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双金属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9012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双金属轴承,包括轴体和翻边,所述轴体的上端设置有翻边,所述轴体的内壁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翻边内部的耐磨层,所述轴体的侧壁上均设置有若干排列的散热孔,所述轴体的侧壁上且靠近所述散热孔的侧边均设置有若干排列的油孔,所述翻边的内部中部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内壁均设置有缓冲橡胶,所述环形槽的内壁且位于所述缓冲橡胶的一端设置有石墨圈,所述石墨圈靠近所述缓冲橡胶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环槽,所述连接环槽的中部设置有弱弹性橡胶圈,所述耐磨层的内壁均设置有若干横向油槽,所述横向油槽之间均设置有斜向油槽,所述斜向油槽为对称设置。有益效果:达到双金属轴承散热的效果,有效对轴承的使用寿命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双金属轴承
本技术涉及双金属轴承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高强度双金属轴承。
技术介绍
双金属轴承是无油润滑轴承中的一种,该产品是以优质低碳钢背为基体,表面烧结铅锡青铜合金,经数次高温烧结和致密轧制而成铜、钢一体的双金属带材卷制而成,适合于承受中速、高冲击载荷的衬套、止推垫圈等多种类用途。双金属轴承在工作的时候会由于转动产生大量的热能,这些热量如果不能够及时有效散出就会损耗轴承,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种高强度双金属轴承进行改善。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高强度双金属轴承,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强度双金属轴承,包括轴体和翻边,所述轴体的上端设置有翻边,所述轴体的内壁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翻边内部的耐磨层,所述轴体的侧壁上均设置有若干排列的散热孔,所述轴体的侧壁上且靠近所述散热孔的侧边均设置有若干排列的油孔,所述翻边的内部中部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内壁均设置有缓冲橡胶,所述环形槽的内壁且位于所述缓冲橡胶的一端设置有石墨圈,所述石墨圈靠近所述缓冲橡胶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环槽,所述连接环槽的中部设置有弱弹性橡胶圈,所述耐磨层的内壁均设置有若干横向油槽,所述横向油槽之间均设置有斜向油槽,所述斜向油槽为对称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翻边与所述轴体固定连接,所述轴体和所述翻边均为圆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耐磨层的材料为铜合金层。>进一步的,所述油孔上均设置有与所述耐磨层连接的固体润滑剂。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孔的孔壁上均设置有石墨贴片。进一步的,所述翻边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强度双金属轴承,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散热孔的内侧壁上贴附散热效果更佳的石墨贴片能够有效提高散热效率,油孔上的固体润滑剂有效对轴体与耐磨层起到润滑的作用,在缓冲橡胶的内径内的石墨圈与翻边直接摩擦石墨圈,石墨圈此时可以起到补充石墨的作用,达到双金属轴承散热的效果,有效对轴承的使用寿命提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高强度双金属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高强度双金属轴承的翻边俯视图。图中:1、轴体;2、翻边;3、耐磨层;4、散热孔;5、油孔;6、环形槽;7、缓冲橡胶;8、石墨圈;9、连接环槽;10、弱弹性橡胶圈;11、横向油槽;12、斜向油槽;13、固体润滑剂;14、石墨贴片;15、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强度双金属轴承。