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栈式料盒传输机构和自动缓存上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8642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堆栈式料盒传输机构和和自动缓存上下料装置,所述堆栈式料盒传输机构包括升降机构、连接板以及多个料盒传输带。所有料盒传输带从高到低依次平行间隔地安装于连接板,升降机构通过连接板带动料盒传输带升降移动。所述自动缓存上下料装置包括第一传输段、第二传输段以及第三传输段。第一传输段和第三传输段均采用所述堆栈式料盒传输机构,第二传输段位于第一传输段和第三传输段之间。当第一传输段其中一个料盒传输带移动至和第二传输段处于同一高度时,第一传输段上的料盒传输至第二传输段预定工作位进行上料。当第三传输段其中一个料盒传输带移动至和第二传输段处于同一高度时,第二传输段上的料盒传输至第三传输段以完成下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堆栈式料盒传输机构和自动缓存上下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堆栈式料盒传输机构和包括所述堆栈式料盒传输机构的自动缓存上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料盒装载电池片并利用传输皮带线输送,以对电池片进行传输上料。传统的传输皮带线一般为一整段式的,首先人工把装满电池片的料盒从料盒上料位放入,再按下启动按钮,料盒即随着传输皮带线传输至接近料盒工作位时,设置于传输皮带线的接近传感器感应到料盒底部的小铁片,然后位于传输皮带线底部的顶升气缸启动上升,挡住装满电池片的料盒,使得料盒处于料盒工作位,以便于机械手从料盒中抓取电池片进行上料。当料盒内部的电池片被抓取完后,顶升气缸下降,空的料盒随着传输皮带线传输至料盒下料位,设置于料盒下料位的挡板挡住空的料盒,最后人工取走空料盒。上述方式的缺陷在于:第一,需要人工每次把装满电池片的料盒放入料盒上料位并按下启动按钮,使得料盒传输至料盒工作位,这个过程耗时比较长,影响上料节拍。第二,空的料盒到达料盒下料位时,需要人工及时取走空料盒,否则料盒会撞上挡板,且空的料盒会和传输皮带线发生摩擦,时间久了会对料盒和传输皮带线造成较大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堆栈式料盒传输机构和自动缓存上下料装置,解决现有的上料方式耗时较长,依赖人工取放,下料过程中料盒和传输皮带线之间存在摩擦磨损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堆栈式料盒传输机构,所述堆栈式料盒传输机构包括升降机构、连接板以及多个料盒传输带。连接板竖立地连接于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带动连接板进行升降移动。所有的料盒传输带从高到低依次平行间隔地安装于连接板,每一料盒传输带用于放置料盒并可操作地水平移动以传输料盒。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升降机构包括电机、滑台导轨以及滚珠丝杠,连接板安装在滑台导轨上并和滚珠丝杠连接,电机驱动丝杠转动,以带动连接板进行升降移动。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料盒传输带的数量为四个。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堆栈式料盒传输机构包括多个接近传感器,所有的接近传感器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料盒传输带,以感应到达预定位置的料盒。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本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自动缓存上下料装置,所述自动缓存上下料装置包括第一传输段、第二传输段以及第三传输段。第一传输段采用根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堆栈式料盒传输机构。第二传输段毗邻第一传输段,当第一传输段的升降机构带动连接板移动,使得第一传输段的其中一个料盒传输带和第二传输段处于同一高度时,位于第一传输段的料盒传输带上的料盒传输至第二传输段;料盒到达第二传输段预定的工作位时进行抓取上料。第三传输段采用根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堆栈式料盒传输机构,第二传输段位于第一传输段和第三传输段之间。当第三传输段的升降机构带动连接板移动,使得第三传输段的其中一个料盒传输带和第二传输段处于同一高度时,位于第二传输段上的料盒传输至第三传输段以完成下料。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第二传输段包括料盒传输带和顶升气缸,顶升气缸位于第二传输段的料盒传输带的底部。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第二传输段包括接近传感器,接近传感器设置于第二传输段的料盒传输带以感应料盒是否到达预定的工作位。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第三传输段的每一料盒传输带末端设有挡板,以保护空料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所述堆栈式料盒传输机构通过在连接板上安装多个料盒传输带,这样可以一次性装载多个料盒;并且通过升降机构带动连接板进行升降移动,可以切换传输放置于不同料盒传输带上的料盒。本技术提供的所述自动缓存上下料装置相当于将传统一整段式的传输线拆分成三段,其中第一传输段实现料盒的装载传输,第二传输段实现料盒在工作位的抓取上料,第三传输段实现料盒的下料。第一传输段和第二传输段均具有多个料盒传输带,且各个料盒传输带均可以在升降机构的作用下进行升降移动至和第二传输带处于同一高度,从而实现第一传输段的料盒转移至第二传输段进行上料,第二传输段的料盒转移至第三传输段实现下料。这样整个上下料全过程实现机器自动化进行,避免了人工取放不娴熟导致时间的损耗,可一次性同时上料多个料盒和下料多个料盒,避免人工等待时间,加快上下料节拍。