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酸野漆树蜡抗菌消炎膏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04798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脱酸野漆树蜡抗菌消炎膏,包括以下原料:脱酸野漆树蜡、茶树油、蜂蜡、青黛、杉木油、纳米二氧化硅、羊毛脂、芳樟油、银杏叶聚戊烯醇、樟脑、黄芩素和冰片;制备方法为:(1)称取各原料;(2)将茶树油、杉木油和芳樟油混合搅拌,加热至40‑80℃,再加入银杏叶聚戊烯醇、樟脑和冰片,继续搅拌,得到油相;(3)将脱酸野漆树蜡和蜂蜡混合,加热至60‑90℃,搅拌,再加入青黛、纳米二氧化硅、羊毛脂和黄芩素,搅拌均匀,得到膏相;(4)将油相加入到膏相中,加热至60‑90℃后搅拌混合均匀,冷却,即得。本发明专利技术脱酸野漆树蜡抗菌消炎膏的抗菌消炎效果突出,可有效治疗痤疮,且原料廉价易得,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适合大批量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酸野漆树蜡抗菌消炎膏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脱酸野漆树蜡抗菌消炎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发生于青少年,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很大,但青春期后往往能自然减轻或痊愈,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痤疮的发生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进入青春期后人体内雄激素特别是睾酮的水平迅速升高,促进皮脂腺发育并产生大量皮脂,同时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造成导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碍,形成角质栓即微粉刺,毛囊中多种微生物尤其是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脂酶分解皮脂生成游离脂肪酸,同时趋化炎症细胞和介质,最终诱导并加重炎症反应。目前,临床上治疗痤疮使用的产品主要是外用维A酸类药物、过氧化苯甲酰或外用抗生素等,虽然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过多使用后皮肤会出现过敏及局部红斑、脱屑、灼烧感等刺激性反应,对皮肤造成二次伤害;同时,痤疮丙酸杆菌存在耐药性,并对多种抗生素交叉耐药,目前抗生素并不能完全清除痤疮丙酸杆菌。漆树,属漆树科,落叶乔木,是我国重要的传统经济树种,在我国分布广泛,大体在北纬25°-42°,东经95°-125°之间的山区,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漆籽为漆树果实,漆籽分为漆皮、果肉和内核。野漆树蜡是从漆树的漆籽皮蜡质层中提取的固态油脂,呈奶白色或浅黄色,与国际上通用的日本木蜡(又称日本野漆树蜡)相似,具有胶黏感,不硬但有韧性,有牛脂气味,放置会起霜和变黑,易破裂,裂口表面无光泽,可溶于热乙醇、二硫化碳、氯仿、乙醚、苯、石油醚、四氯化碳、甲苯、三氯乙烷和松节油等,化学组成为:90%-95%的三甘油酯,3%-15%游离脂肪酸,1%-2%游离脂肪醇,其中结合脂肪酸由70%-75%棕榈酸,3%-5%硬脂酸组成,提取工艺不同,化学组成和工艺有较大区别。野漆树蜡应用领域广泛,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常作为润滑剂、防水剂、粘结剂、焊接剂、填充剂、水果保鲜剂、家具擦亮剂等被广泛地用于轻工、食品和医药等各种行业,在国际上应用十分广泛。由此可见,野漆树蜡的应用在我国由来已久,且应用价值很高。但因其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如酸值过高等问题,使野漆树蜡的价值不能被充分发掘与利用,因此需对野漆树蜡进行进一步精制处理以降低其酸值,并探索最优降酸值工艺,争取使其酸值降至30mg/g以下。邵凤侠等曾对野漆树蜡进行真空加热,探究了6种不同温度处理对野漆树蜡酸值的影响,而对其他因素及处理方法对野漆树蜡酸值的影响没有深入探究;何东平等在蒸炒前加入与符合标准制取浓香花生油相同量一定浓度的碱液,利用一定量的浓度碱液与料胚中游离脂肪酸起中和反应,起到降低浓香花生油中酸值的目的;刘广多等采用添加柠檬酸和碱炼法处理,使小麦胚油达到药用标准,解决了因用塑料桶常温保管而使小麦胚油酸值、过氧化值升高的问题;张剑等以高酸值花椒籽油为原料,采用萃取和酯化两种方法进行降酸处理,结果发现,对于花椒籽毛油的降酸,酯化降酸效果明显优于萃取降酸,采用酯化反应降酸,醇油比越大,酸值降低越多,同时,催化剂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酯化效果影响效果较为显著。从以上文献中可参考,高酸值油脂类多采用浓度适宜的碱液,以达到降酸值目的。