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内腔盘孔定位组件及其安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7043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安放装置,其中,夹持单元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彼此枢接成第一夹持端和第二夹持端可夹紧定位装置,保持机构用于保持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夹紧状态;第一夹持端和第二夹持端均与定位装置销孔配合,使得定位装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对于夹持单元在两侧摆动;状态转换单元的第一推杆对准定位装置的第一部分;第二推杆对准第二部分;其中,通过使第一推杆和/或第二推杆滑动,使得定位装置摆动而在倾斜状态和平放状态之间转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安放装置的转子内腔盘孔定位组件。上述安放装置可以将定位装置安放到转子内腔的盘孔中,上述转子内腔盘孔定位组件可以实现转子内腔盘心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子内腔盘孔定位组件及其安放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子内腔盘孔定位组件,特别地,涉及一种安放装置,可以将定位装置安放于转子内腔的盘孔中。
技术介绍
高压转子是航空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是由高压压气机转子单元体和高压涡轮转子单元体组合装配而成,两者之间一般采用过盈止口再加上螺栓/螺母连接的结构形式。高压转子连接螺母所处位置一般都在狭长/狭小的转子内腔中,其典型的特征是转子后端入口非常小人手无法直接伸入,且螺母所处位置腔体较深,例如约700mm,造成螺母的安放、拧入、拧紧、分解、取出等都极为不便。为了拧紧连接螺母,一般会设计专用的拧紧装置,用于拧紧连接螺母、螺栓等零件,而为保证拧紧装置定位准确,并增强稳定性,通常需要在内腔盘心处安装轴向定位和中心定心的定位装置。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安放装置,便于将定位装置安放于转子内腔的盘孔中,另外,提供一种转子内腔盘孔定位组件,可以实现转子内腔盘心定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放装置,可以将定位装置安放到转子内腔的盘孔中。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子内腔盘孔定位组件,可以实现转子内腔盘心定位。本技术提供一种安放装置,用于将定位装置安放于转子内腔的盘孔中,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安放装置包括夹持单元和状态转换单元,夹持单元中,第一夹臂具有第一夹持端;第二夹臂具有第二夹持端,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彼此枢接成所述第一夹持端和所述第二夹持端可夹紧所述定位装置;保持机构用于保持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的夹紧状态;其中,所述第一夹臂的第一夹持端和所述第二夹臂的第二夹持端均与所述定位装置销孔配合,使得所述定位装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夹持单元在两侧摆动;状态转换单元中,第一推杆可滑动地支撑于所述夹持单元的第一侧,对准所述定位装置的第一部分;第二推杆可滑动地支撑于所述夹持单元的第二侧,对准所述定位装置的第二部分;其中,通过使所述第一推杆和/或所述第二推杆滑动,使得所述定位装置摆动而在倾斜状态和平放状态之间转换。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持机构包括拉杆和螺母,拉杆具有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所述第一杆段固定于所述第二夹臂,所述第二杆段为螺杆段;螺母与所述拉杆的第二杆段螺纹连接,并且所述螺母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夹臂,通过旋转所述螺母,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彼此收紧或展开。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臂具有沿所述第一夹臂的延伸方向伸长的腰形孔,所述螺母置放于所述腰形孔中,并且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的所述拉杆的第二杆段穿过所述腰形孔的两个侧壁,借此所述螺母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夹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臂具有与所述第一夹持端相反的第一枢接端,所述第二夹臂具有与所述第二夹持端相反的第二枢接端;所述第一夹臂在所述第一枢接端具有插槽,所述第二夹臂在所述第二枢接端具有可插入所述插槽的插板;通过销轴连接所述插槽的两个槽壁以及所述两个槽壁之间的所述插板,实现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的枢接。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单元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设置有推杆支撑单元;所述推杆支撑单元包括支座和锁紧螺钉,支座具有穿孔,供所述第一推杆或第二推杆通过;锁紧螺钉与所述支座螺纹连接,并且穿过所述穿孔的孔壁与所述第一推杆或第二推杆抵接。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推杆或第二推杆具有侧向凹槽,所述锁紧螺钉伸入所述侧向凹槽而与所述第一推杆或第二推杆抵接。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推杆或第二推杆设置有侧向凸台,所述侧向凸台用于被所述支座止挡而对所述第一推杆或第二推杆限位。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转子内腔盘孔定位组件,包括定位装置和前述安放装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装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重量不等,使得所述第一推杆和所述第二推杆均不接触所述定位装置时,所述定位装置处于倾斜状态。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块、勾形螺栓和弹性件,定位块具有侧向凸边,用于架放在盘孔的外周部的上表面;勾形螺栓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定位块;弹性件连接所述定位块和所述勾形螺栓,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使得所述勾形螺栓的勾爪勾住所述盘孔的外周部的下表面。