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7106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一邻近该导光板设置的光源和一收容该导光板与光源的框架,该导光板包括至少一位于该导光板边缘的缺口,该框架包括一底框,该底框设置至少一挡块,该挡块收容于该缺口,以抵住该导光板。该背光模组可起到保护光源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液晶显示器为非自发光性的显示装置,因此为达到显示效果,需要给液晶显示器提供一光源装置以实现显示功能,如背光模组,其功能在于向液晶显示器提供亮度充分且分布均匀的背光源。一种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100如图1所示,该背光模组100包括一导光板110、一光源组114、一反射板115和一用于收纳该导光板110、光源组114、反射板115的框架116。该导光板110包括一入光面111,一与该入光面111相交的出光面112,一与该出光面112相对的底面113。该光源组114包括一邻近该入光面111设置的光源117和一罩于该光源117上将其射出的光线反射至该入光面111的反射罩118,该反射罩118的一小部分与该入光面相邻的出光面112和底面113的一小部分相叠合,该反射罩118和该导光板110之间形成一封闭空间,以防止光线从该反射罩118和该导光板110之间漏出。该反射板115邻近该底面113设置。由于该反射罩118仅有一小部分与该入光面相邻的出光面112和底面113的一小部分相叠合,其相互叠合的面积较小,该反射罩118夹持该导光板110的夹持力较小,上述的背光模组100在震动、撞击和摔落等状况时,该导光板110在该背光模组100中可能发生移动,而导致该光源117被撞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导光板易撞坏光源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可防止导光板向光源移动的背光模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导光板易撞坏光源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可防止导光板向光源移动的液晶显示装置。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导光板、一邻近该导光板设置的光源和一收容该导光板与光源的框架,该导光板包括至少一位于导光板边缘的缺口,该框架包括一底框,该底框设置至少一挡块,该挡块收容于该缺口,以抵住该导光板。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背光模组和一相对该背光模组设置的液晶面板。该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一邻近该导光板设置的光源和一收容该导光板与光源的框架,该导光板包括至少一位于导光板边缘的缺口,该框架包括一底框,该底框设置至少一挡块,该挡块收容于该缺口,以抵住该导光板。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的导光板具有缺口,该框架具有一底框,该底框设置挡块,该挡块收容于该缺口并抵住该导光板,该背光模组在震动、撞击和摔落等状况时,该导光板不易向光源一侧移动,从而保证导光板不易撞到光源,可起到保护光源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一实施方式截面图。图3是图2所示的背光模组的组装平面图。图4是图3所示的IV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二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三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四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五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六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七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八实施方式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九实施方式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2,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一实施方式示意图,该背光模组2包括一具有入光面201的导光板200、一邻近该入光面201设置的光源210和一收纳该导光板200与该光源210的框架220。该导光板200还包括一与该入光面201相连的出光面204、与该出光面204相对的底面205和邻近该光源210的两个角落设置的缺口202。该缺口202包括两个相连的侧壁203,该两个侧壁203成直角,该缺口202贯穿该导光板200的出光面204和底面205。该框架220包括第一侧壁221、第二侧壁223、第三侧壁225、第四侧壁227和一底框228,该第一侧壁221、第二侧壁223、第三侧壁225、第四侧壁227和底框228围成一收容空间,收纳该导光板200与该光源210在其内。该底框228上设置挡块229,该挡块229的横截面形状为L形,该横截面是沿平行于该出光面204所做的横截面,该挡块229的拐角处以圆弧过渡。请一并参照图3和图4,图3是图2所示的背光模组的组装平面图,图4是图3所示IV部分的放大示意图。组装时,该挡块229位于缺口202内,该挡块229的两个凸面贴近该缺口202的二侧壁203,以抵住该导光板200,从而阻止该导光板200向光源210一侧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该导光板200邻近该光源210的两个角落设置缺口202,该底框228上设置有挡块229,该挡块229位于该缺口202内并可抵住该导光板200,故上述的背光模组2在震动、撞击和摔落等状况时,该导光板200不会向光源210一侧移动,从而保证该导光板200不会撞到光源210,该背光模组2可起到保护光源210的作用。请参照图5,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二实施方式局部放大图,该背光模组3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2的区别在于该挡块329的横截面形状是矩形。请参照图6,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三实施方式局部放大图,该背光模组4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2的区别在于该挡块429的横截面形状是三角形。请参照图7,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四实施方式局部放大图,该背光模组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2的区别在于该挡块529的横截面形状是圆形。请参照图8,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五实施方式局部放大图,该背光模组6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2的区别在于该挡块629的横截面形状是L形,挡块629的两个凹面贴近该缺口602,该缺口602是与该挡块629相配合的阶梯形。请参照图9,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六实施方式局部放大图,该背光模组7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2的区别在于该缺口702的两个侧壁703成钝角。请参照图10,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七实施方式局部放大图,该背光模组8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2的区别在于该缺口802的两个侧壁803成锐角。请参照图11,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八实施方式示意图,该背光模组9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2的区别在于该导光板900的四个角落处均设置缺口902,该缺口902的两个侧壁903相交处以圆弧过渡。请参照图12,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九实施方式示意图,该背光模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2的区别在于该光源920是U形,该导光板910包括邻近该光源920设置的三个入光面911,该入光面911相交处设置两个缺口912,该缺口912贯穿该导光板910的出光面914和底面915。该框架930的底框938设置两个挡块932,该挡块932收容在该缺口912内,该挡块932的两个凸面抵住该导光板910,以阻止该导光板910向该光源920一侧移动,从而保证该导光板910不会撞到光源920,该背光模组可起到保护光源920的作用。请参照图13,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示意图,该液晶显示装置300包括一上述背光模组2和一相对该背光模组2设置的液晶面板29。然而,背光模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述,例如,该背光模块的光源也可为L形,该背光模组的导光板也可以不贯穿出光面,该导光板的缺口与框架的挡块的个数、形状以及位置可以根据需要作调整,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述。权利要求1.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导光板、一邻近该导光板设置的光源和一收容该导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导光板、一邻近该导光板设置的光源和一收容该导光板与光源的框架,该框架包括一底框,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包括至少一位于该导光板边缘的缺口,该底框设置至少一挡块,该挡块收容于该缺口,以抵住该导光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志峰许斌林科
申请(专利权)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