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惯新专利>正文

一种可清除发动机油道残留废油的机油滤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7916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清除发动机油道残留废油的机油滤芯器,包括:外壳,手柄,出油阀,进油阀,固定夹,密封垫圈以及上盖,所述上盖顶端安装有手柄,所述上盖底端焊接安装有固定夹,所述上盖内部安装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一端安装有出油阀,所述出油阀另一端连接有出油口,所述上盖内部另一端安装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一端安装有进油阀,所述进油阀另一端连接有进油口,所述进油管另一端连接有活性炭层,所述活性炭层底端安装有强力磁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清除发动机油道残留废油的机油滤芯器具有增强机油过滤效果,杂质清理彻底,同时方便更换纸质滤芯,清理活性炭以及强力磁铁,减少更换成本,实用性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清除发动机油道残留废油的机油滤芯器
本技术涉及机油滤芯器
,尤其涉及一种可清除发动机油道残留废油的机油滤芯器。
技术介绍
机油滤芯器又称机油滤芯器,又称机油格,用于去除机油中的灰尘、金属颗粒、碳沉淀物和煤烟颗粒等杂质,保护发动机,机油滤芯器有全流式与分流式之分,全流式滤清器串联于机油泵和主油道之间,因此能滤清进入主油道的全部润滑油,分流式清器与主油道并联,仅过滤机油泵送出的部分润滑油。其中机油滤芯器过滤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长时间使用后,杂质会堵住滤纸,影响机油滤芯器的过滤效果,所以机油滤芯器需要经常进行更换,现有的机油滤芯器更换都是整体更换,更换成本较高,不能够清除发动机油道残留废油,整体实用性较低,显然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可清除发动机油道残留废油的机油滤芯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清除发动机油道残留废油的机油滤芯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可清除发动机油道残留废油的机油滤芯器包括:外壳,手柄,出油阀,进油阀,固定夹,密封垫圈以及上盖,所述上盖顶端安装有手柄,所述上盖底端焊接安装有固定夹,所述上盖内部安装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一端安装有出油阀,所述出油阀另一端连接有出油口,所述上盖内部另一端安装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一端安装有进油阀,所述进油阀另一端连接有进油口,所述进油管可清除发动机油道残留废油的机油滤芯器另一端连接有活性炭层,所述活性炭层底端安装有强力磁铁。优选的,所述外壳底端内部安装有抑制弹簧,所述抑制弹簧顶端安装有回流抑制阀。优选的,所述上盖与固定夹之间安装有密封垫圈可。优选的,所述固定夹安装有弹簧紧钉。优选的,所述强力磁铁一侧安装有金属筛网。优选的,所述金属筛网另一侧安装有首层纸质滤芯,所述首层纸质滤芯另一侧安装有次层纸质滤芯,所述次层纸质滤芯另一侧安装有末层纸质滤芯,所述末层纸质滤芯另一侧安装有金属筛网。优选的,所述上盖底端开设有安装槽。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可清除发动机油道残留废油的机油滤芯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手柄的安装可以使得上盖更容易拆卸,松开弹簧紧钉,然后扭动手柄,使得固定夹转动进入安装槽,从而使得上盖拆卸,上盖被拆卸后,拿掉密封垫圈,从而可以取出活性炭层与强力磁铁,对活性炭层与强力磁铁进行清理,循环使用,同时可以同时拿出首层纸质滤芯、次层纸质滤芯以及末层纸质滤芯进行更换,极大的降低了使用成本,同时在机油过滤中更能彻底的过滤,过滤效果更佳;二、密封垫圈的安装使得上盖安装更加紧密,防止溢油,造成浪费,回流抑制阀的安装,防止机油倒流,同时防止未经过滤芯的机油直接进入出油管内,造成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滤芯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金属筛网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清除颗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外壳;2、手柄;3、出油阀;4、出油口;5、进油阀;6、出油管;7、进油口;8、固定夹;9、密封垫圈;10、弹簧紧钉;11、活性炭层;12、强力磁铁;13、金属筛网;14、回流抑制阀;15、抑制弹簧;16、首层纸质滤芯;17、次层纸质滤芯;18、末层纸质滤芯;19、上盖;20、进油管;21、安装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滤芯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金属筛网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清除颗粒