上述安放装置通过夹持单元可以夹持定位装置,并且通过销孔配合实现定位装置的摆动,配合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使得定位装置在在倾斜状态和平放状态之间转换,从而在其倾斜状态时将定位装置送入转子内腔中,在平放状态下安放于盘孔中,从而可以实现盘孔直径大于入口直径的盘孔定位,而且提升、安放操作简便,定位可靠。上述转子内腔盘孔定位组件,通过定位装置和安放装置的配合,可以实现转子内腔盘心定位。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图1是高压转子的内腔示意图。图2是定位块的俯视图。图3是定位块的侧视图。图4是勾形螺栓的侧视图。图5是勾形螺栓的俯视图。图6是转子内腔盘孔定位组件的立体图。图7是转子内腔盘孔定位组件的另一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方式的内容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例如,在说明书中随后记载的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方或者上面形成,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通过直接联系的方式形成的实施方式,也可包括在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之间形成附加特征的实施方式,从而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之间可以不直接联系。进一步地,当第一元件是用与第二元件相连或结合的方式描述的,该说明包括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直接相连或彼此结合的实施方式,也包括采用一个或多个其他介入元件加入使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间接地相连或彼此结合。图1示出了以高压转子20为例示出了转子内腔的示意结构。高压转子20包括高压涡轮转子30和高压压气机转子40。高压转子20的转子内腔50具有盘孔60,可以用于定心。其中,转子内腔50是狭长深腔,盘孔60的定位直径大于转子内腔50的入口位置的内孔直径。为了方便描述,文中可能使用诸如“下”、“上”等等的空间关系词语来描述附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其他元件或特征的关系,皆参考图1中的上下方向。然而,需要理解,这些空间关系词语意图包含使用中或操作中的元件或组件的、除了附图中描绘的方向之外的其他方向。例如,如果翻转附图中的组件,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的方向将改为在所述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应相应地解释文中使用的空间关系描述词。转子内腔盘孔定位组件100包括定位装置70。定位装置70可以安放于转子内腔50的盘孔60中,用于定心。需要理解,附图均仅作为示例,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技术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此外,不同实施方式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放装置,用于将定位装置安放于转子内腔的盘孔中,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放装置包括:/n夹持单元,包括:/n第一夹臂,具有第一夹持端;/n第二夹臂,具有第二夹持端,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彼此枢接成所述第一夹持端和所述第二夹持端可夹紧所述定位装置;和/n保持机构,用于保持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的夹紧状态;/n其中,所述第一夹臂的第一夹持端和所述第二夹臂的第二夹持端均与所述定位装置销孔配合,使得所述定位装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夹持单元在两侧摆动;以及/n状态转换单元,包括:/n第一推杆,可滑动地支撑于所述夹持单元的第一侧,对准所述定位装置的第一部分;和/n第二推杆,可滑动地支撑于所述夹持单元的第二侧,对准所述定位装置的第二部分;/n其中,通过使所述第一推杆和/或所述第二推杆滑动,使得所述定位装置摆动而在倾斜状态和平放状态之间转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放装置,用于将定位装置安放于转子内腔的盘孔中,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放装置包括:
夹持单元,包括:
第一夹臂,具有第一夹持端;
第二夹臂,具有第二夹持端,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彼此枢接成所述第一夹持端和所述第二夹持端可夹紧所述定位装置;和
保持机构,用于保持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的夹紧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夹臂的第一夹持端和所述第二夹臂的第二夹持端均与所述定位装置销孔配合,使得所述定位装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夹持单元在两侧摆动;以及
状态转换单元,包括:
第一推杆,可滑动地支撑于所述夹持单元的第一侧,对准所述定位装置的第一部分;和
第二推杆,可滑动地支撑于所述夹持单元的第二侧,对准所述定位装置的第二部分;
其中,通过使所述第一推杆和/或所述第二推杆滑动,使得所述定位装置摆动而在倾斜状态和平放状态之间转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机构包括:
拉杆,具有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所述第一杆段固定于所述第二夹臂,所述第二杆段为螺杆段;和
螺母,与所述拉杆的第二杆段螺纹连接,并且所述螺母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夹臂,通过旋转所述螺母,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彼此收紧或展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夹臂具有沿所述第一夹臂的延伸方向伸长的腰形孔,所述螺母置放于所述腰形孔中,并且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的所述拉杆的第二杆段穿过所述腰形孔的两个侧壁,借此所述螺母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夹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夹臂具有与所述第一夹持端相反的第一枢接端,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家海汪俊熙陈寿宇李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