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永磁吊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1995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永磁吊具,包括框架主梁、设置在所述框架主梁下方的沿框架主梁长边方向阵列的若干框架横梁和设置在所述框架横梁下方的集群矩阵阵列式电永磁体;所述框架主梁与所述框架横梁之间设置若干个柔性链,相邻柔性链之间的弯曲方向成空间角;框架主梁与所述柔性链通过第一缓冲装置连接,框架主梁与框架横梁通过所述第一缓冲装置、柔性链相联接;框架横梁与所述电永磁体之间通过第二缓冲装置连接,其中,所述相邻滚子链之间的摆动方向互不平行。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吸附稳定、电永磁体之间不易碰撞、吊具工作面磁场全覆盖防漏吸便于装配运输,尤其适宜自动化下料线整板下料单张分区放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永磁吊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吊具,特别涉及电永磁吊具。
技术介绍
电永磁吊具是工业起吊的常见吊具,一般包括吊索、横梁以及安装于横梁下方的电永磁体,更先进的电永磁吊具会在电永磁体与横梁之间增设减震结构,虽然可以减少电永磁体的损伤,但是相应带来了抗气隙能力减弱的问题,如果一个横梁下同时安装多个电永磁体,还存在电永磁体之间会相互碰撞的问题,影响吊具的使用寿命。普通吊装结构对于吊装时候的晃动要求没那么高,但是一种新型的防漏吸结构,相邻电永磁体组之间的电永磁部分时暴露在保护壳体外面的,并且相邻的电永磁之间间隙是比现有传统的电永磁吊装结构要小的,这就要求电永磁体的晃动较小,而现有技术中的吊装结构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吸附稳定、电永磁体之间不易碰撞、吊具工作面磁场全覆盖防漏吸便于装配运输的电永磁吊具,尤其适宜自动化下料线整板下料单张分区放料。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电永磁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主梁、设置在所述框架主梁下方的沿框架主梁长边方向阵列的若干框架横梁和设置在所述框架横梁下方的集群矩阵阵列式电永磁体;所述框架主梁与所述框架横梁之间设置若干个柔性链,相邻柔性链之间的弯曲方向成空间角;框架主梁与所述柔性链通过第一缓冲装置连接,框架主梁与框架横梁通过所述第一缓冲装置、柔性链相联接;框架横梁与所述电永磁体之间通过第二缓冲装置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框架主梁包括多根平行设置的主梁,多根主梁通过短梁固定连接;框架主梁上部设置有联接板,所述联接板提供适宜吊运设备的联接接口;框架主梁下部设置有安装梁,所述安装梁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框架横梁包括若干横梁,所述横梁通过短横梁固定成框架结构,所述横梁上设置有第二通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装置安装在所述安装梁上,包括挂轴和弹性件,所述挂轴上端设置台阶整体成“T”形,所述弹性件设置在安装梁上表面,挂轴贯穿弹性件和安装梁上设置的第一通孔形成第一缓冲装置,挂轴上端台阶限定弹性件的上端,所述挂轴下端与所述柔性链顶端铰接,柔性链末端与所述框架横梁上表面铰接,两铰接轴线平行且处于同一垂直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缓冲装置包括拉杆、第一压簧和第二压簧,所述拉杆下端固定于所述电永磁体上表面,所述第二压簧套装于拉杆下部,拉杆贯穿所述横梁上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压簧套装于拉杆上部,所述第一压簧下端贴合横梁上表面、第二压簧上端与横梁下表面接触,拉杆上端设置螺纹,第一压簧上端设置有垫圈,所述垫圈套装于拉杆上,拉杆螺纹处设置有螺母,螺母调节第一压簧和第二压簧预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同一框架横梁下设置有若干沿其长边方向等距阵列的电永磁体,所述电永磁体通过所述第二缓冲装置与框架横梁相联接组成电永磁体阵列组,所述电永磁体阵列组与框架主梁相联接的柔性链呈双数对称设置,至少设置4个,所诉柔性链只在平面内弯曲或滑移不产生扭曲,且相邻的柔性链的弯曲方向互相垂直,所述的柔性链包含滚子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至少两组所述电永磁体阵列组上设有上料检测组件,用于检测电永磁体阵列组工作时的物料吸附状况;所述电永磁体包含顶板和若干电永磁单元,所述拉杆下端固定于所述顶板上,所述若干电永磁单元成矩形阵列,且任意相邻所述电永磁单元工作面磁极极性相异、且工作面处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电永磁体阵列组中任意单一电永磁体或任意组合区域的电永磁体可实现单独控制。