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用于测定不同退火温度对冷轧双相钢的影响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02804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测定不同退火温度对冷轧双相钢的影响的方法,用于测定冷轧双相钢在不同退火温度下其内部结构的变化规律,即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钢板中的奥氏体的体积分数显著增加;连续退火冷却过程中,退火温度在770℃和800℃时奥氏体未发生铁素体相变,在退火温度为830℃时,奥氏体稳定性降低,发生铁素体相变;退火温度由770℃增加到800℃时,马氏体数量增多,晶界上岛状马氏体由不连续状分布向连续分布转变;当升高到830℃时,块状铁素体尺寸粗化明显且体积分数增加,岛状马氏体数量减少。通过上述结论,可以为冷轧双相钢的生产提供理论支持,提高冷轧双相钢的性能、合格率以及稳定性,并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测定不同退火温度对冷轧双相钢的影响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测定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测定不同退火温度对冷轧双相钢的影响的方法。
技术介绍
热镀锌高强钢是广州JFE钢板有限公司的主打产品之一,生产历史长、产能高(年产量达到80万吨),在日系汽车厂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根据国家的规定,未来新生产的乘用车的能耗将进一步降低,因此汽车轻量化将向高强度钢板发展,其中590MPa级高强钢在GA汽车板市场的需求量将稳步增加。为了应对市场需求,广州JFE钢板有限公司的2CGL开始研发C-Mn系低成本DP590热镀锌钢板,通过添加更多的C、Mn来替代传统的提高淬透性元素Cr、Mo等,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但是相比传统的C-Mn-Cr-Mo系双相钢,C-Mn系双相钢产品的塑性不稳定,经常出现拉伸伸长率偏低的现象,且每批次的性能波动大。因产品往往用于汽车车身加强件以及部分安全件,要经过冲压加工成形,对强度和塑性的要求高,往往需要强塑积达到14-18GPa,甚至更高。因此在使用低成本的C-Mn系原料生产双相钢时,如何提高合格率实现产业化生产成为了难题。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性能和稳定产品质量,有必要开展对GADP590钢的强化机理研究,对现有的退火工艺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钢卷的性能、合格率以及稳定性,并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测定不同退火温度对冷轧双相钢的影响的方法,所述方法可以用于测定冷轧双相钢在不同退火温度下的结构性能,为冷轧双相钢的生产提供理论支持,从而对冷轧双相钢的的退火工艺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冷轧双相钢的性能、合格率以及稳定性,并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测定不同退火温度对冷轧双相钢的影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试验钢板上沿轧制方向上切割出适用于热模拟试验机的拉伸形试样;(2)、在热模拟试验机上利用热膨胀仪测定试验钢板的AC1和AC3点,其中,AC3和AC1温度分别为904℃和724℃;(3)、将试验钢板进行连续退火工艺,其中,所述连续退火工艺的流程为:首先以2.77℃/s的加热速率加热到不同的退火温度并保温40s,其中,所述退火温度分别为770℃、800℃和830℃;保温后,以13.9℃/s的冷却速率快速冷到520℃,再以10℃/s冷却到室温;(4)、连续退火后的热模拟试样沿等温区中间切开,热模拟试样经研磨和抛光后,采用体积分数4%的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并在金相显微镜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热模拟试样的金相显微组织;同时采用定量金相软件测量试验钢板在不同退火温度下保温40s淬水后的铁素体向奥氏体转的体积分数;(5)、根据采集到的体积分数,得到试样钢板在退火温度为770℃、800℃和830℃下,该试验钢板中的奥氏体化程度和奥氏体相变的规律,即: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板中的奥氏体体积分数增大;在退火温度为830℃时,奥氏体体积分数显著增加,由770℃的24%增加到830℃的74%;连续退火冷却过程中,退火温度在770℃和800℃时奥氏体未发生铁素体相变,而退火温度为830℃时,奥氏体稳定性降低,发生铁素体相变;退火温度由770℃增加到800℃时,马氏体数量增多,晶界上岛状马氏体由不连续状分布向连续分布转变;当升高到830℃时,块状铁素体尺寸粗化明显且体积分数增加,岛状马氏体数量减少。优选的,所述试验钢板采用DP590冷轧双相钢,厚度为2.0mm。优选的,所述试验钢板中的各元素的质量占比为:C≤0.14%,Si≤0.80%,Mn≤2.20%,P≤0.035%,S≤0.030%,Alt≥0.02%,其余为Fe。优选的,试验钢板从520℃冷却到室温的过程中,先通过0.39℃/s的冷却速率冷却到480℃,然后再通过10℃/s的冷却速率冷却到300℃,接着以1.11℃/s的冷却速率冷却到280℃,随后以6.67℃/s的冷却速率冷却到200℃,然后以0.8℃/s的冷却速率冷却到180℃,最后以15℃/s的冷却速率冷却到室温。优选的,所述热模拟试验机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优选的,所述金相显微镜采用LEICADM2500m金相显微镜。