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架成形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6790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架成形模具,包括上模座;与所述上模座相对设置的下模座;分别设置在上模座与下模座内的上模仁和下模仁;所述的上模座、下模座、上模仁和下模仁共同围城型腔,所述的上模座表面设置有料口;所述的上模仁分为左上模和右上模;所述的下模仁分为左下模和右下模;所述的下模座内设置有滑块;所述的滑块连接有顶针;所述的顶针上下移动于下模仁内;所述的上模座底侧设置有防撞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模座和下模座上的左、右模可以实现抱箍左、右的同时浇铸成型,使得抱箍的左、右两部分可以同时成型,同时,通过设置防撞杆,使得上模座在下降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弹性反作用力,减缓上、下模座之间接触的碰撞力,保护模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架成形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具体涉及一种供水管道的支架成型模具,属于模具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抱箍式支架应用广泛,电缆抱箍,电线杆抱箍,拉线抱箍,吊线抱箍,不锈钢抱箍、管道抱箍都是比较常用的。它是由左、右两半片抱箍对合后联接而成,左、右两半片抱箍均呈半圆环状,半圆环两端向外弯折,各形成一个安装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半片抱箍一端的安装耳上开有嵌槽,相应的,与其相配合的右半片抱箍相应端的安装耳上设置有销轴,右半片抱箍一端安装耳上的销轴嵌入左半片抱箍一端安装耳上的嵌槽。在抱箍的制作成型过程中,由于抱箍在使用过程中,都是成对使用的,因此在其成型过程中,如果是采用不同的模具单独成型,容易造型尺寸不对应的情况,并且较为浪费人力物力。并且,由于抱箍的尺寸较为单薄,上模座在下移过程中行程较大,容易与下模座之间发生碰撞,引起损坏。因此,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支架成形模具,成型效率高,制作过程快捷,使用方便,有效保护模座。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支架成形模具,包括上模座;与所述上模座相对设置的下模座;分别设置在上模座与下模座内的上模仁和下模仁;所述的上模座、下模座、上模仁和下模仁共同围城型腔,所述的上模座表面设置有料口;所述的上模仁分为左上模和右上模;所述的下模仁分为左下模和右下模;所述的下模座内设置有滑块;所述的滑块连接有顶针;所述的顶针上下移动于下模仁内;所述的上模座底侧设置有防撞杆;所述的防撞杆伸缩式连接于上模座内。优选的,所述的左上模和左下模共同形成左侧支架;所述的右上模和右下模共同形成右侧支架。优选的,所述的右侧支架和左侧支架分别包括抱箍部和支撑部;抱箍部呈半圆环状;支撑部呈L型设置。优选的,所述的左上模为与左侧支架形状相同的浇筑槽体;所述的右上模为与右侧支架形状相同的浇筑槽体;所述的左上模和右上模内设置有与料口相连的浇筑孔。优选的,所述的左下模和右下模内设置有供顶针通过的过孔。优选的,所述防撞杆的截面呈倒T型;所述拉杆的上端转动连接于上模座底部;所述防撞杆的杆身部分可伸缩式设置。优选的,所述的下模座上相对防撞杆设置有槽体;所述防撞杆的水平部分容置于槽体内;所述防撞杆的竖直部分由若干升降节组成。优选的,每个所述的升降节之间由伸缩弹簧连接。本技术通过上模座和下模座上的左、右模可以实现抱箍左、右的同时浇铸成型,使得抱箍的左、右两部分可以同时成型,同时,通过设置防撞杆,使得上模座在下降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弹性反作用力,减缓上、下模座之间接触的碰撞力,保护模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下模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上模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上模座,1.1为左上模,1.2为右上模,2为下模左,2.1为左下模,2.2为左上模,3为出料口,4为顶针,5为防撞杆,6为过孔,7为浇铸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3,一种支架成形模具,包括上模座1;与所述上模座1相对设置的下模座2;分别设置在上模座1与下模座2内的上模仁和下模仁;所述的上模座、下模座、上模仁和下模仁共同围城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座1表面设置有料口3;所述的上模仁分为左上模1.1和右上模1.2;所述的下模仁分为左下模2.1和右下模2.2;所述的下模座内设置有滑块;所述的滑块连接有顶针4;所述的顶针4上下移动于下模仁内;所述的上模座1底侧设置有防撞杆5;所述的防撞杆伸缩式连接于上模座内。进一步的说,所述的左上模1.1和左下模2.1共同形成左侧支架;所述的右上模1.2和右下模2.2共同形成右侧支架。具体的,管道抱箍的两部分同时成型,无需分别浇铸,可以提高抱箍左、右两部分的一致性,确保使用的误差率较低。进一步的说,所述的右侧支架和左侧支架分别包括抱箍部和支撑部;抱箍部呈半圆环状;支撑部呈L型设置。所述的左上模1.1为与左侧支架形状相同的浇筑槽体;所述的右上模为1.2与右侧支架形状相同的浇筑槽体;所述的左上模和右上模内设置有与料口相连的浇铸孔7。具体的,在浇铸过程中,熔料从料口3中流入到上模座,并通过上模座内的流道从浇铸孔7中流出。进一步的说,所述的左下模1.1和右下模2.2内设置有供顶针通过的过孔6。进一步的说,所述防撞杆5的截面呈倒T型;所述防撞杆5的上端转动连接于上模座底部;所述防撞杆5的杆身部分可伸缩式设置。进一步的说,所述的下模座2上相对防撞杆设置有槽体;所述防撞杆的水平部分容置于槽体内;所述防撞杆的竖直部分由若干升降节组成。进一步的说,每个所述的升降节之间由伸缩弹簧连接。具体的,在上、下模座合模的过程中,上模座在下降过程中,会受到防撞杆向上的反弹力,使得上模座与下模座、模仁之间的接触变得平缓。保护上、下模座以及模仁的完整性。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架成形模具,包括上模座(1);与所述上模座(1)相对设置的下模座(2);分别设置在上模座(1)与下模座(2)内的上模仁和下模仁;所述的上模座、下模座、上模仁和下模仁共同围城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座(1)表面设置有料口(3);所述的上模仁分为左上模(1.1)和右上模(1.2);所述的下模仁分为左下模(2.1)和右下模(2.2);所述的下模座内设置有滑块;所述的滑块连接有顶针(4);所述的顶针(4)上下移动于下模仁内;所述的上模座(1)底侧设置有防撞杆(5);所述的防撞杆伸缩式连接于上模座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架成形模具,包括上模座(1);与所述上模座(1)相对设置的下模座(2);分别设置在上模座(1)与下模座(2)内的上模仁和下模仁;所述的上模座、下模座、上模仁和下模仁共同围城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座(1)表面设置有料口(3);所述的上模仁分为左上模(1.1)和右上模(1.2);所述的下模仁分为左下模(2.1)和右下模(2.2);所述的下模座内设置有滑块;所述的滑块连接有顶针(4);所述的顶针(4)上下移动于下模仁内;所述的上模座(1)底侧设置有防撞杆(5);所述的防撞杆伸缩式连接于上模座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架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上模(1.1)和左下模(2.1)共同形成左侧支架;所述的右上模(1.2)和右下模(2.2)共同形成右侧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支架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侧支架和左侧支架分别包括抱箍部和支撑部;抱箍部呈半圆环状;支撑部呈L型设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万军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万鑫盛精密金属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