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潜水器吊放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05171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潜水器吊放系统,包括驱动门架、光电缆收放绞车、液压泵站,所述光电缆收放绞车通过铠装光电复合缆与潜水器相连接,所述潜水器摆动吊装在可转动的驱动门架上,所述驱动门架、光缆收放绞车分别通过软管与液压泵站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能够满足科考船在恶劣海况下航行时,吊放系统和无人潜水器安全存放和固定。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吊放系统结构紧凑,操作简单,便于维护,设计有更大的潜水器存放区域,便于潜水器甲板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潜水器吊放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潜水器吊放系统,属于船舶机械

技术介绍
潜水器是指具有水下观察和作业能力的活动深潜水装置,主要用来执行水下考察、海底勘探、海底开发和打捞、救援等任务。现有的国内外科考船一般是搭载潜水器进行水下科考任务,因此潜水器的布放、回收作业对科考船意义重大。现有的潜水器吊放系统在潜水器布放阶段通过电缆将潜水器吊放至水面,潜水器回收阶段再通过电缆将潜水器吊放回收至科考船甲板。潜水器在布放、回收作业过程中,由于潜水器通过电缆与科考船连接,而科考船受到海上风浪作用,会产生各种纵摇、横摇、垂荡等不利工况。在恶劣海况下,尤其是5级以上海况下,科考船剧烈晃动甚至会损坏潜水器。因此,科考船迫切需要一种操作可靠性高的吊放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能够快捷高效、安全可靠地实现潜水器吊放的系统,该系统能有效实现科考船搭载潜水器进行科考任务,具有在5级海况下布放、连接、回收潜水器的功能,同时该系统具有12吨负载的转运能力,具备舷内搁置、舷外布放能力,能够搭载各种型号的潜水器,并且吊放系统布置在船甲板上对船甲板表面不做任何改动。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潜水器吊放系统,包括驱动门架、光电缆收放绞车、液压泵站,所述光电缆收放绞车通过铠装光电复合缆与潜水器相连接,所述潜水器摆动吊装在可转动的驱动门架上,所述驱动门架、光缆收放绞车分别通过软管与液压泵站连接。本专利技术采用可拆卸安装形式,将吊放系统安装在母船甲板的舷侧位置。驱动门架、光电缆收放绞车和液压泵站固定在科考船船舷侧,控制系统集成在控制间内,该控制间采用20英尺标准集装箱形式锚定于科考船的甲板上。驱动门架、光电缆收放绞车、液压泵站和控制间的电力供给由船电提供,整个吊放系统的电力供给及电气信号通过电缆连接。总之,科考船船舶甲板上搭载的潜水器一般通过驱动门架,将潜水器从甲板上吊放至水面上及从水面上回收至甲板上,进行科考任务,从而有效地实现了科考船潜水器布放及回收作业。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门架包括基座、支承臂、摆架、支承油缸、变幅油缸和对接装置,所述基座用于支撑整个驱动门架,且所述基座通过螺栓与船舶甲板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基座的前部支架上铰接有摆架和支承臂,所述支承油缸连接在前部支架与支承臂之间,支承油缸驱动支承臂实现支承臂的摆动,所述变幅油缸连接在支承臂与摆架之间,变幅油缸驱动摆架实现摆架的摆动,所述对接装置铰接于摆架的上部。进一步的,所述摆架由两根摆臂和一根横梁组成,所述摆臂的一端铰接在基座的前部支架上,两根摆臂的另一端连接横梁,所述横梁的中部设有耳座,所述耳座上铰接有对接装置,使对接装置垂直悬挂在横梁下方。进一步的,所述对接装置包括摆动框架、脐带缆滑轮、纵摇止荡油缸、横摇止荡油缸和导接头,所述摆动框架与横梁连接,所述脐带缆滑轮安装在摆动框架上,所述纵摇止荡油缸布置在横梁和摆动框架之间,所述横摇止荡油缸布置在摆动框架和导接头之间,所述导接头与摆动框架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摆动框架的上端设有第一吊耳,所述第一吊耳通过螺栓与横梁的耳座连接,所述摆动框架的一侧设有滑轮支架,所述脐带缆滑轮通过滑轮轴安装滑轮支架上并可绕滑轮轴转动,其上缠有铠装光电复合缆,所述纵摇止荡油缸铰接在横梁的耳座与摆动框架的下部之间,所述横摇止荡油缸铰接在摆动框架的下部与导接头的上部之间,所述导接头吊装在摆动框架的底端并与潜水器连接。这样,铠装光电复合缆绕过脐带缆滑轮与下方的潜水器相连。铠装光电复合缆是一种适用于通信接入网系统的新型接入方式,它将输电铜线与光纤集合在一起,可以一次性同步解决设备供电和信号接入问题。进一步的,所述光电缆收放绞车包括底座总成、卷筒装置和排绳装置,所述卷筒装置、排绳装置均安装在底座总成上,当铠装光电复合缆在卷筒装置上缠绕时,排绳装置摆放于卷筒装置的侧部,使铠装光电复合缆的输出端同时嵌入卷筒装置和排绳装置,保证钢丝绳的输出端处于压紧状态,使钢丝绳在卷筒上缠绕时,始终在依次布置,避免了铠装光电复合缆混乱缠绕,吊放中绞车具备恒张力功能。所述卷筒装置包括安装在底座总成上的卷筒和驱动卷筒旋转的卷筒马达,所述卷筒上可缠绕经过排绳装置排绳处理的铠装光电复合缆,并且所述卷筒通过旋转轴与带液压制动器的行星减速器连接,所述行星减速器与卷筒马达的输出端连接,在所述卷筒的一端中心转轴上安装有用于信号中转的光电滑环。进一步的,所述排绳装置包括排绳器定量马达、螺杆、滑块、导轴、支撑座,所述排绳器定量马达安装在螺杆的一端并可驱动螺杆旋转,所述滑块安装在螺杆和导轴上并可沿螺杆和导轴移动,所述螺杆、导轴依次安装在支撑座上。上述结构中,排绳装置由排绳器定量马达驱动并具备缆绳偏角实时检测纠正功能,以保证铠装光电复合缆进入卷筒的角度,确保缆绳快速、整齐地排列,从而完成排绳作业。铠装光电复合缆是缠绕在光电缆收放绞车的卷筒上。