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0703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谋求液晶显示装置的小型化、薄型化。其具有液晶显示板,配置在上述液晶显示板的背面侧的背光源,以及一端与上述液晶显示板的端子部连接的挠性线路板,其中上述背光源具有框状模制件;上述挠性线路板被折弯,其一部分配置在上述框状模制件的背面侧;上述挠性线路板具有电子部件;上述框状模制件,具有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第三侧壁,其中,上述第一侧壁位于上述挠性线路板被折弯的一侧;上述第二侧壁位于上述第一侧壁的一端侧;上述第三侧壁位于上述第一侧壁的另一端侧,与上述第二侧壁相对;上述框状模制件的上述第二侧壁,具有在上述框状模制件的背面侧开口、用于插入上述电子部件的凹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尤其涉及适用于容纳导光板、光学片 组等的背光源(backlight)的有效技术、以及适用于挠性线路板的有 效才支术。
技术介绍
在彩色显示中具有240x320x3左右的子像素数的小型液晶显示板 的TFT (Thin Film Transistor)方式的液晶显示模块,作为移动电话 等移动设备的显示部正在被广泛使用。一般地,液晶显示模块具有液晶显示板、和向液晶显示板照射光 的背光源,在用作移动电话等移动设备的显示部的液晶显示模块中, 背光源包括树脂框架模制件(以下称作模制件)、配置于模制件的内 部的光学片组和导光板、配置于导光板的下侧的反射片、以及配置于 导光板的侧面的光源(例如白色发光二极管)。图13A 图13C是用于说明以往的移动电话用的液晶显示模块的 图,图13A是从上侧(液晶显示板侧、前面侧、观察者侧)观察到的 图,图13B是从侧面观察到的图,图13C是从下侧(导光板侧、背 面侧、里侧)观察到的图。图13A 图13C所示的液晶显示模块,为了谋求小型化、薄型化, 将挠性线路板(以下称作FPC) ll折弯,绕至背光源的背面侧固定。在FPC11安装有电阻、电容等电子部件、和作为光源的白色发光 二极管15。白色发光二极管15,配置在FPCll的弯折部分的附近,与未图示的导光板的入光面相对地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在做成将FPCll以最小半径从液晶显示板的端子 部绕至背面的结构时,由于FPCll带有较强的弯曲反弹力(以下称作 回弹(spring back)力),以至于要用双面胶带31将弯折部分附近固 定于模制件1。另夕卜,在图13A 图13C中,4为构成背光源的一部分的反射片, 7为上侧的偏光板,12为构成驱动电路的半导体芯片。 本申请的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在先技术文献如下。 日本特开2001-133756号公报 日本特开2004-2%51号7>才艮 日本特开2004-6204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图13A 图13C所示的以往结构例中,存在以下的问题, 即在向背光源背面折回的PFC11的弯曲反弹力(回弹力)非常强时, 通过胶带固定无法抑制FPC11的弹起,如图13B的A所示那样,在 白色发光二极管15的安装区域发生FPC11的鼓起、浮起,发生白色 发光二极管15从正确位置偏移(对导光板中心的Z方向的偏移), 发生亮度降低。为了抑制这种FPC11的鼓起、浮起,在仔细研究通过双面胶带 31进行固定的固定位置的基础上,增加胶带的面积,在即便如此固定 力仍不充足的情况下,就需要从FPCll的上方加盖金属片等,而这些 都成为妨碍液晶显示模块实现小型化、薄型化的原因。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技术的问题而做成的,本专利技术的优点 在于能够提供可以谋求液晶显示装置的小型化、薄型化的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优点和其他的优点、以及新的特征,将通过本说明 书的描述和附图得到明确。筒单说明在本申请所公开的专利技术中具有代表性的内容的概要如下。(1) :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液晶显示板,配置在上述液晶显示板的背面侧的背光源,以及一端与上述液晶显示板的端子部连接的挠性线路板,其中上述背光源具有框状模制件和光源;上述挠性线路板,在上述框状模制件的框外被折弯,其一部分配 置在上述框状模制件的背面侧;上述光源容纳于上述框状模制件的框内;并且 上述光源位于上述挠性线路板的弯折部分的附近,安装于上述挠々反相对的面上;上述挠性线路板在上述光源的周围具有切槽。