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防静电液晶模组背光结构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00344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超薄防静电液晶模组背光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作反射片、导光板、扩散膜、增光膜、遮光膜、软基板、FPC双面胶、白灯、铁壳和一些辅助材料;根据制作好的铁壳,在该铁壳的基础上注塑背光的白框;将反射片、导光板、扩散膜、增光膜、遮光膜、软基板、FPC双面胶、白灯以及一些辅助材料和与铁壳一体注塑成型的白框组装一个整体。通过在铁壳上注塑成型白框,白框与铁壳完好地融合在一块,形成一个带有凹槽的整体,将反射片、导光板等材料收容于该凹槽内,大大减少了背光模组的厚度,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组装反射片时不需使用双面胶等其它粘性的物质粘贴到白框上,增强了整体模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背光模组
,特别涉及一种超薄防静电液晶模组背光结构的制 作方法。
技术介绍
当今,超薄型的手机、随身听、数码相机等一系列带有显示器的电子产品越来越 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人们对电子产品不仅限于超薄而且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对电子 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规范化,作为液晶模块如何做到即防静电又超薄成为难以解决的 问题。液晶模组或者显示器的厚度取决于材料的厚度,作为液晶模组组成部分的背光 模组对整个模组的厚度有很大影响。组成防静电背光模组的材料大体由光扩散膜、导 光板、光反射片和防静电装置组成,防静电装置目前大都采用背光的胶框后面加铁壳 (或者铁片等金属装置),在液晶模组装机时使其背面的防静电装置与主板的防静电装 置充分接触,从而达到防静电的作用。然而,目前传统的背光模组的工艺制作方法已 无法满足即超薄又防静电的要求,传统的背光制作方法是单纯的把背光模组与铁壳分 开做,最后再组装到一块,形成一个整体的背光模组,不仅浪费材料而且整体厚度不 能减少,使得电子产品的整体厚度的减少受到严重的制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薄防静电液晶模组背光结构 的制作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如下步骤 制作背光模组的组成材料,先制作反射片、导光板、扩散膜、增光膜、遮光膜、软基板、FPC双面胶、白灯、铁壳和一些辅助材料;注塑白框,根据制作好的铁壳,在该铁壳的基础上注塑背光的白框; 对背光模组的组成材料进行组装,将反射片、导光板、扩散膜、增光膜、遮光膜、软基板、FPC双面胶、白灯以及一些辅助材料和与铁壳一体注塑成型的白框组装一个整体。进一步地,注塑白框时,在其模具中放入已制作好的铁壳,直接在铁壳上注塑成白 框,使得白框与铁壳完好地接触,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可收容反射片、导光板以 及其他材料的凹槽的整体。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超薄防静电液晶模组背光结构的制作方法将在铁壳上注塑 成型白框,白框与铁壳完好地融合在一块,形成一个带有凹槽的整体,将反射片、导光 板等材料收容于该凹槽内,大大减少了背光模组的厚度,且本专利技术组装反射片时不需使 用双面胶等其它粘性的物质粘贴到白框上,增强了整体模组的抗摔抗碎强度,且减少物 料,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模组背光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液晶模组背光结构的分解图。 图3为图1沿B-B线的剖切的剖视图。 图4为图3所示A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所示,液晶模组背光结构包括有白框1、反射片2、导光板3、 扩散膜4、增光膜5、遮光膜6、软基板7、 FPC双面胶8、白灯9、以及铁壳10。其 中,扩散膜分为上扩散膜和下扩散膜,而增光膜分为上增光膜和下增光膜。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超薄防静电液晶模组背光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如 下步骤制作背光模组的组成材料首先制作反射片、导光板、扩散膜、增光膜、遮光膜、 软基板、FPC双面胶、白灯、铁壳和一些辅助材料,先将这些组成背光模组的组成材 料制作好。注塑白框根据制作好的铁壳,在该铁壳的基础上注塑背光的白框。在白框的模 具中先放入已制作好的铁壳,然后注塑成型,直接在铁壳上注塑成白框,使得白框与 铁壳完好地接触,融合在一起,冷却之后白框与铁壳组合形成一个具有可收容反射片、 导光板等其他材料的凹槽的整体。