优选的,所述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采用NOVANANOSEM430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测定不同退火温度对冷轧双相钢的影响的方法通过实验的方式得到不同退火温度对冷轧双相钢结构性能的影响,即: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板中的奥氏体体积分数增大;在退火温度为830℃时,奥氏体体积分数显著增加,由770℃的24%增加到830℃的74%;连续退火冷却过程中,退火温度在770℃和800℃时奥氏体未发生铁素体相变,而退火温度为830℃时,奥氏体稳定性降低,发生铁素体相变;退火温度由770℃增加到800℃时,马氏体数量增多,晶界上岛状马氏体由不连续状分布向连续分布转变;当升高到830℃时,块状铁素体尺寸粗化明显且体积分数增加,岛状马氏体数量减少。通过上述得到的结论,可以为冷轧双相钢的生产提供理论支持,从而对冷轧双相钢的的退火工艺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冷轧双相钢的性能、合格率以及稳定性,并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为试验钢板退火工艺示意图。图2为试验钢板的显微组织和冷轧板材组织的金相图。图3为试验钢板在770℃下的保温40s淬水后的显微组织和冷轧板材组织的金相图。图4为试验钢板在800℃下的保温40s淬水后的显微组织和冷轧板材组织的金相图。图5为试验钢板在830℃下的保温40s淬水后的显微组织和冷轧板材组织的金相图。图6为试验钢板的冷却过程热膨胀曲线图。图7为试验钢板在770℃下的保温40s淬水后的冷却过程热膨胀曲线图。图8为试验钢板在800℃下的保温40s淬水后的冷却过程热膨胀曲线图。图9为试验钢板在830℃下的保温40s淬水后的冷却过程热膨胀曲线图。图10为试验钢板在770℃下的光学显微组织图。图11为试验钢板在800℃下的光学显微组织图。图12为试验钢板在830℃下的光学显微组织图。图13为试验钢板在770℃下的SEM形貌图。图14为试验钢板在800℃下的SEM形貌图。图15为试验钢板在830℃下的SEM形貌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为追求汽车轻量化,响应节能、减重和环保安全性的需要,生产低成本的先进高强钢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关注。以相变强化为基础,由硬相的马氏体和软相的铁素体组合的双相钢具有高的初始加工硬化速率和优异的延伸率。与同等级别屈服强度的传统钢相比,此种组织的双相钢有着更高的极限抗拉强度,因而双相钢广泛应用于汽车的纵梁、保险杠、悬挂系统等零部件,是汽车钢板的理想材料。双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测定不同退火温度对冷轧双相钢的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在试验钢板上沿轧制方向上切割出适用于热模拟试验机的拉伸形试样;/n(2)、在热模拟试验机上利用热膨胀仪测定试验钢板的AC1和AC3点,其中,AC3和AC1温度分别为904℃和724℃;/n(3)、将试验钢板进行连续退火工艺,其中,所述连续退火工艺的流程为:首先以2.77℃/s的加热速率加热到不同的退火温度并保温40s,其中,所述退火温度分别为770℃、800℃和830℃;保温后,以13.9℃/s的冷却速率快速冷到520℃,再以10℃/s冷却到室温;/n(4)、连续退火后的热模拟试样沿等温区中间切开,热模拟试样经研磨和抛光后,采用体积分数4%的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并在金相显微镜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热模拟试样的金相显微组织;同时采用定量金相软件测量试验钢板在不同退火温度下保温40s淬水后的铁素体向奥氏体转的体积分数;/n(5)、根据采集到的体积分数,得到试样钢板在退火温度为770℃、800℃和830℃下,该试验钢板中的奥氏体化程度和奥氏体相变的规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测定不同退火温度对冷轧双相钢的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试验钢板上沿轧制方向上切割出适用于热模拟试验机的拉伸形试样;
(2)、在热模拟试验机上利用热膨胀仪测定试验钢板的AC1和AC3点,其中,AC3和AC1温度分别为904℃和724℃;
(3)、将试验钢板进行连续退火工艺,其中,所述连续退火工艺的流程为:首先以2.77℃/s的加热速率加热到不同的退火温度并保温40s,其中,所述退火温度分别为770℃、800℃和830℃;保温后,以13.9℃/s的冷却速率快速冷到520℃,再以10℃/s冷却到室温;
(4)、连续退火后的热模拟试样沿等温区中间切开,热模拟试样经研磨和抛光后,采用体积分数4%的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并在金相显微镜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热模拟试样的金相显微组织;同时采用定量金相软件测量试验钢板在不同退火温度下保温40s淬水后的铁素体向奥氏体转的体积分数;
(5)、根据采集到的体积分数,得到试样钢板在退火温度为770℃、800℃和830℃下,该试验钢板中的奥氏体化程度和奥氏体相变的规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测定不同退火温度对冷轧双相钢的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钢板采用DP590冷轧双相钢,厚度为2.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杰涛陈晓生陈震林马明栋霍宇轩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