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外壳1,手柄2,出油阀3,进油阀5,固定夹8,密封垫圈9以及上盖19,所述上盖19顶端安装有手柄2,所述上盖19底端焊接安装有固定夹8,所述上盖19内部安装有出油管6,所述出油管6一端安装有出油阀3,所述出油阀3另一端连接有出油口4,所述上盖19内部另一端安装有进油管20,所述进油管20一端安装有进油阀5,所述进油阀5另一端连接有进油口7,所述进油管20另一端连接有活性炭层11,所述活性炭层11底端安装有强力磁铁1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外壳1底端内部安装有抑制弹簧15,所述抑制弹簧15顶端安装有回流抑制阀14,抑制弹簧15给予回流抑制阀14压力,防止回流抑制阀14被滤芯器腔内过大的压强导致松动使得机油倒流,同时防止未经过滤芯的机油直接进入出油管6内,造成污染。参考图1所示,所述上盖19与固定夹8之间安装有密封垫圈9,安装密封垫圈9使得上盖19安装更加紧密,防止溢油,造成浪费。参考图1所示,所述固定夹8安装有弹簧紧钉10,弹簧紧钉10转动上紧使得固定夹8与密封垫圈9接触更加紧密,防止松动以后漏有缝隙。参考图2所示,所述强力磁铁12一侧安装有金属筛网13,滤芯器内共安装两个不同型号的金属筛网13,金属筛网13的安装,使得对首层纸质滤芯16、次层纸质滤芯17以及末层纸质滤芯18夹紧,防止松动,在对机油过滤过程中漏有缝隙,过滤不彻底。参考图2所示,所述金属筛网13另一侧安装有首层纸质滤芯16,所述首层纸质滤芯16另一侧安装有次层纸质滤芯17,所述次层纸质滤芯17另一侧安装有末层纸质滤芯18,所述末层纸质滤芯18另一侧安装有金属筛网13,三层纸质滤芯分别为首层纸质滤芯16、次层纸质滤芯17以及末层纸质滤芯18,对应的分别过滤大颗粒、中等颗粒以及微小颗粒,使得过滤更加彻底。参考图2所示,所述上盖19底端开设有安装槽21,安装槽21的安装可以使得上盖19底端的固定夹8从安装槽21内通过旋转,使得上盖19与滤芯器的下部分紧紧的扣在一起,防止滑脱。本技术提供的工作原理如下:在工作时,机油从进油口7中进入,打开进油阀5,机油继续顺着进油管20首先经过活性炭层11,活性炭层11首先对机油中含碳以及大颗粒杂质进行一次过滤,然后经过强力磁铁12,强力磁铁12对机油中的铁质杂质进行吸附,然后过滤一部分杂质的机油通过金属筛网13进入首层纸质滤芯16,首层纸质滤芯16对机油中大颗粒进行再次过滤,过滤后再进入次层纸质滤芯17,次层纸质滤芯17对过滤机油中的中等颗粒进行过滤清理,依次过滤后再进入末层纸质滤芯18,末层纸质滤芯18最后再对被过滤后的机油中的微小颗粒进行彻底过滤,由于滤芯器的出油口4与发动机的油道连通,因此得到优质的机油再通过滤芯器内形成的高压对发动机油道的经过出油管6,打开出油阀3余油压出,同时滤芯器底部安装有回流抑制阀14以及抑制弹簧15防止滤芯器腔内压强过大,油道互通,过滤不彻底。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可清除发动机油道残留废油的机油滤芯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手柄的安装可以使得上盖更容易拆卸,松开弹簧紧钉,然后扭动手柄,使得固定夹转动进入安装槽,从而使得上盖拆卸,上盖被拆卸后,拿掉密封垫圈,从而可以取出活性炭层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清除发动机油道残留废油的机油滤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手柄(2),出油阀(3),进油阀(5),固定夹(8),密封垫圈(9)以及上盖(19),所述上盖(19)顶端安装有手柄(2),所述上盖(19)底端焊接安装有固定夹(8),所述上盖(19)内部安装有出油管(6),所述出油管(6)一端安装有出油阀(3),所述出油阀(3)另一端连接有出油口(4),所述上盖(19)内部另一端安装有进油管(20),所述进油管(20)一端安装有进油阀(5),所述进油阀(5)另一端连接有进油口(7),所述进油管(20)另一端连接有活性炭层(11),所述活性炭层(11)底端安装有强力磁铁(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清除发动机油道残留废油的机油滤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手柄(2),出油阀(3),进油阀(5),固定夹(8),密封垫圈(9)以及上盖(19),所述上盖(19)顶端安装有手柄(2),所述上盖(19)底端焊接安装有固定夹(8),所述上盖(19)内部安装有出油管(6),所述出油管(6)一端安装有出油阀(3),所述出油阀(3)另一端连接有出油口(4),所述上盖(19)内部另一端安装有进油管(20),所述进油管(20)一端安装有进油阀(5),所述进油阀(5)另一端连接有进油口(7),所述进油管(20)另一端连接有活性炭层(11),所述活性炭层(11)底端安装有强力磁铁(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清除发动机油道残留废油的机油滤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底端内部安装有抑制弹簧(15),所述抑制弹簧(15)顶端安装有回流抑制阀(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清除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惯新
申请(专利权)人:林惯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