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高强度双金属轴承,包括轴体1和翻边2,所述轴体1的上端设置有翻边2,所述轴体1的内壁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翻边2内部的耐磨层3,所述轴体1的侧壁上均设置有若干排列的散热孔4,所述轴体1的侧壁上且靠近所述散热孔4的侧边均设置有若干排列的油孔5,所述翻边2的内部中部设置有环形槽6,所述环形槽6的内壁均设置有缓冲橡胶7,所述环形槽6的内壁且位于所述缓冲橡胶7的一端设置有石墨圈8,所述石墨圈8靠近所述缓冲橡胶7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环槽9,所述连接环槽9的中部设置有弱弹性橡胶圈10,所述耐磨层3的内壁均设置有若干横向油槽11,所述横向油槽11之间均设置有斜向油槽12,所述斜向油槽12为对称设置。实施例二:如图1-2所示,所述翻边2与所述轴体1固定连接,所述轴体1和所述翻边2均为圆形结构。所述耐磨层3的材料为铜合金层。所述油孔5上均设置有与所述耐磨层3连接的固体润滑剂13。如图1-2所示,所述散热孔4的孔壁上均设置有石墨贴片14。所述翻边2上设置有若干通孔15。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技术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实际应用时,通过散热孔4内侧壁贴附散热石墨贴片14,从而可以利用石墨散热片独特的晶粒取向,沿两个方向均匀导热提高散热效果,且片状的散热石墨贴片14可以适应波浪形结构的散热孔4内侧壁,通过位于油孔5交错的散热孔4能够有效增大散热孔4的散热面积,且在散热孔4的内侧壁上贴附散热效果更佳的石墨贴片14能够有效提高散热效率,油孔5上的固体润滑剂13有效对轴体1与耐磨层3起到润滑的作用,同时,横向油槽11和斜向油槽12有效提高之间的润滑效果,有利于减小摩擦系数,在缓冲橡胶7的内径内的石墨圈8与翻边2直接摩擦石墨圈8,使得轴体1得到润滑效果,石墨圈8受到磨损后,石墨粉落入到耐磨层3的内壁上,可进一步提高润滑效果,石墨圈8此时可以起到补充石墨的作用,在弱弹性橡胶圈10在石墨圈8的可进一步提高润滑效果,石墨圈8此时可以起到补充石墨的作用,达到双金属轴承散热的效果,有效对轴承的使用寿命提高。综上所述,借助于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散热孔4的内侧壁上贴附散热效果更佳的石墨贴片14能够有效提高散热效率,油孔5上的固体润滑剂13有效对轴体1与耐磨层3起到润滑的作用,在缓冲橡胶7的内径内的石墨圈8与翻边2直接摩擦石墨圈8,石墨圈8此时可以起到补充石墨的作用,达到双金属轴承散热的效果,有效对轴承的使用寿命提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双金属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轴体(1)和翻边(2),所述轴体(1)的上端设置有翻边(2),所述轴体(1)的内壁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翻边(2)内部的耐磨层(3),所述轴体(1)的侧壁上均设置有若干排列的散热孔(4),所述轴体(1)的侧壁上且靠近所述散热孔(4)的侧边均设置有若干排列的油孔(5),所述翻边(2)的内部中部设置有环形槽(6),所述环形槽(6)的内壁均设置有缓冲橡胶(7),所述环形槽(6)的内壁且位于所述缓冲橡胶(7)的一端设置有石墨圈(8),所述石墨圈(8)靠近所述缓冲橡胶(7)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环槽(9),所述连接环槽(9)的中部设置有弱弹性橡胶圈(10),所述耐磨层(3)的内壁均设置有若干横向油槽(11),所述横向油槽(11)之间均设置有斜向油槽(12),所述斜向油槽(12)为对称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双金属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轴体(1)和翻边(2),所述轴体(1)的上端设置有翻边(2),所述轴体(1)的内壁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翻边(2)内部的耐磨层(3),所述轴体(1)的侧壁上均设置有若干排列的散热孔(4),所述轴体(1)的侧壁上且靠近所述散热孔(4)的侧边均设置有若干排列的油孔(5),所述翻边(2)的内部中部设置有环形槽(6),所述环形槽(6)的内壁均设置有缓冲橡胶(7),所述环形槽(6)的内壁且位于所述缓冲橡胶(7)的一端设置有石墨圈(8),所述石墨圈(8)靠近所述缓冲橡胶(7)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环槽(9),所述连接环槽(9)的中部设置有弱弹性橡胶圈(10),所述耐磨层(3)的内壁均设置有若干横向油槽(11),所述横向油槽(11)之间均设置有斜向油槽(12),所述斜向油槽(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志荣
申请(专利权)人:嘉善泓嵘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