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元件和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17054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4 20:47
液晶显示元件(110)具备共用电极(140),共用电极(140)覆盖与扫描线(120)的至少一部分和信号线(119)的至少一部分中的至少一方相对的位置,在与像素电极(130)相对的位置具有开口部(141),且在像素边界区域(146)中的至少与像素电极(130)不相对的位置具有切口部(14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液晶显示元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元件和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以TN模式和VA模式为代表的纵电场型液晶显示元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液晶显示装置用于很多设备。作为这样的例子,可举出电视、便携电话等。液晶显示装置是具备液晶显示元件的显示装置,液晶显示元件通过控制电极间产生的电场来控制液晶的取向,从而控制光的透射率。在液晶显示元件中,控制液晶的取向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若从电场产生的方向这一观点出发对这些方式进行分类,则能够大体分为纵电场型和横电场型。纵电场型液晶显示元件具备相对配置的一对透明基板和被一对透明基板夹持的液晶层。一对透明基板中的一方具备像素电极。另一方具备相对电极。通过对像素电极与相对电极之间施加电压而产生与液晶层垂直的电场,换言之,产生纵方向的电场。通过控制纵方向的电场的强度和方向来控制液晶的取向。作为代表性的纵电场型液晶显示元件,可举出TN(twistednematic:扭曲向列)模式和VA(verticalalignment: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显示元件。作为纵电场型液晶显示元件的一例,图11和图12示出液晶显示元件200的概要。图11(a)是液晶显示元件200的俯视图,图11(b)是图11(a)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图12(a)是将图11(b)的一部分放大的图,图12(b)是与图11(a)的A-A线平行的扫描线220上的线的截面的放大图。如图11(b)所示,液晶显示元件200具备:作为一对透明基板的玻璃基板211和玻璃基板212;被玻璃基板211和玻璃基板212夹持的液晶层213。如图11(a)所示,玻璃基板211具备多个信号线219、多个扫描线220、多个TFT(thin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223、多个像素电极230以及多个共用电极240。多个信号线219都平行且等间隔地配置。另一方面,多个扫描线220也都平行且等间隔地配置。而且,各信号线219与各扫描线220正交。其结果是,在玻璃基板211的表面上由各信号线219和各扫描线220划分出的长方形的区域形成为矩阵状。1个该长方形的区域与1个子像素对应。1个像素包括3个子像素(红、绿以及蓝)。1个子像素中设置有2个TFT。该TFT是顶栅方式的共面型TFT,具备形成于扫描线220的一部分的栅极电极223、SI路径221以及SI路径222。在SI路径221的一端形成有源极电极(未图示)。该源极电极与信号线219经由接触孔(未图示)连接。另一方面,SI路径222连接到漏极电极224。漏极电极224经由未图示的接触孔连接到像素电极230。在从具有多条的扫描线220中选择了1条的期间中,地址信号输入到该扫描线220,数据信号依次输入到多个信号线219。其结果是,与数据信号相应的电压输出到SI路径222和像素电极230,在像素电极230与相对电极225之间产生与数据信号相应的电场。在未选择扫描线的期间中,液晶显示元件200也需要保持在像素电极230与相对电极225之间产生的电场。为了形成用于保持该电场的辅助电容而设置有多个共用电极240。共用电极240设置在与设置有扫描线220的层相同的层,与扫描线220同样地包括不透明的金属导电性材料。多个共用电极240与扫描线220平行地配置。而且,在相邻的扫描线220之间配置有1个共用电极240。横电场型液晶显示元件与纵电场型液晶显示元件同样地具备被一对透明基板夹持的液晶层。但是,在一对透明基板中的一方具备像素电极和共用电极这一点上与纵电场型液晶显示元件不同。横电场型液晶显示元件通过对一方透明基板所具备的像素电极与共用电极之间施加电压而产生液晶层的面内方向的电场,换言之,产生横方向的电场。作为横电场型液晶显示元件,可举出IPS(in-planeswitching:面内开关)模式和FFS(fringefieldswitching:边缘场开关)模式的液晶显示元件。专利文献1记载了在FFS模式的液晶显示元件中降低寄生电容的影响的液晶显示元件。以下,一边参照图13和14,一边说明该专利技术的特征点。图13示出FFS模式的液晶显示元件300的概要图。