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平架装置及其升降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5172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打捞船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整平架装置,包括整平架、升降装置及行走装置,整平架包括框体,以及沿框体的边框长度方向设置的浮力区和注水区,浮力区位于边框的中部,浮力区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注水区;升降装置包括绞车和滑轮组,绞车的缆绳绕过滑轮组与整平架相连接;行走装置架设于整平架。以此结构设计的整平架装置,能够通过浮力区、注水区及行走装置的设置,方便控制整平架的下沉,有效调整整平架的重心和浮力中心;同时,还能够通过升降装置的设置,有效减少升降装置空间占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上述整平架装置的升降方法,该升降方法能够通过整平架入水姿态的控制,有效提升整平架下沉时的平稳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整平架装置及其升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打捞船
,尤其涉及一种整平架装置及其升降方法。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下的整平架由于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加之设置于整平船上用于整平架升降的升降装置较为占用空间,使得整平架无法稳定的下沉至建筑基础层位置,继而给整个打捞工作带来了诸多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平架装置,该整平架装置的升降装置空间占用少,而且能够通过浮力区、注水区及行走装置的设置,使得整平架平稳下沉。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方法,该升降方法能够通过整平架入水姿态的控制,有效提升整平架下沉时的平稳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整平架装置,包括:整平架,与贯穿开设于整平船中部的通道相配合;所述整平架包括框体,以及沿所述框体的边框长度方向设置的浮力区和注水区,所述浮力区位于所述边框的中部,所述浮力区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注水区;升降装置,用于所述整平架沿所述通道升降,所述升降装置设置为多台,且所述升降装置周向均布于所述通道的端口四周,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与所述整平船紧固的绞车和滑轮组,所述绞车的缆绳绕过所述滑轮组与所述整平架相连接;行走装置,架设于所述整平架并用于对所述整平架的重心和浮力中心进行调整。其中,所述边框设置为空心钢管,所述边框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形成所述注水区的压载舱,所述压载舱设置有方便调整所述压载舱中水量的阀门。其中,所述边框位于两所述压载舱之间部分设置有用于形成所述浮力区的空心舱。其中,所述框体呈“口”字形设置,所述框体的相对两侧壁设置有便于和所述缆绳相连接的吊耳。其中,所述行走装置沿所述整平架的相对两侧壁的长度方向往返运动。其中,所述行走装置为架设于所述整平架的吊车。其中,所述框体的相对两侧壁分别对称设置有所述浮力区和注水区。一种用于上述所述的整平架装置的升降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缆绳与整平架连接,并启动绞车,使整平架倾斜入水;2.打开压载舱上的阀门,并通过缆绳调平所述整平架;3.调整行走装置的位置,继而调整整平架的重心和浮力中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整平架装置,包括整平架、升降装置及行走装置,其中,整平架与贯穿开设于整平船中部的通道相配合;整平架包括框体,以及沿框体的边框长度方向设置的浮力区和注水区,浮力区位于边框的中部,浮力区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注水区;升降装置设置为多台,且升降装置周向均布于通道的端口四周,升降装置包括与整平船紧固的绞车和滑轮组,绞车的缆绳绕过滑轮组与整平架相连接;行走装置架设于整平架并用于对整平架的重心和浮力中心进行调整。以此结构设计的整平架装置,能够通过浮力区、注水区及行走装置的设置,方便控制整平架的下沉,有效调整整平架的重心和浮力中心;同时,还能够通过升降装置的设置,有效减少升降装置空间占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上述整平架装置的升降方法,该升降方法能够通过整平架入水姿态的控制,有效提升整平架下沉时的平稳性。附图说明图1是整平船中升降装置的布局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整平架装置的平面图。图中:1、整平架;12、浮力区;13、注水区;14、阀门;15、绞车;16、缆绳;17、吊耳;2、通道;3、甲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整平架装置,包括整平架1、升降装置及行走装置,其中,整平架1与贯穿开设于整平船中部的通道2相配合,升降装置用于整平架1沿通道2升降,行走装置架设于整平架1并用于对整平架1的重心和浮力中心进行调整。进一步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整平架1包括框体,以及沿框体的边框长度方向设置的浮力区12和注水区13,浮力区12位于边框的中部,浮力区1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注水区13;进一步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框架的边框设置为空心钢管,边框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形成注水区13的压载舱,更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向压载舱内注水,且调整压载舱中的水量,本实施例在压载舱的侧壁还设置有阀门14。此外,作为优选,边框位于两压载舱之间部分设置有用于形成浮力区12的空心舱,该空心舱的设置,能够有效抵消空心钢管中部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弯曲。为了提升整平架1入水后的平衡性,本实施例中的框体的相对两侧壁分别对称设置有浮力区12和注水区13。即在框体的相对两边框上分别对称设置有压载仓和空心舱。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为了有效降低升降装置的空间占用,本实施例在甲板3上设置有方便整平架1升降的通道2,在通道2端口边缘的相对两侧壁均布有四台绞车15,为了进一步的提升拉力,减少空间占用,在通道2端口的边缘还布置有与绞车15相配合的滑轮组,绞车15的缆绳16绕过滑轮组与整平架1相连接;由于缆绳16通过滑轮组沿端口的边缘水平设置,因此相比传统的升降装置,极大的节省了甲板3及通道2端口的空间占用。为了方便整平架1与升降装置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整平架1的框体呈“口”字形设置,框体的相对两侧壁设置有便于和缆绳16相连接的吊耳17。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对整平架1的重心和浮力中心进行调整,作为优选,行走装置沿整平架1的相对两侧壁的长度方向往返运动,作为优选,行走装置为架设于整平架1的吊车。本实施例中,有关行走装置及其与整平架1之间的具体结构连接,相关技术中都较为常用,在此不做具体赘述。本实施例还提供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整平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整平架(1),与贯穿开设于整平船中部的通道(2)相配合;所述整平架(1)包括框体,以及沿所述框体的边框长度方向设置的浮力区(12)和注水区(13),所述浮力区(12)位于所述边框的中部,所述浮力区(1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注水区(13);/n升降装置,用于所述整平架(1)沿所述通道(2)升降,所述升降装置设置为多台,且所述升降装置周向均布于所述通道(2)的端口四周,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与所述整平船紧固的绞车(15)和滑轮组,所述绞车(15)的缆绳(16)绕过所述滑轮组与所述整平架(1)相连接;/n行走装置,架设于所述整平架(1)并用于对所述整平架(1)的重心和浮力中心进行调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平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整平架(1),与贯穿开设于整平船中部的通道(2)相配合;所述整平架(1)包括框体,以及沿所述框体的边框长度方向设置的浮力区(12)和注水区(13),所述浮力区(12)位于所述边框的中部,所述浮力区(1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注水区(13);
升降装置,用于所述整平架(1)沿所述通道(2)升降,所述升降装置设置为多台,且所述升降装置周向均布于所述通道(2)的端口四周,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与所述整平船紧固的绞车(15)和滑轮组,所述绞车(15)的缆绳(16)绕过所述滑轮组与所述整平架(1)相连接;
行走装置,架设于所述整平架(1)并用于对所述整平架(1)的重心和浮力中心进行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平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设置为空心钢管,所述边框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形成所述注水区(13)的压载舱,所述压载舱设置有方便调整所述压载舱中水量的阀门(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整平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位于两所述压载舱之间部分设置有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坤孔维达李汪讳马家杰李冠欢陈育忠钟汉滨梁志伟池明华郭鸿斌鲁真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广州打捞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