将背光模组的组成材料进行组装将反射片、导光板、扩散膜、增光膜、遮光膜、 软基板、FPC双面胶、白灯以及一些辅助材料和与铁壳一体注塑成型的白框组装一个 整体。首先将反射片从上面安装放入铁壳与白框一体形成的凹槽中,然后依次放入导 光板、下扩散膜、增光膜、上扩散膜、遮光膜以及其他辅助材料。其中,白灯设置于 软基板上,软基板通过FPC双面胶粘贴于白框上。本专利技术超薄防静电液晶模组背光结构的制作方法安装反射片时不需要双面胶等类 似的粘性物质粘贴到白框上,也不需要白框背面凸出包住反射片,通过把白框与铁壳 注塑到一块形成了一个有凹槽整体,完全可以把反射片、导光板等其他材料完好的收 容于凹槽中,故不会出现反射片与白框脱落等现象。请参阅图4所示,通过本发创作制作组装成的超薄防静电型液晶模组的背光模组, 其白框与铁壳完好的直接接触,完好地融合在一块,形成一个带有凹槽的整体,将反 射片、导光板等材料收容于该凹槽内,大大减少了背光模组的厚度,且本专利技术组装反 射片时不需使用双面胶等其它粘性的物质粘贴到白框上,增强了整体模组的抗摔抗碎 强度,且减少物料,降低了成本。本专利技术通过充分灵活的运用胶框与铁壳结构搭配,不仅不影响原来的整体的显示 效果,而且减少材料,从而达到减少整体模组的厚度和防静电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 满足了超薄防静电型模组设计的要求,增强了抗摔碎强度。以上所描述的最佳实施例仅是对本专利技术进行阐述和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所公开的 任何具体形式,进行许多修改和变化是可能的。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制作背光模组的组成材料,先制作反射片、导光板、扩散膜、增光膜、遮光膜、软基板、FPC双面胶、白灯、铁壳和一些辅助材料;注塑白框,根据制作好的铁壳,在该铁壳的基础上注塑背光的白框;对背光模组的组成材料进行组装,将反射片、导光板、扩散膜、增光膜、遮光膜、软基板、FPC双面胶、白灯以及一些辅助材料和与铁壳一体注塑成型的白框组装一个整体。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超薄防静电液晶模组背光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注 塑白框时,在其模具中放入已制作好的铁壳,直接在铁壳上注塑成白框,使得白框与铁 壳完好地接触,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可收容反射片、导光板以及其他材料的凹槽 的整体。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薄防静电液晶模组背光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组 装时,先将反射片从上面安装放入铁壳与白框一体形成的凹槽中,然后依次放入导光板、 下扩散膜、增光膜、上扩散膜、遮光膜以及其他辅助材料。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薄防静电液晶模组背光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白灯设置于软基板上,而软基板通过FPC双面胶粘贴于白框上。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包括如下步骤制作反射片、导光板、扩散膜、增光膜、遮光膜、软基板、FPC双面胶、白灯、铁壳和一些辅助材料;根据制作好的铁壳,在该铁壳的基础上注塑背光的白框;将反射片、导光板、扩散膜、增光膜、遮光膜、软基板、FPC双面胶、白灯以及一些辅助材料和与铁壳一体注塑成型的白框组装一个整体。通过在铁壳上注塑成型白框,白框与铁壳完好地融合在一块,形成一个带有凹槽的整体,将反射片、导光板等材料收容于该凹槽内,大大减少了背光模组的厚度,且本专利技术组装反射片时不需使用双面胶等其它粘性的物质粘贴到白框上,增强了整体模组。文档编号G02F1/1333GK101349837SQ20081014237公开日2009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15日专利技术者温健宾 申请人: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薄防静电液晶模组背光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制作背光模组的组成材料,先制作反射片、导光板、扩散膜、增光膜、遮光膜、软基板、FPC双面胶、白灯、铁壳和一些辅助材料; 注塑白框,根据制作好的铁壳,在该铁壳的基础上注塑背光的白框; 对背光模组的组成材料进行组装,将反射片、导光板、扩散膜、增光膜、遮光膜、软基板、FPC双面胶、白灯以及一些辅助材料和与铁壳一体注塑成型的白框组装一个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健宾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