此结构的电永磁体阵列组,工作时,整个磁吸附区域磁场全覆盖,并能实现选择性放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框架主梁下方的沿框架主梁轴向若干直线阵列的电永磁体阵列组,和设置在所述若干直线阵列的电永磁体阵列组组成集群矩阵阵列式电永磁体,所述集群矩阵阵列式电永磁体相邻电永磁体中所述任意相邻电永磁单元工作面磁极极性相异、且工作面处在同一平面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料检测组件为光电传感器和反光板,相配的一个光电传感器和反光板设置在同一电永磁体阵列组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框架主梁上设置有接线盒,全部电永磁体、光电传感器的电缆连接到接线盒内并通过接线盒与控制系统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相配合的第一压簧和第二压簧结构,防止本体之间摆动,适应防漏吸新结构,使摆动间隙更小,能够保护弹簧(第一压簧和第二压簧)、调节装配误差,能够减少磁铁本身的抗气隙能力对吸附稳定性的影响。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柔性链,使上下调节量更大,且相邻柔性链的设置方向交错设置,防止磁铁在水平方向的摆动,解决本体相互碰撞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光电传感器,实现对本体工作时本体各个磁铁工作状态以及起吊位置的检测。另外,本专利技术分体结构,即通过设置双层梁结构(框架主梁、框架横梁和柔性链),便于装配和运输。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图2的右视图。图5是图1中A部分放大图。图6是平面弯曲柔性链的两种使用状态对比示意图。图7是平面滑移柔性链的两种使用状态对比示意图。图中:1-框架主梁,2-框架横梁,3-电永磁体,4-主梁,5-短梁,6-横梁,8-短横梁,9-柔性链,10-顶板,11-电永磁单元,12-挂轴,13-弹性件,15-安装梁,16-拉杆,17-第一压簧,18-联接板,19-接线盒,20-光电传感器,21-反光板,23-垫圈,24-第二压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设置或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如图1-5所示,一种电永磁吊具,包括框架主梁1、设置在所述框架主梁1下方的沿框架主梁1长边方向阵列的若干框架横梁2和设置在所述框架横梁2下方的集群矩阵阵列式电永磁体3;所述框架主梁1与所述框架横梁2之间设置若干个柔性链9,相邻柔性链9之间的弯曲方向成空间角;框架主梁1与所述柔性链9通过第一缓冲装置连接,框架主梁1与框架横梁2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永磁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主梁、设置在所述框架主梁下方的沿框架主梁长边方向阵列的若干框架横梁和设置在所述框架横梁下方的集群矩阵阵列式电永磁体;所述框架主梁与所述框架横梁之间设置若干个柔性链,相邻柔性链之间的弯曲方向成空间角;框架主梁与所述柔性链通过第一缓冲装置连接,框架主梁与框架横梁通过所述第一缓冲装置、柔性链相联接;框架横梁与所述电永磁体之间通过第二缓冲装置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永磁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主梁、设置在所述框架主梁下方的沿框架主梁长边方向阵列的若干框架横梁和设置在所述框架横梁下方的集群矩阵阵列式电永磁体;所述框架主梁与所述框架横梁之间设置若干个柔性链,相邻柔性链之间的弯曲方向成空间角;框架主梁与所述柔性链通过第一缓冲装置连接,框架主梁与框架横梁通过所述第一缓冲装置、柔性链相联接;框架横梁与所述电永磁体之间通过第二缓冲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永磁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主梁包括多根平行设置的主梁,多根主梁通过短梁固定连接;框架主梁上部设置有联接板,所述联接板提供适宜吊运设备的联接接口;框架主梁下部设置有安装梁,所述安装梁上设置有第一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永磁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横梁包括若干横梁,所述横梁通过短横梁固定成框架结构,所述横梁上设置有第二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永磁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装置安装在所述安装梁上,包括挂轴和弹性件,所述挂轴上端设置台阶整体成“T”形,所述弹性件设置在安装梁上表面,挂轴贯穿弹性件和安装梁上设置的第一通孔形成第一缓冲装置,挂轴上端台阶限定弹性件的上端,所述挂轴下端与所述柔性链顶端铰接,柔性链末端与所述框架横梁上表面铰接,两铰接轴线平行且处于同一垂直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永磁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缓冲装置包括拉杆、第一压簧和第二压簧,所述拉杆下端固定于所述电永磁体上表面,所述第二压簧套装于拉杆下部,拉杆贯穿所述横梁上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压簧套装于拉杆上部,所述第一压簧下端贴合横梁上表面、第二压簧上端与横梁下表面接触,拉杆上端设置螺纹,第一压簧上端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梅千乔志洪苏游情田宇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千豪机电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