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替换式震动能量回收减震器和悬架模式自动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能量回收
,是一种替换式震动能量回收减震器和悬架模式自动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这两类汽车的发展,汽车储能系统的由于容量不足导致行驶里程不够长的问题限制了这两类汽车的发展和销售。这缺点成为了这两类汽车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的一个必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像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减震器能量回收系统等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自然会形成的一些非电能量,将它回收转换成电能,存储到电池或者直接供给负荷来提高车辆的续航里程,能够有效的增加车辆续航里程。目前,对车辆震动能量回收系统相关的技术中,总体上设计了各种不同的机械装置来将车辆震动能量的一部分传递给发电机,在进行电能的转换和利用。但是,以机械结构为基础的这些设计方案具有以下几个缺点:1、制造成本高和耗材多;2、结构复杂和笨重;3、增加了车辆的总体质量;4、效率低;5、故障率高;6、机械部件容易发生疲劳和容易受到损害;7、维护和维修成本高;8、对车辆的悬架设计和改造的要求高等缺点。这些缺点抑制了车辆震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替换式震动能量回收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器壳体、活塞杆、环形磁铁、绝缘圆环、绝缘扇环、绕线线圈、充电电路、上缸环、扶正缸环、下缸环、滚动轴承、前限位耳、后限位耳和上压帽,减震器壳体包括外筒体、内筒体和扇形铁芯,外筒体为开口向上的筒形结构,外筒体内设有内筒体,内筒体呈上下贯通的筒形结构,内筒体前侧中部设有上下贯通的前豁口,对应前豁口位置的内筒体后侧中部设有上下贯通的后豁口,对应前豁口和后豁口左方位置的内筒体左部称为左壳体,对应前豁口和后豁口右方位置的内筒体右部称为右壳体,左壳体和右壳体之间设有上端位于外筒体上方的活塞杆,活塞杆上端外侧固定安装有上缸环,活塞杆下端外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替换式震动能量回收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器壳体、活塞杆、环形磁铁、绝缘圆环、绝缘扇环、绕线线圈、充电电路、上缸环、扶正缸环、下缸环、滚动轴承、前限位耳、后限位耳和上压帽,减震器壳体包括外筒体、内筒体和扇形铁芯,外筒体为开口向上的筒形结构,外筒体内设有内筒体,内筒体呈上下贯通的筒形结构,内筒体前侧中部设有上下贯通的前豁口,对应前豁口位置的内筒体后侧中部设有上下贯通的后豁口,对应前豁口和后豁口左方位置的内筒体左部称为左壳体,对应前豁口和后豁口右方位置的内筒体右部称为右壳体,左壳体和右壳体之间设有上端位于外筒体上方的活塞杆,活塞杆上端外侧固定安装有上缸环,活塞杆下端外侧固定安装有下缸环,下缸环上方设有套装在活塞杆外侧的滚动轴承,滚动轴承前侧设有前端位于前豁口内的前限位耳,滚动轴承后侧设有后端位于后豁口内的后限位耳,对应上缸环和滚动轴承之间位置的活塞杆外侧上下间隔分布有至少四个绝缘圆环,对应活塞杆中部位置的两个相邻的绝缘圆环之间设有套装在活塞杆外侧的扶正缸环,对应扶正缸环上方位置的每两个相邻的绝缘圆环之间均设有套装在活塞杆外侧的环形磁铁,对应扶正缸环下方位置的每两个相邻的绝缘圆环之间均设有套装在活塞杆外侧的环形磁铁,每个环形磁铁上部和下部的极性不同,每两个相邻的环形磁铁之间位于上方位置的环形磁铁下部的极性均与位于下方位置的环形磁铁上部的极性不同;外筒体上端内侧固定安装有限位压帽,限位压帽的内径、上缸环的外径、扶正缸环的外径和下缸环的外径均与内筒体的内径相同,绝缘圆环的外径、环形磁铁的外径和滚动轴承的外径均小于内筒体的内径;左壳体外侧与外筒体左部内侧之间上下间隔分布有至少两个开口向右的扇环铁芯,右壳体外侧与外筒体右部内侧之间上下间隔分布有至少两个开口向左的扇环铁芯,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设有能够切割磁力线的绕线线圈,绕线线圈缠绕在所有扇环铁芯外侧,每个扇环铁芯均与其外侧缠绕的部分绕线线圈形成一个感应线圈,上下相邻的感应线圈之间均设有绝缘扇环,绝缘扇环的外侧与外筒体内侧对应位置固定安装在一起,绝缘扇环的内侧与内筒体外侧对应位置固定安装在一起,绕线线圈的两端分别与充电电路电连接,充电电路与车辆动力电池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替换式震动能量回收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充电电路包括整流桥、场效应管、PWM发生器、第一二极管、电阻、电容和充电控制模块,绕线线圈的两端分别与整流桥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整流桥的第三端与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场效应管的栅极与PWM发生器连接,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充电控制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整流桥的第四端与充电控制模块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整流桥第四端之间并联有电容,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整流桥第四端之间并联有电阻,充电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与车辆动力电池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替换式震动能量回收减震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个控制开关和能够控制所有控制开关闭合与断开的控制器,四个控制开关分别为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第三控制开关和第四控制开关,绕线线圈包括四个依次串联在一起的分线圈,每个分线圈均缠绕在所有扇环铁芯外侧,每个分线圈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第三控制开关和第四控制开关的输入端串联在一起,所有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第三控制开关和第四控制开关的输出端均与整流桥第二端连接,控制器能够控制所有控制开关的闭合与断开;充电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车辆动力电池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替换式震动能量回收减震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辆传感系统和车辆总控屏幕,车辆传感系统和车辆总控屏幕均与控制器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替换式震动能量回收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充电电路还包括保护单元,保护单元包括保险丝和第二二极管,整流桥的第三端与保险丝的输入端连接,保险丝的输出端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替换式震动能量回收减震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装置,缓冲装置包括缓冲座、缓冲板和弹簧,外筒体底面上端固定安装有开口向上的缓冲座,缓冲座内设有缓冲板,活塞杆下端与缓冲座上端中央接触,对应缓冲板下方位置缓冲座内设有弹簧,弹簧的上端与缓冲板下端中央固定安装在一起,弹簧的下端与缓冲座底面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替换式震动能量回收减震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装置,缓冲装置包括缓冲座、缓冲板和弹簧,外筒体底面上端固定安装有开口向上的缓冲座,缓冲座内设有缓冲板,活塞杆下端与缓冲座上端中央接触,对应缓冲板下方位置缓冲座内设有弹簧,弹簧的上端与缓冲板下端中央固定安装在一起,弹簧的下端与缓冲座底面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7所述的替换式震动能量回收减震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安装环和下安装环,活塞杆上端固定安装有上安装环,外筒体下端固定安装有下安装环;或,还包括安装柱、弹簧座和固定座,活塞杆上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柱,外筒体中部外侧固定安装有弹簧座,外筒体下端外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或,还包括固定柱和固定环,活塞杆上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柱,外筒体下端固定安装有固定环。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买买提沙比尔·玉苏甫,王海云,阿依努尔·阿布都艾尼江,杨金海,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