(2) :在(1)中,上述框状模制件,具有第一侧壁、第二侧壁、 以及第三侧壁,其中,该第一侧壁位于上述挠性线路板被折弯的一侧; 该第二侧壁位于上述第一侧壁的一端侧;该第三侧壁位于上述第一侧 壁的另一端侧,与上述第二侧壁相对,上述挠性线路板的上述切槽,包括第一切槽、第二切槽及第三切 槽,其中,上述第一切槽比上述光源更靠近上述第一侧壁侧,且沿着 上述第一侧壁;上述第二切槽和上述第三切槽分别连接在上述第一切 槽的两端部,且分别沿着上述第二侧壁和上述第三侧壁。(3) :在(1 )或者(2)中,上述挠性线路板的被上述切槽分 离的部分,通过双面胶带被粘贴在上述框状模制件的背面侧的面上。(4) :在从(1 )至(3)的任一者中,上述框状模制件,具有 在上述框状模制件的背面侧开口 、用于插入上述光源的凹部。(5) :在从(1)至(4)的任一者中,上述挠性线路板,通过 双面胶带被粘贴在上述框状模制件的背面侧的面上。(6) : —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液晶显示板,配置在上述液晶显示板的背面侧的背光源,以及一端与上述液晶显示板的端子部连接的挠性线路板,其中 上述背光源具有框状模制件;上述挠性线路板被折弯,其一部分配置在上述框状模制件的背面 上述挠性线路板具有电子部件;上述框状模制件,具有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第三侧壁,其 中,该第一侧壁位于上述挠性线路板被折弯的一侧;该第二侧壁位于 上述第一侧壁的一端侧;该第三侧壁位于上述第一侧壁的另一端侧, 与上述第二侧壁相对;上述框状模制件的上述第二侧壁,具有在上述框状模制件的背面 侧开口、用于插入上述电子部件的凹部。(7) 在(6)中,上述框状模制件的上述第三侧壁,具有在上 述框状模制件的背面侧开口 、用于插入上述电子部件的凹部。(8) :在(6)或者(7)中,上述凹部以预定的间隔形成有多个。(9) :在从(6)至(8)的任一者中,上述凹部的长度,在形 成有上述凹部的侧壁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小于或等于10mm。(10) :在从(6)至(9)的任一者中,上述凹部的长度,在形 成有上述凹部的侧壁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小于或等于5mm。(11) :在从(6)至(10)的任一者中,上述背光源具有导光体;上述框状模制件的上述第二侧壁和上述第三侧壁,在假定没有上 述凹部时,具有框幅呈阶梯状变化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 上述第二部分的上述框状模制件的框幅比上述第一部分大,上述第三 部分的上述框状模制件的框幅比上述第二部分大;上述液晶显示板容纳于上述第一部分;上述导光体容纳于上述第三部分;用于插入上述电子部件的上述凹部,形成在上述第三部分。(12) :在从(6)至(11 )的任一者中,上述背光源具有反射片,上述反射片固定在上述框状模制件的背面侧。(13) :在从(6)至(12)的任一者中,上述挠性线路板,通 过双面胶带被粘贴在上述框状模制件的背面侧的面上。(14) :在(12)中,上述挠性线路板在进行平面观察时,其在 上述反射片的外侧的区域,被粘贴在上述框状模制件上。(15) :在(12)中,上述反射片,在被上述挠性线路板覆盖的 区域的一部分,具有使上述模制件的背面侧的面露出的切口部,在上述切口部,上述挠性线路板被粘贴在上述框状模制件上。(16) : —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液晶显示板,配置在上述液晶显示板的背面侧的背光源,以及一端与上述液晶显示板的端子部连接的挠性线路板,其中上述背光源具有框状模制件和光源;上述挠性线路板,在上述框状模制件的框外被折弯,其一部分配 置于上述框状模制件的背面侧;上述框状模制件,具有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第三侧壁,其 中,该第一侧壁位于上述挠性线路板被折弯的一侧;该第二侧壁位于 上述第一侧壁的一端侧;该第三侧壁位于上述第一侧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液晶显示板, 配置在上述液晶显示板的背面侧的背光源,以及 一端与上述液晶显示板的端子部连接的挠性线路板, 其特征在于: 上述背光源具有框状模制件; 上述挠性线路板被折弯,其一部分配置在上述框状模制件的背面侧; 上述挠性线路板具有电子部件; 上述框状模制件具有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第三侧壁,其中,上述第一侧壁位于上述挠性线路板被折弯的一侧;上述第二侧壁位于上述第一侧壁的一端侧;上述第三侧壁位于上述第一侧壁的另一端侧并与上述第二侧壁相对; 上述框状模制件的上述第二侧壁具有在上述框状模制件的背面侧开口、用于插入上述电子部件的凹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平荣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