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电极腐蚀方法及用该方法制造的液晶显示器技术

技术编号:2707686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电极腐蚀方法及用该方法制造的液晶显示器,包括以下步骤:在邦定驱动IC之前,在端子电极上附着与端子电极的分布形状、大小相匹配的树脂层;将树脂层热固化在端子电极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高温环境下迅速密封电极周围空间,而减少了电极与环境水份和离子的接触来防止电极腐蚀,有效的保护了电极,从而降低了液晶显示器的故障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特别是涉及能防止液晶显示装置端子部位的、连接在基板引线与驱动IC之间裸露的电极引线发生电解腐蚀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液晶显示装置通常如图1所示。在该液晶显示装置中,夹住液晶层的一对基板101、102。基板102通过其表面氧化铟锡薄膜(ITO)引出了整个液晶显示装置中所有的布线。驱动IC108与布线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膜(ACF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106连接。此外还必须将为该驱动IC108提供驱动信号的柔性印刷线路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107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膜106连接到该驱动IC108上。这里的连接主要通过基板102端子部位的透明导电材料氧化铟锡形成的连接用电极引线,用各向异性导电膜连接。当基板102端子部位的透明导电材料氧化铟锡暴露于空气环境中,在通电状态下,极易发生电化学反应,而使得以此材料为连接的电极引线发生断路,此类现象即为电极腐蚀。反应方程式如下In2O3+3H2O+6e→2In+6OH-要使得透明导电材料发生电解腐蚀,需满足两个条件首先需要发生电子转移,即电极之间产生电势差;再就是要有水分存在提供溶剂环境与参与化学反应。要避免氧化铟锡的电解腐蚀,必须从这两个方向控制。由于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压驱动波形为交流驱动,在电压讯号转换时,基板102端子部位的临近电极引线之间一定会产生电势差。因此,以避免发生电子转移来防止基板102上透明导电材料的电解腐蚀是不可能的。基板102上的透明导电材料避免发生电解腐蚀的另一方向就是尽量减少透明导电材料表面的水份存在。目前常用的控制手段主要是在控制基板端子部位洁净度的同时控制生产环境的湿度,然后于基板102端子表面涂布硅胶109,在自然环境下固化,使得基板102端子表面与周围的环境隔离开来,减少水分与透明导电材料的接触,减少透明导电材料氧化铟锡发生电解腐蚀的几率。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基板101端子部位虽然存在硅胶109,但是由于整个防护电极腐蚀操作都是在常温空气中进行,而且固化时间较长,一般在30分钟左右,从而使得空气中的水分容易被硅胶包裹在基板102表面,而使得该部位较易发生电极腐蚀。而且实验证明,在硅胶密封过程中,基板端子部位如果存在液态水分,液晶显示装置仅仅持续工作1-2分钟,其端子表面就会发生电极腐蚀。因此用硅胶来做防电极腐蚀对液晶显示装置的腐蚀防护是比较困难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其基板端子表面裸露的电极能够有效地被防护,防止电极腐蚀。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防电极腐蚀的方法,有效防止基板端子表面裸露的电极的腐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相互面对的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内侧形成有第一透明电极,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内侧形成有第二透明电极,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之间设有密封腔,所述密封腔内密封有液晶,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端子上固定有驱动IC,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通过穿出密封腔的端子电极与驱动IC相连,所述端子电极上附着有树脂层。所述树脂层为聚氨基甲酸乙酯、酚醛树脂层或环氧树脂层。所述树脂层的形状、大小与端子电极的分布形状大小相匹配。优选的,所述树脂层的第一边缘与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的交接处接触,第二边缘距离驱动IC0.2-0.5mm。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还包括硅胶层,所述硅胶层覆盖在树脂层、驱动IC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液晶显示器的电极腐蚀的方法,用于防止液晶盒外的、用于连接透明电极和驱动IC的端子电极的腐蚀,包括以下步骤A1、在邦定驱动IC之前,在端子电极上附着与端子电极的分布形状、大小相匹配的树脂层;B1、将树脂层热固化在端子电极上。所述热固化为热压。优选的,所述树脂层的第一边缘在热压前与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的交接处接触,第二边缘在热压后距离驱动IC0.2-0.5mm。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在步骤B1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树脂层和驱动IC上涂布硅胶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作液晶显示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2、制作液晶盒;B2、在端子电极上热压与端子电极的分布形状、大小相匹配的树脂层;C2、在驱动IC的邦定位置邦定驱动IC;D2、将驱动IC与柔性线路板连接;E2、在基板端子上涂布硅胶层,使其覆盖树脂层、驱动IC和驱动IC与柔性线路板连接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从两个方面来防止电极腐蚀,一是进一步降低第二透明基板端子表面的水存在,经过热压在端子电极的引线表面覆盖树脂,从而在端子表面形成局部高温,使其附近水含量大幅度降低。再就是使第二透明基板端子表面保持干燥的同时,快速在其表面形成密闭空间。选用能在高温下迅速固化的环氧树脂代替常用的防电极腐蚀材料---硅胶,在一定的温度(180-210℃)和压力(2-3MPa)下快速固化,使得基板端子部位在数秒内形成一封闭空间,杜绝水与基板透明导电材料的接触,达到防止第二透明基板端子部位电极引线发生电极腐蚀的目的,降低了液晶显示器的故障率。2)在邦定好驱动IC与柔性线路板后,再在第二透明基板端子表面涂布一层硅胶,将端子电极、驱动IC和柔性线路板与驱动IC的连接处都密封在硅胶层下,目的是进一步减少环境水分对第二透明基板端子表面布线的渗透几率和保护驱动IC,避免驱动IC因受到机械冲撞而产生损伤。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液晶显示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为进行防电极腐蚀处理的基板端子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未邦定驱动IC前液晶显示器的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邦定驱动IC后液晶显示器的俯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附图3-7所示,在图中均省略了LCD基板布线,第一透明基板101和第二透明基板102相面对,通过密封物质111形成一个密封腔,密封腔内密封有液晶103,第一透明基板101的内侧形成有第一透明电极105a,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02的内侧形成有第二透明电极105b,第一透明基板101和第二透明基板102在与液晶接触的一面形成有取向层104。第二透明基板102的长度大于第一透明基板101,所以第二透明基板l02有一部分处于密封腔,形成基板端子,基板端子上通常承载有驱动IC108和驱动IC108与柔性线路板FPC107的连接处113,驱动IC108与柔性线路板FPC107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膜106连接。第一透明电极105a转接到第二透明基板102上,第一透明电极105a和第二透明电极105b通过穿出密封腔的端子电极112与驱动IC108相连,如图2所示,端子电极是指位于第二透明基板102的端子上,一端与透明电极相连,另一端与驱动IC108相连的导电电极。端子电极112上覆盖有树脂层110,在基板端子表面涂布有硅胶层109,将端子电极112、驱动IC108和柔性线路板与驱动IC的连接处113都密封在硅胶层109下。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器通过以下步骤来防止端子电极腐蚀1)首先制作成具有第一透明基板101、第二透明基板102和密封有液晶的液晶盒;2)然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相互面对的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内侧形成有第一透明电极,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内侧形成有第二透明电极,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之间设有密封腔,所述密封腔内密封有液晶,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端子上固定有驱动IC,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通过穿出密封腔的端子电极与驱动IC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电极上附着有树脂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安超陈学刚何志奇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