进一步的,在所述滑块的上端制有贯穿的导向杆孔和螺杆丝杆孔,所述导向杆孔中设有可沿其移动的导向杆,所述螺杆丝杆孔中设有可沿其移动的丝杆,所述导向杆与丝杆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板上位于丝杆上方设有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与编码器连接,所述编码器用于检测铠装光电复合缆偏离角度。进一步的,所述液压泵站分别通过软管与片式多路阀组、板式叠加阀组、绞车驱动马达安全阀组、门架支承控制阀组、门架变幅控制阀组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吊放系统液压设计采用开式液压系统,主要由液压泵站、片式多路阀组、板式叠加阀组、绞车驱动马达安全阀组、门架支承控制阀组与门架变幅控制阀组等组成。光电缆收放绞车由液压泵站提供动力,经液压马达驱动行星减速器传动,从而带动卷筒工作。本专利技术还包括控制系统,主要由PLC柜、MCC柜、操作台和便携式无线遥控器组成,所述便携式无线遥控器与操作台连接,所述操作台分别与PLC柜、MCC柜连接,所述PLC柜分别与液压泵站、卷筒装置的编码器、排绳装置的角度传感器、绞车驱动马达安全阀组、驱动门架的角度传感器、驱动门架电控阀组连接,所述MCC柜也与液压泵站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能够满足科考船在恶劣海况下航行时,吊放系统和无人潜水器安全存放和固定。同时,本专利技术的吊放系统结构紧凑,操作简单,便于维护,设计有更大的潜水器存放区域,便于潜水器甲板维护。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潜水器吊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驱动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b为本专利技术中支承臂的结构示意图;图2c为本专利技术中摆臂的结构示意图;图2d为本专利技术中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2e为本专利技术中对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f为本专利技术中摆动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g为本专利技术中脐带缆滑轮的结构示意图;图2h为本专利技术中导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光电缆收放绞车的结构示意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中排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液压泵站的结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潜水器吊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门架、光电缆收放绞车、液压泵站,所述光电缆收放绞车通过铠装光电复合缆与潜水器相连接,所述潜水器摆动吊装在可转动的驱动门架上,所述驱动门架、光缆收放绞车分别通过软管与液压泵站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潜水器吊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门架、光电缆收放绞车、液压泵站,所述光电缆收放绞车通过铠装光电复合缆与潜水器相连接,所述潜水器摆动吊装在可转动的驱动门架上,所述驱动门架、光缆收放绞车分别通过软管与液压泵站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潜水器吊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门架包括基座、支承臂、摆架、支承油缸、变幅油缸和对接装置,所述基座用于支撑整个驱动门架,且所述基座通过螺栓与船舶甲板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基座的前部支架上铰接有摆架和支承臂,所述支承油缸连接在前部支架与支承臂之间,所述变幅油缸连接在支承臂与摆架之间,所述对接装置铰接于摆架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潜水器吊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架由两根摆臂和一根横梁组成,所述摆臂的一端铰接在基座的前部支架上,两根摆臂的另一端连接横梁,所述横梁的中部设有耳座,所述耳座上铰接有对接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潜水器吊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装置包括摆动框架、脐带缆滑轮、纵摇止荡油缸、横摇止荡油缸和导接头,所述摆动框架与横梁连接,所述脐带缆滑轮安装在摆动框架上,所述纵摇止荡油缸布置在横梁和摆动框架之间,所述横摇止荡油缸布置在摆动框架和导接头之间,所述导接头与摆动框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潜水器吊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框架的上端设有第一吊耳,所述第一吊耳通过螺栓与横梁的耳座连接,所述摆动框架的一侧设有滑轮支架,所述脐带缆滑轮通过滑轮轴安装滑轮支架上并可绕滑轮轴转动,其上缠有铠装光电复合缆,所述纵摇止荡油缸铰接在横梁的耳座与摆动框架的下部之间,所述横摇止荡油缸铰接在摆动框架的下部与导接头的上部之间,所述导接头吊装在摆动框架的底端并与潜水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俊陈雷阳朱晓俊卞晓磊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