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静电放电防护的液晶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8526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静电放电防护的液晶显示面板,是在靠近面板外缘,具有一条短路式内部防护电路环,以及一条短路式外部防护电路环。其中,内部防护电路环为环绕显示区域的外围,而外部防护电路环则是环绕于内部防护电路环的外围。外部防护电路环同时与显示区域,以及内部防护电路环相连通,而内部防护电路环则是通过外部防护电路环,以与显示区域电性相连通。内部防护电路环更可于面板磨边制程后,转变成为一修补线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液晶显示面板,且特别是一种具有静电放电防护功能的液晶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在薄膜晶体管(Thin-Film Transistor;TFT)驱动的液晶显示面板制作过程中,常会有静电累积的现象产生,且由于液晶显示面板的需求,选用绝缘性质的玻璃基板,导致在制作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累积量无法消除,因而容易引起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的问题,造成组件受损,并大幅降低了液晶显示器组件的良品率。由于薄膜晶体管制作过程中,一些制程环境会产生静电的累积,如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phase Deposition;CVD)、溅镀(sputtering)或干式蚀刻等等离子体相关制程。另外,还有一些于制程转换或基板传输的过程中,也会有来自于外界的静电产生。由于绝缘的玻璃基板无法自行将静电累积消除,因此,在组件与面板上的导体部分将形成一明显的电位差异,一旦发生静电放电,瞬间产生的高电压或高电流则会造成组件及电路的可靠度(reliability)降低,甚至是组件及电路的永久性损坏。因此,静电的防护或是静电破坏问题的改善都是保护组件与提升产品良品率的重要课题。一般而言,可针对静电来源予以减小或隔绝,以达到降低静电产生的机率,例如采用一些除静电的设备,或是于制程条件及机台状态上进行改善。但此种方法,仅能通过对静电来源的控制来减少静电的产生,仍无法完全避免静电累积的问题,而无法完全解决静电放电的问题。因此,在面板的电路设计上,时常设置一些具静电放电防护功能的电路设计,以达到组件防护的目的。目前主要应用在液晶平面显示面板上的防护静电放电的电路设计,是在面板上主动显示区以外的周边区域,设置一环状短路式(short-ring)的防护电路环,用以导通分散累积于面板上显示区内的静电量,防止静电的局部累积而避免静电放电的产生。其中,虽然防护电路环的电阻值若越小,则分散累积静电的能力则越高,但却容易造成信号干扰的问题。因此,现有的面板周边防护电路环设计,对于显示区内的静电累积量的分散成效仍有限。若能针对液晶显示面板设计一静电放电防护成效更佳的防护电路环结构,将相当有利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在提供一种具静电放电防护功能的液晶显示面板,并且同时拥有断线缺陷修补的能力,使液晶显示面板上的静电累积可有效地被导通分散,而降低静电放电的伤害;另外,更能将静电放电防护的设计与修补线路有效整合,以减少线路布局对显示区域的显示范围与品质的影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具静电放电防护功能的液晶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利用在面板上显示区域的外围设置至少两条短路式防护电路环,以达到良好的累积静电的导通分散效果。其中靠近显示区域的内部防护电路环,设计为不与显示区域结构直接相连,而是利用靠近面板外缘的外部防护电路环,以与显示区域电性相连通。当面板经由磨边导角制程,将外部防护电路环切除之后,内部防护电路环即与显示区域失去电性连通性,而转变成为修补线路,用以进行显示区域内的断线缺陷修补。依照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是在一液晶显示面板上,靠近面板外缘的位置,设置有至少两条短路式防护电路环,环绕于显示区域的外围。其中,短路式防护电路环包含至少一内部防护电路环,以及至少一外部防护电路环。内部防护电路环是位于靠近显示区域的外缘位置,且内部防护电路环分别与面板上的数据线路以及扫描线路交叉排列,但都位于不同平面,而不与显示区域结构直接相连接。另外,外部防护电路环是位于内部防护电路环的外围,靠近面板外缘的位置,且外部防护电路环同时与显示区域以及内部防护电路环电性相通,形成一短路连通状态,以使面板制造过程中产生于显示区域内的静电累积,可经由外部防护电路环的电性连通特性,而同时导通分散至外部防护电路环与内部防护电路环之上。外部防护电路环可在显示面板完成后,利用磨边导角制程而被切除,而解除显示区域内的短路连通状态。并且,当外部防护电路环被移除之后,内部防护电路环即失去与显示区域内的电连通性,进而转变为修补线路,可配合激光制程,对显示区域内的线路断线缺陷进行修补。其中,外部防护电路环可通过与数据线路或扫描线路相连通,而与显示区域具电性连通特性。另外,显示面板上还包含多个保护组件,位于内部防护电路环与外部防护电路环之间,用以防止信号干扰。保护组件设计于外部防护电路环与显示区域的连通路径上,而同时与外部防护电路环以及显示区域电性相连通,并于面板磨边导角制程中,连同外部防护电路环一起被移除。由于,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具静电放电防护的液晶显示面板,可通过多条短路式防护电路环,而增加面板制程中累积静电的分散路径,使显示面板具有更佳的静电放电防护效果。另外,也通过内部防护电路环的结构设计,使内部防护电路环于磨边导角制程前后,分别具有静电放电防护与修补线路的功用。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不仅具有良好的静电放电防护功能,以有效降低静电放电对组件损害的情形,更能将静电分散路径与修补线路结合为同一条线路,以在不影响显示区域布局空间与显示品质的情形下,另外达到修补断线缺陷的目的。故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设计,不仅有效避免静电放电的危害,更同时增加缺陷修补的功效,而大幅提升了显示组件的产品良品率与可靠度。附图说明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方法、目的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配合附图,加以说明如下图1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数组结构俯视示意图;图2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经磨边处理后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数组结构俯视示意图;图3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防护电路环部份结构放大示意图;以及图4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数组结构上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400显示面板101薄膜晶体管102、202、402数据线路104、204、404扫描线路106、306、406、407内部防护电路环108、308、408外部防护电路环109、309、409保护组件110、410区域130虚线区域201、203、205、207、209位置220信号311闸极金属312源/汲极金属314画素电极320接触窗口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防护功能的液晶显示面板,利用在显示区外缘位置,设置多条电性相连接的环状短路式(short-ring)防护电路环,用以提高累积静电的分散效果,其中,部分防护电路环设计与显示区域相连通,而另一部份的防护电路环则不与显示区域结构相连。另外,电路环上设置有可防止信号互相干扰的保护组件(guard),以降低电路环对显示区内的线路信号干扰情形。最后,利用显示面板制作后段的磨边制程,即可将连通于显示区域的防护电路环以及保护组件切除,使防护电路环与显示区内的短路现象消失,而面板上剩下的防护电路环则转变成为修补线路(repair line),配合上激光制程,用以修补显示区内的线路断线缺陷。以下将以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加以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静电放电防护效果的液晶显示面板电路结构设计。分别参照图1、图2与图3,图1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数组结构俯视示意图,图2为磨边处理后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静电放电防护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一显示区域;至少一内部防护电路环,环绕于显示区域的外围,且内部防护电路环与显示区域不直接相连接;以及至少一外部防护电路环,邻近面板外缘位置而环绕于内部防护电路环 的外围,并分别与显示区域以及内部防护电路环电性相连通,形成一短路连通状态,其中,内部防护电路环经由外部防护电路环,与显示区域电性相连通,使产生于显示区域内的累积静电,能同时导通分散至外部电路环与内部电路环之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梦骐萧富元林光祥张营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