另外,第三传输段可以独立运作,可以及时停止料盒传输,避免了料盒碰撞,同时也避免空转时料盒和料盒传输带之间的干摩擦导致磨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缓存上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自动缓存上下料装置包括堆栈式料盒传输机构;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缓存上下料装置的第一传输段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缓存上下料装置的第三传输段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只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形。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可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其他未背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方案。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堆栈式料盒传输机构,所述堆栈式料盒传输机构包括升降机构10、连接板20以及多个料盒传输带30。升降机构10用于带动连接板20和所有的料盒传输带30进行升降移动。升降机构10包括电机、滑台导轨12以及滚珠丝杠13。滑台导轨12竖立设置,电机驱动滚珠丝杠13转动。连接板20竖立地连接于升降机构10。具体地,连接板20安装在滑台导轨12上并和滚珠丝杠13连接。在电机的驱动下,滚珠丝杠13转动并带动连接板20进行升降移动。所有的料盒传输带30从高到低依次平行间隔地安装于连接板20,料盒传输带30和连接板20垂直。每一个料盒传输带30用于放置料盒并可操作地水平移动以传输料盒。也就是说,所有的料盒传输带30是独立运行的,每一个料盒传输带30均可操作地运行移动或者停止运行。在本实施例中,料盒传输带30的数量为四个。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根据生产需求设置料盒传输带30的个数。所述堆栈式料盒传输机构还包括多个接近传感器40,接近传感器40的数量和料盒传输带30的数量一致,所有的接近传感器40一一对应地设置料盒传输带30预定的位置,以感应到达预定位置的料盒。当料盒传输带30运行并水平移动时,置于料盒传输带30上的料盒随着料盒传输带30移动传输,当料盒到达预定位置时,接近传感器40可以感应到料盒并反馈给相应的控制机构,以控制料盒传输带30停止运行。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本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自动缓存上下料装置,所述自动缓存上下料装置包括第一传输段1、第二传输段2以及第三传输段3。其中第一传输段1和第三传输段3均采用上述的堆栈式料盒传输机构。第二传输段2毗邻第一传输段1且位于第一传输段1和第三传输段3之间。第二传输段2包括料盒传输带21和顶升气缸22,料盒传输带21可操作地独立运行移动并用于传输料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堆栈式料盒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升降机构;/n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竖立地连接于所述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带动所述连接板进行升降移动;/n多个料盒传输带,所有的所述料盒传输带从高到低依次平行间隔地安装于所述连接板,每一所述料盒传输带用于放置料盒并可操作地水平移动以传输料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堆栈式料盒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升降机构;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竖立地连接于所述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带动所述连接板进行升降移动;
多个料盒传输带,所有的所述料盒传输带从高到低依次平行间隔地安装于所述连接板,每一所述料盒传输带用于放置料盒并可操作地水平移动以传输料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栈式料盒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电机、滑台导轨以及滚珠丝杠,所述连接板安装在所述滑台导轨上并和所述滚珠丝杠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丝杠转动,以带动所述连接板进行升降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栈式料盒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盒传输带的数量为四个。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堆栈式料盒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堆栈式料盒传输机构包括多个接近传感器,所有的所述接近传感器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料盒传输带,以感应到达预定位置的料盒。


5.一种自动缓存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传输段,采用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堆栈式料盒传输机构;
第二传输段,毗邻所述第一传输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霞温永乐金高松康乐李波何敏杰王良焊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康奋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