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下式背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8552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包括:一框架、至少一光源、一扩散板以及至少一光学膜片,该光源设置于该框架内;该扩散板位于该框架之上;该光学膜片位于该扩散板之上,该光学膜片包括一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的基板,该上表面形成有一扩散部及一集中部,该扩散部用以扩散入射至该下表面的光线,该集中部用以集中入射至该下表面的光线。此直下式背光模块能够有效提高光的使用效率,并简化模块架构及降低模块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使用了具备集光功能与扩散功能的光学膜片或具备集光功能与扩散功能的扩散板的直下式背光模块。
技术介绍
在目前的直下式背光模块架构中,关键零器件包括扩散板、扩散片、增光片与偏极增亮膜等光学器件,通过上述光学器件的搭配使用,能够得到光均匀与光集中的效果,然而传统直下式背光模块架构使用多个光学膜片,相对造成模块光学效率降低、模块成本高、组装合格率受限等缺点。在美国专利号码US4791540中,提出一种光源模块架构,如图1所示,此光源模块包括一光源10,在光源10的出光面上侧设置有二棱镜片12与14,可将光源10所发出的光线集中以提高正向的亮度,然而棱镜片12与14并无扩散的功能,仅有集光功能,因此在实际应用上,为了顾及最后的光均匀度,往往需要再添加上扩散片,但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光学膜片兼具集光功能与扩散功能,故无须添加额外的扩散片。在美国专利号码US5280371中,提出一种光源模块架构,如图2所示,此光源模块包括一光源20,并通过扩散板22使光线任意扩散以模糊灯管影像,而后利用具有圆弧状结构的光学膜片24作为增亮膜以增加模块亮度,最后再将光能量入射于液晶面板26以提供面板显示图像的光源。由于圆弧状结构与棱柱状结构在增亮与视角亮度变化柔和上,各有优缺,故本专利技术将此两种结构与扩散板相结合,不仅能减少光学器件的使用,更可在增亮与视角亮度变化柔和上,取得最佳效果。在原有技术中,并未提供任何可同时解决上述问题的手段。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其使用了具有集光功能与扩散功能的微结构光学膜片或是使用具有集光功能与扩散功能的扩散板,通过本专利技术直下式背光模块能够有效提高光的使用效率,并简化模块架构及降低模块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其使用具有集光功能与扩散功能的光学膜片,不仅在增亮与视角亮度变柔和上皆有极佳的表现,更可简化模块架构并降低模块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将具有集光功能与扩散功能的微结构结合于一扩散板上,而不须使用额外的集光片或扩散片,其在增亮与视角亮度变柔和上有极佳的表现,也可简化模块架构及降低模块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包括一框架、至少一光源,一扩散板以及至少一光学膜片。其中该光源设置于该框架内;该扩散板位于该框架之上;该光学膜片位于该扩散板之上,且该光学膜片包括一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的基板,该上表面形成有一扩散部及一集中部,该扩散部用以扩散入射至该下表面的光线,该集中部用以集中入射至该下表面的光线。该扩散部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圆弧柱形结构,该集中部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棱柱形结构,且该圆弧柱形结构平行于一第一方向,该棱柱形结构平行于一第二方向,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的夹角介于0度至90度之间。其中该圆弧柱形结构的曲率半径介于10μm至500μm之间,该棱柱形结构的顶角角度介于30度至140度之间。该光学膜片的上表面基板形成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桃柱形结构,其中该桃柱形结构的圆弧部分的曲率半径介于10μm至500μm之间,该桃柱形结构的凸起部分的顶角角度介于30度至140度之间。该光学膜片的上表面基板包括至少一桃柱形结构及至少一圆弧柱形结构,其中该桃柱形结构的圆弧部分的曲率半径介于10μm至500μm之间,该桃柱形结构的凸起部分的顶角角度介于30度至140度之间,该圆弧柱形结构的曲率半径介于10μm至500μm之间。该光学膜片的上表面基板包括至少一桃柱形结构及至少一棱柱形结构,其中该桃柱形结构的圆弧部分的曲率半径介于10μm至500μm之间,该桃柱形结构的凸起部分的顶角角度介于30度至140度之间,该棱柱形结构的顶角角度介于30度至140度之间。