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灯管夹持装置及液晶显示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0686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扩散板、一背板、至少一灯管和至少一灯管夹持装置,该灯管夹持装置位于该扩散板和背板之间,其包括一用来夹持灯管的夹持部和两个支撑部,该两个支撑部是该夹持部的两端分别向扩散板延伸而构成,至少一支撑部与该扩散板抵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灯管夹持装置和液晶显示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灯管夹持装置及液晶显示器。技术背景由于液晶显示器面板中的液晶本身不发光,因而,为达到显示 效果,需要给液晶显示器面板提供一光源装置,如背光模组,以实 现显示功能。背光模组按结构可以分为侧光式背光模组和直下式背 光模组两种。随着液晶显示器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特别是大尺寸液晶显示 器的应用,如笔记型计算机和液晶电视等,对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 組的出光辉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需要使用多个光源以提高整个背 光模组的出光辉度,传统的侧光式背光模组已不能满足其出光辉度 的要求,因此直下式背光模组成为大尺寸液晶显示器的主流。请参阅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用于液晶显示器的直下式背光模組的部分示意图。该背光模组100包括一扩散板110、 一背板120、 多个灯管130和多个灯管夹持装置140。该灯管夹持装置140位于 该背板120与扩散板110之间,该灯管130设置在该灯管夹持装置 140上。该灯管140为冷阴极射线管。该灯管夹持装置140包括一固定部141和一C型夹持部142。 该固定部141可以通过胶体粘在该背板120上,也可以通过螺栓固 定在该背板120上。该C型夹持部142用来夹持该灯管130,其C 型开口宽度小于该灯管130的直径,组装时,将该灯管130从C型 开口压入该C型夹持部142。然而,当液晶显示器的尺寸越大时,该背光模组100的扩散板 110的尺寸也会相对变大,由于该灯管120工作时发热,该背光模 组100的内部空间的温度上升,从而该扩散板IIO表面容易发生脱 水现象而使得该扩散板UO翘曲变形,使该背光模组的100光学特性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光学特性较差的问题,有必要提供 一种光学特性较好背光模组。另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使背光模组的光学特性较好的灯管夹 持装置和采用上述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器。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扩散板、 一背板、至少一灯管和至少 一灯管夹持装置,该灯管夹持装置位于该扩散板和背板之间,其包 括一用来夹持灯管的夹持部和两个支撑部,该两个支撑部是该夹持 部的两端分别向扩散板延伸而构成,至少 一 支撑部与该扩散板抵接。一种灯管夹持装置,其包括一用来夹持灯管的夹持部和两个由 该夹持部的两端分别延伸而构成的支撑部。一种液晶显示器,其包括 一 液晶显示面板和 一 与该液晶显示面 板层叠设置的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一扩散板、 一背板、至少 一灯管和至少一灯管夹持装置,该灯管夹持装置位于该扩散板和背 板之间,其包括一用来夹持灯管的夹持部和两个支撑部,该两个支 撑部是该夹持部的两端分别向扩散板延伸而构成,至少 一 支撑部与 该扩散纟反4氏接。相对于现有技术,该灯管夹持装置具有该支撑部,其与该扩散 板抵接以支撑该扩散板,避免该扩散板发生翘曲变形,从而采用该 灯管夹持装置的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的光学特性较好。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用于液晶显示器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部分 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的部分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背光模组的灯管夹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两个实施方式的灯管夹持装置的立体 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三实施方式的灯管夹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四实施方式的灯管夹持装置的立体结 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五实施方式的灯管夹持装置的立体结 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六实施方式的灯管夹持装置的立体结 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的部分示意图。该背光模组200 包括一扩散板210、 一背板220、多个灯管230和多个灯管夹持装置 240。该灯管夹持装置240位于该背板220与扩散板210之间,该灯 管230设置在该灯管夹持装置240上。该灯管230为冷阴极射线管。请参阅图3,是该灯管夹持装置24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灯 管夹持装置240包括一 C型夹持部242、两个由该C型夹持部242 的两端分别向该扩散板210延伸而构成的支撑部243、 一锁固该两 个支撑部的锁固4几构244和一 固定部241。该固定部241连接该C型夹持部242,其可以通过胶体粘在该 背板220上,也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该背板220上。该C型夹持部 242用来夹持该灯管230,其C型开口宽度略小于该灯管230的直 径。该支撑部243是一圓柱体。该两个支撑部243相互平行,且与 该扩散板210垂直。该锁固机构244包括一位于一支撑部243的中间部分的凸起 245和一位于另一支撑部243的中间部分的收容槽246。该收容槽 246的纵截面大致呈C形,该凸起245的纵截面为比该收容槽246 的C形内径略小的圆形。该凸起245配合该收容槽246以锁固该两 个支撑部243。组装时,先用外力撑开该两个支撑部243,将该灯管230置于 该两个支撑柱243之间,再将该灯管230压入该C型夹持部242, 最后将该凸起245置于该收容槽246中,锁固该两个支撑部243。相对于现有技术,该背光模组200的灯管夹持装置240具有该支撑部243,其与该扩散板210抵接以支撑该扩散板210,避免该扩 散板210发生翘曲变形,从而该背光模组200的光学特性较好;另 外,该灯管夹持装置240的锁固机构244将该两个支撑部243锁固, 使该支撑部243不会因外部压力形变或发生位移,稳定性较高,进 而该背光模组200的稳定性较高。请参阅图4,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两个实施方式的灯管夹持装 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背光模组200的 区别仅在于锁固机构344的凸起345和收容槽346的纵截面为T 形。请参阅图5,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三实施方式的灯管夹持装置 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背光模组200的区 别仅在于锁固机构444的凸起445和收容槽446的纵截面为伞形。请参阅图6,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四实施方式的灯管夹持装置 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实施方式与第 一 实施方式背光模组200的区 别在于灯管夹持装置的锁固机构544包括一位于一支撑部543上 的定位柱545和一位于另 一支撑部543上的定位孔546,该支撑部 543的横截面为矩形,该两个支撑部543存在一定夹角,大致构成 一 V形。该定位柱545的端部包括一可以变形的弹性定位部(未标 示),该弹性定位部受外力可以发生形变穿过该定位孔546,从而锁 固该两个支撑部543。由于该支撑部543的横截面为矩形,可以增 强支撑扩散板的强度。此外,该两个支撑部543存在一定夹角,从 而其受力方向包括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可以避免垂直方向受力过 大而导致该支撑部543断裂的现象发生。请参阅图7,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五实施方式的灯管夹持装置 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背光模组200的区 别仅在于灯管夹持装置的锁固机构是一形成在一支撑部643上的 C型定位环644,两个支撑部643的长度不同,仅一支撑部643与 扩散板(图未示)抵接。该C型定位环644垂直该两个支撑部643, 其C型开口方向大致垂直该两个支撑部643所在平面。锁固该两个 支撑部643时,将一支撑部643从该C型定位环647的C型开口进 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扩散板、一背板、至少一灯管和至少一灯管夹持装置,该灯管夹持装置位于该扩散板和背板之间,其特征在于:该灯管夹持装置包括一用来夹持灯管的夹持部和两个支撑部,该两个支撑部是该夹持部的两端分别向扩散板延伸而构成,至少一支撑部与该扩散板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宜甫
申请(专利权)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