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磁流变弹性体的文物智能隔震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0380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7: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磁流变弹性体的文物智能隔震支座,包括横向隔震层和竖向隔震层,横向隔震层包括第一支撑筒体以及第一磁流变弹性体和第一漆包线圈,第一支撑筒体的侧壁上安装有第二磁流变弹性体,第一漆包线圈位于第一磁流变弹性体和第二磁流变弹性体之间;竖向隔震层包括第二支撑筒体、容纳于第二支撑筒体内部腔室中的第三磁流变弹性体和第二漆包线圈、以及支撑底座,第三磁流变弹性体至少设置有两个,所有第三磁流变弹性体配合支撑于支撑底座下方,第二漆包线圈套于所有第三磁流变弹性体的外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基于磁流变弹性体的文物智能隔震支座,可以通过改变磁场大小来控制隔震支座的刚度与阻尼,有效的避免了共振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磁流变弹性体的文物智能隔震支座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震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磁流变弹性体的文物智能隔震支座。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针对文物抗震的水平隔震装置中,高阻尼叠层橡胶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高阻尼叠层橡胶的构造简单,性能稳定,变形能力强,且叠层橡胶的使用有效的避免了橡胶体积过大受压时容易鼓出的问题。这种被动控制的减震方法可靠性较强,但是由于地震波的类型多种多样,在不同地震波输入时,结构无法根据不同类型的地震波输入调整自身的刚度和阻尼,在长期地震作用下,结构可能引发共振,从而导致结构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磁流变弹性体的文物智能隔震支座,旨在便于调整磁流变弹性体的阻尼与刚度,以避免共振现象的发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磁流变弹性体的文物智能隔震支座,包括横向隔震层以及位于其上方的竖向隔震层,其中,所述横向隔震层包括第一支撑筒体以及容纳于第一支撑筒体内部腔室中的第一磁流变弹性体和第一漆包线圈,第一支撑筒体的侧壁上安装有第二磁流变弹性体,第一漆包线圈位于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磁流变弹性体的文物智能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隔震层以及位于其上方的竖向隔震层,其中,/n所述横向隔震层包括第一支撑筒体以及容纳于第一支撑筒体内部腔室中的第一磁流变弹性体和第一漆包线圈,第一支撑筒体的侧壁上安装有第二磁流变弹性体,第一漆包线圈位于第一磁流变弹性体和第二磁流变弹性体之间,第一磁流变弹性体包括竖向设置的硅钢板叠层;/n所述竖向隔震层包括位于第一支撑筒体上方的第二支撑筒体、容纳于第二支撑筒体内部腔室中的第三磁流变弹性体和第二漆包线圈、以及位于第三磁流变弹性体上方的支撑底座,第三磁流变弹性体至少设置有两个,所有第三磁流变弹性体配合支撑于支撑底座下方,支撑底座上用于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磁流变弹性体的文物智能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隔震层以及位于其上方的竖向隔震层,其中,
所述横向隔震层包括第一支撑筒体以及容纳于第一支撑筒体内部腔室中的第一磁流变弹性体和第一漆包线圈,第一支撑筒体的侧壁上安装有第二磁流变弹性体,第一漆包线圈位于第一磁流变弹性体和第二磁流变弹性体之间,第一磁流变弹性体包括竖向设置的硅钢板叠层;
所述竖向隔震层包括位于第一支撑筒体上方的第二支撑筒体、容纳于第二支撑筒体内部腔室中的第三磁流变弹性体和第二漆包线圈、以及位于第三磁流变弹性体上方的支撑底座,第三磁流变弹性体至少设置有两个,所有第三磁流变弹性体配合支撑于支撑底座下方,支撑底座上用于放置隔震物品,第二漆包线圈套于所有第三磁流变弹性体的外侧,第三磁流变弹性体包括倾斜设置的硅钢板叠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磁流变弹性体的文物智能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筒体包括顶板、底板以及位于顶板和底板之间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第二磁流变弹性体位于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之间,第一磁流变弹性体位于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内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磁流变弹性体的文物智能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外部套有锚固套筒,锚固套筒上开设有用于支座锚固的螺纹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磁流变弹性体的文物智能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流变弹性体的上、下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凡沈子恒李书进苏小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