为了优化抗菌消炎的天然植物提取物,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以野漆树蜡为主要原料的抗菌消炎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酸野漆树蜡抗菌消炎膏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脱酸野漆树蜡抗菌消炎膏,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脱酸野漆树蜡40-60份、茶树油30-60份、蜂蜡5-10份、青黛3-5份、杉木油1-3份、纳米二氧化硅5-10份、羊毛脂1-5份、芳樟油3-5份、银杏叶聚戊烯醇5-8份、樟脑1-3份、黄芩素1-2份和冰片1-3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利用天然植物精油中萜类化合物如杉木油中的杉木烯和杉木脑、芳樟油中的芳樟醇和桉叶素抑菌,利用天然冰片抑菌消炎;2.利用银杏叶聚戊烯醇与植物精油、野漆树蜡及蜂蜡的相溶性,能最大发挥其抑菌消炎功效;3.利用天然黄芩素不溶于水的特点,将黄芩素结合青黛分散于纳米二氧化硅、羊毛脂中,搅拌均匀再分散于油相,能最大发挥黄芩素、青黛、银杏叶聚戊烯醇和精油抑菌消炎的协同作用。其中,杉木油,为杉科杉木属植物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的木材沥出的油脂,味苦、辛,性微温,具有利尿排石、消肿杀虫之功效,主治淋症,尿络结石,遗精,带下,顽癣,疔疮;纳米二氧化硅,为无机成分,易于与其它组分配伍,无毒、无味,自身为白色,反射紫外能力强、稳定性好,被紫外线照射后不分解,不变色,也不会与其它组分起化学反应,具有防晒作用;羊毛脂,是附着在羊毛上的一种分泌油脂,为淡黄色或棕黄色的软膏状物,有黏性而滑腻,臭微弱而特异,能使主药迅速被粘膜及皮肤吸收,有附着力,性质稳定,且能吸水,不易酸败;芳樟油,是从樟属植物芳樟醇型樟树的枝、叶提取获得的精油,其主要成分是芳樟醇,也含有少量的按叶油素,具通窍、止痛的作用;樟脑,为樟科樟属植物樟Cinnamomumcamphora(L.)Presl.的根、干、枝、叶经蒸馏精制而成的颗粒状物,具有通关窍、利滞气、辟秽浊、杀虫止痒、消肿止痛之功效,主治热病神昏,中恶猝倒,痧胀吐泻腹痛,寒湿脚气,疥疮顽癣,秃疮,冻疮,臁疮,水火烫伤,跌打伤痛,牙痛,风火赤眼;冰片,由菊科艾纳香茎叶或樟科植物龙脑樟枝叶经水蒸汽蒸馏并重结晶而得,气清香,味辛、凉,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清热散毒,散火解毒,可用于闭证神昏、用于目赤肿痛,喉痹口疮、用于疮疡肿痛,溃后不敛等。银杏叶聚戊烯醇,是由中国林科院南京林化所从银杏叶中分离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是脂溶性的油状类脂化合物,结构为桦木聚戊烯醇。茶树油,为广谱抗微生物,以蒸馏的方式从港木桃金娘科白千层叶中提取的纯天然植物精油,原产澳州,无色至淡黄色液体,具有特征香气及抑菌、抗炎、驱虫,杀螨的功效,无污染、无腐蚀性、渗透性强,治疗粉刺、痤疮;蜂蜡,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ApisceranaFabricius或意大利蜂ApismelliferaLinnaeus分泌的蜡,具有解毒、敛疮、生肌、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溃疡不敛,臁疮糜烂,外伤破溃,烧烫伤;青黛,为爵床酬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性味咸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火定惊等功效,主要用于温病热盛,斑疹,吐血、咯血,咽痛口疮,小儿惊痫,疮肿,丹毒,蛇虫咬伤等;黄芩素,唇形科植物高黄芩(ScutellariaaltissimaL.)全草,主要是根部,有较广的抗菌谱,在试管内对痢疾杆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脱酸野漆树蜡抗菌消炎膏,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脱酸野漆树蜡40-60份、茶树油30-60份、蜂蜡5-10份、青黛3-5份、杉木油1-3份、纳米二氧化硅5-10份、羊毛脂1-5份、芳樟油3-5份、银杏叶聚戊烯醇5-8份、樟脑1-3份、黄芩素1-2份和冰片1-3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酸野漆树蜡抗菌消炎膏,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脱酸野漆树蜡40-60份、茶树油30-60份、蜂蜡5-10份、青黛3-5份、杉木油1-3份、纳米二氧化硅5-10份、羊毛脂1-5份、芳樟油3-5份、银杏叶聚戊烯醇5-8份、樟脑1-3份、黄芩素1-2份和冰片1-3份。


2.一种脱酸野漆树蜡抗菌消炎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按权利要求1所述脱酸野漆树蜡抗菌消炎膏的重量份数称取各原料;
(2)将茶树油、杉木油和芳樟油混合搅拌,然后加热至40-80℃,再加入银杏叶聚戊烯醇、樟脑和冰片,继续搅拌,得到油相;
(3)将脱酸野漆树蜡和蜂蜡混合,加热至60-90℃后搅拌,再加入青黛、纳米二氧化硅、羊毛脂和黄芩素,搅拌均匀,得到膏相;
(4)将油相与膏相混合,加热至60-90℃后搅拌,冷却,即得所述脱酸野漆树蜡抗菌消炎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脱酸野漆树蜡抗菌消炎膏,其特征在于,所述脱酸野漆树蜡的制备方法为:将野漆树蜡放入质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章叶建中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