中与背光模块的滑槽内壁(即外框的相应内侧面)之间形成一个间隙,使灯源线和固定胶带不易被刮伤,在抽换式灯管模块到达预设位置时凸块卡入相应的定位凹槽内。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抽换式灯管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A和图2B是对图1的A和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抽换式灯管模块插入至滑槽内的位置示意图;图4是对图3的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抽换式灯管模块插入至滑槽内的预设位置的示意图;图6A和图6B是对图5的D和E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抽换灯管式背光模块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现结合附图说明如下同时参阅图1、图2A、图2B和图3,其中图2A和图2B为图1中A、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2的抽换式灯管模块1中具有一定位保护机构,包括设于抽换式灯管模块1上的第一定位保护装置(图中未标示)、和对应设于背光模块2上的第二定位装置(图中未标示)。其中,抽换式灯管模块1包括一灯管(图中未标示)、一灯源线12、一外露灯源线15、一反射板11和用于固定灯源线12的一固定胶带10。灯管具有相对的二电极,用以与灯源线12或一外露灯源线15连接。背光模块2包括抽换式灯管模块1、一导光板24及一外框20。外框20具有一底面和四侧边,而导光板24设置于外框20中介于四侧边内的底面上,且导光板24的一侧边与外框20的相应侧边形成一滑槽25。抽换式灯管模块1即设置在滑槽25内、并可沿滑槽25滑动。反射板11位于固定胶带10内侧并紧贴固定胶带10,其两端设有第一定位保护装置。固定胶带10在灯管模块1抽换过程中,具有减少灯管模块1与液晶显示器2相应部位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参阅图4,其为图3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在抽换抽换式灯管模块1的过程中,第一定位保护装置可使抽换式灯管模块1的固定胶带10与背光模块2的滑槽25相应内壁(即外框20的相应内侧面)之间保持一间隙21,从而保护抽换式灯管模块1的固定胶带10和灯源线12不会被滑槽25的相应内壁刮伤。而当灯管模块1插入到预设位置时,第一定位保护装置则与第二定位装置相应配合,将抽换式灯管模块1定位于背光模块2的滑槽25内的预设位置上,同时固定胶带10与滑槽25相应内壁之间的间隙21即消失,使固定胶带10紧密贴合于滑槽25的相应内壁上。第一定位保护装置设于抽换式灯管模块1的反射板11的两端上,并且凸出于用于固定灯源线12的固定胶带10的外侧。第一定位保护装置包括分别凸设于反射板11纵向相对两端侧面上的第一和第二凸块13、14,其自反射板11凸出的厚度比固定胶带10的厚度要稍大。同时参阅图5、图6A及图6B,其中图6A和图6B是图5中D、E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5中的D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抽换灯管式背光模块,包括:    一外框,具有一底面和四侧边;    一导光板,设置于所述外框的四侧边内的底面上,所述导光板的一侧边与所述外框的相应侧边之间形成一滑槽;    一抽换式灯管模块,设置于所述滑槽内、并可沿所述滑槽滑动,所述抽换式灯管模块包括:    一灯管,具有相对的二电极;    一第一软垫和一第二软垫,分别套设于所述二电极上;及    一反射板,夹置所述第一和第二软垫,并包覆所述灯管;以及    一定位保护机构,具有:    一第一定位保护装置,设置于所述反射板两端的外表面;及    一第二定位装置,设置于所述外框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定位保护装置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基峻邵栋梁简叶恩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