图13(a)是液晶显示元件300的俯视图,图13(b)是图13(a)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图14是将图13(b)的一部分放大的图。如图13(b)所示,液晶显示元件300具备:作为一对透明基板的玻璃基板311和玻璃基板312;被玻璃基板311和玻璃基板312夹持的液晶层313。如图13(a)所示,玻璃基板311具备多个信号线319、多个扫描线320、多个TFT、多个像素电极330以及共用电极340。共用电极340在可视区域中包括透明的导电性材料。多个信号线319都平行且等间隔地配置。另一方面,多个扫描线320也得平行且等间隔地配置。而且,各信号线319与各扫描线320正交。其结果是,在玻璃基板311的表面上由各信号线319和各扫描线320划分出的长方形的区域形成为矩阵状。1个该长方形的区域与1个子像素对应。1个像素包括3个子像素(红、绿以及蓝)。1个子像素中设置有2个TFT。该TFT是顶栅方式的共面型TFT,具备形成于扫描线320的一部分的栅极电极323、SI路径321以及SI路径322。SI路径321与源极电极及信号线319经由未图示的接触孔连接。另一方面,SI路径322连接到漏极电极324。漏极电极324经由未图示的接触孔连接到像素电极330。在像素电极330中设置有用于在像素电极330与后述的共用电极340之间形成电场的狭缝。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8-209686号公报(2008年9月11日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构成的液晶显示元件200中,信号线219及扫描线220与像素电极230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成为使显示质量劣化的原因。关于这一点,一边参照图12,一边进行说明。图12(a)是将图11(b)的一部分放大的图,图12(b)是与图11(a)的A-A线平行的扫描线220上的线的截面的放大图。如图12(a)所示,在信号线219与像素电极230之间仅存在有机绝缘膜217。因此,在信号线219与像素电极230之间产生寄生电容Csd227。如图12(b)所示,在扫描线220与像素电极230之间仅存在绝缘膜216和有机绝缘膜217。因此,在扫描线220与像素电极230之间产生寄生电容Cgd228。这些Csd227和Cgd228成为闪烁和各像素间的串扰的原因而使液晶显示元件200的显示质量劣化。1个子像素除了具有Csd227和Cgd228以外,还具有液晶电容和辅助电容。液晶电容形成在像素电极230与相对电极225之间。辅助电容形成在共用电极240与SI路径222之间。这些液晶电容、辅助电容、Csd227以及Cgd228之和作为像素电容。寄生电容相对于像素电容的比例越大,寄生电容对液晶显示元件200的显示质量的影响越大。换言之,若通过使辅助电容变大来使像素电容变大,则能够使寄生电容相对于像素电容的比例变小。因此,能够抑制寄生电容对显示质量的影响。但是,为了在液晶显示元件200中将辅助电容设计得较大,需要将共用电极240的宽度(与信号线219平行的方向的长度)设计得较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液晶显示元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元件,具备一对透明基板和配置在该一对透明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的特征在于,一方上述透明基板具备:扫描线;信号线,其与上述扫描线正交;驱动元件,其连接到上述信号线和上述扫描线;透明像素电极,其与上述扫描线和信号线相比配置在上层,且连接到上述驱动元件;以及透明共用电极,其配置于上述扫描线及信号线与上述透明像素电极之间的层,覆盖与上述扫描线的至少一部分和上述信号线的至少一部分中的至少一方相对的位置,在与上述透明像素电极相对的位置具有开口部,且在像素边界区域中的至少与上述透明像素电极不相对的位置具有切口部,上述像素边界区域是在信号线方向相邻的各上述透明像素电极之间形成的区域,另一方上述透明基板具备相对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4.27 JP 2012-1037151.一种液晶显示元件,具备一对透明基板和配置在该一对透明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一方上述透明基板具备:扫描线;信号线,其与上述扫描线正交;驱动元件,其连接到上述信号线和上述扫描线;以及透明像素电极,其与上述扫描线和信号线相比配置在上层,且连接到上述驱动元件,另一方上述透明基板具备相对电极,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的特征在于,一方上述透明基板还具备:透明共用电极,其配置于上述扫描线及信号线与上述透明像素电极之间的层,覆盖与上述扫描线的至少一部分和上述信号线的至少一部分中的至少一方相对的位置,在与上述透明像素电极相对的位置具有开口部,且在像素边界区域中的至少与上述透明像素电极不相对的位置具有切口部,上述像素边界区域是在信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岛由纪守屋由瑞田坂泰俊阿砂利典孝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