该光学膜片的上表面基板包括至少一桃柱形结构、至少一圆弧柱形结构及至少一棱柱形结构,其中该桃柱形结构的圆弧部分的曲率半径介于10μm至500μm之间,该桃柱形结构的凸起部分的顶角角度介于30度至140度之间,该圆弧柱形结构的曲率半径介于10μm至500μm之间,该棱柱形结构的顶角角度介于30度至140度之间。该光学膜片的上表面基板包括多个同时具备有扩散与聚光功能的微结构。该直下式背光模块包括两个光学膜片,该光学膜片彼此重叠且其有一夹角介于0度至90度之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另提出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包括一框架、至少一光源以及一扩散板。该光源设置于该框架内;该扩散板位于该框架之上,该扩散板内部具有可扩散光线的微粒子,该散射板的上表面形成有一扩散部及一集中部,该扩散部用以扩散入射至该下表面的光线,该集中部用以集中入射至该下表面的光线。该扩散板厚度介于1mm至3mm之间。该扩散部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圆弧柱形结构,该集中部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棱柱形结构,且该圆弧柱形结构平行于一第一方向,该棱柱形结构平行于一第二方向,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的夹角介于0度至90度之间。其中该圆弧柱形结构的曲率半径介于10μm至500μm之间,该棱柱形结构的顶角角度介于30度至140度之间。该扩散板的上表面形成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桃柱形结构,其中该桃柱形结构的圆弧部分的曲率半径介于10μm至500μm之间,该桃柱形结构的凸起部分的顶角角度介于30度至140度之间。该扩散板的上表面包括至少一桃柱形结构及至少一圆弧柱形结构,其中该桃柱形结构的圆弧部分的曲率半径介于10μm至500μm之间,该桃柱形结构的凸起部分的顶角角度介于30度至140度之间,该圆弧柱形结构的曲率半径介于10μm至500μm之间。该扩散板的上表面包括至少一桃柱形结构及至少一棱柱形结构,其中该桃柱形结构的圆弧部分的曲率半径介于10μm至500μm之间,该桃柱形结构的凸起部分的顶角角度介于30度至140度之间,该棱柱形结构的顶角角度介于30度至140度之间。该扩散板的上表面包括至少一桃柱形结构、至少一圆弧柱形结构及至少一棱柱形结构,其中该桃柱形结构的圆弧部分的曲率半径介于10μm至500μm之间,该桃柱形结构的凸起部分的顶角角度介于30度至140度之间,该圆弧柱形结构的曲率半径介于10μm至500μm之间,该棱柱形结构的顶角角度介于30度至140度之间。该扩散板的上表面包括多个同时具备有扩散与集光功能的微结构。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其使用一具有集光功能与扩散功能的光学膜片,或者是使用一具有集光功能与扩散功能的扩散板,此两种方式在增亮与视角亮度变化柔和上皆具有极佳的表现,不仅可简化模块架构也可降低模块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常见光源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另一常见光源结构的示意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的棱柱形结构的光学特性示意图。图3B为本专利技术的圆弧柱形结构的光学特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桃柱形结构的剖面示意5A为本专利技术直下式背光模块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B为图5A所使用的光学膜片的示意图。图5C为图5A所使用的光学膜片的示意图。图5D为图5A所使用的光学膜片的示意图。图5E为图5A所使用的光学膜片的示意图。图5F为图5A所使用的光学膜片的示意图。图5G为图5A所使用的光学膜片的示意图。图5H为图5G中沿A-A剖线位置上的棱形结构的示意图。图5I为图5G中沿B-B剖线位置上的圆弧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框架;至少一光源,设置于该框架内;一扩散板,位于该框架之上;至少一光学膜片,位于该扩散板之上,该光学膜片包括一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的基板,该上表面形成有一扩散部及一集 中部,该扩散部用以扩散入射至该下表面的光线,该集中部用以集中入射至该下表面的光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柏宏鲍友南许修真孙翊庭林本胜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