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物流的农产品运输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8497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物流的农产品运输车,包括车体,车体上安装有厢体,所述厢体为双层结构,所述厢体的四个侧厢板内均设置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由内向外倾斜向下,通气管的内端贯穿侧厢板的内壁,其外端贯穿侧厢板的外壁,形成通气流道;还包括矩形的套筒,套筒的下端与厢体的下厢板的后端铰接,套筒的上端开口;厢体后部的侧厢板滑动插装在套筒内;其上端能够伸出并向外翻转形成种植户上下货的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气散热条件好,同时防雨作用也较好,厢体后部的侧厢板能够伸出并向外翻转形成种植户上下货的坡道,方便种植户上下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物流的农产品运输车
本技术涉及物流运输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物流的农产品运输车。
技术介绍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高效率的完成,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关信息进行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现代物流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服务业。世界现代物流业呈稳步增长态势。物流七大构成部分:物体的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对于农产品来说,方便快捷的将农产品运输到客户手中,并且保持农产品的新鲜是对农产品物流运输最基本的要求,为了这要求就必须采用农产品运输车。农产品运输车是广大农村种植户运输农产品的工具,农产品主要包括包谷、红薯、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其中大多数的农产品收获于秋季,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秋节气温偏高,农产品运输车需要较好的通气条件,以满足农产品的散热要求,保持农产品的新鲜。同时,由于现有大多数的农产品为大规模化种植,产量较大,种植户的劳动量较大,有些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还要尽量避免被雨淋。现有技术的缺陷是,现有的用于物流的农产品运输车均未设置通气装置,农产品装入货厢内散热条件不好,同时,由于货厢的底部距地面较高,种植户将农产品搬入货厢均是由人工将装满农产品的篮筐举上举下,劳动量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物流的农产品运输车,厢体通气散热条件好,同时防雨作用也较好,厢体后部的侧厢板能够伸出并向外翻转形成种植户上下货的坡道,方便种植户上下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物流的农产品运输车,包括车体,其关键在于,车体上安装有长方体形状的厢体,所述厢体为双层结构,所述厢体的四个侧厢板内均设置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由内向外倾斜向下,通气管的内端贯穿侧厢板的内壁,其外端贯穿侧厢板的外壁,形成通气流道;还包括矩形的套筒,套筒的下端与厢体的下厢板的后端铰接,套筒的上端开口;厢体后部的侧厢板滑动插装在套筒内;其上端能够伸出并向外翻转形成种植户上下货的坡道。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厢体的四个侧厢板内均设置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由内向外倾斜向下,外部的空气能够经通气管的外端开口以及内端开口进入厢体内,改善厢体内的通气散热条件,有利于农产品的保鲜,同时,由于通气管由内向外倾斜向下,当运输过程中下雨时,雨水由于重力的作用,总是向下流,避免雨水通过通气管进入厢体内,防雨效果较好。当种植户需要上下货时,将套筒向外翻转,将厢体后部的侧厢板向上拉出,并放置在地上,即可形成种植户上下货的坡道,种植户通过坡道可直接走入厢体内,方便将农产品搬上搬下,而不用将农产品举上举下,有利于减轻种植户的劳动量。所述套筒正对通气管的内端以及外端的位置均设置有通气孔。空气经过通气孔以及厢体后部的侧厢板的通气管进入厢体内,有利于厢体内空气的流通。所述套筒与厢体左右方向的侧厢板之间通过锁扣连接。当套筒向上翻转关闭厢体后部时,即可通过锁扣连接厢体左右方向的侧厢板。所述套筒与厢体后部的侧厢板之间设置有锁紧螺钉。为了防止厢体后部的侧厢板在套筒内随意的滑进滑出,当将厢体后部的侧厢板放置于地面时,即可通过锁紧螺钉将套筒与厢体后部的侧厢板锁住。所述下厢板设置有漏水孔。当清洗厢体时,洗涤水可从漏水孔流出厢体。显著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物流的农产品运输车,厢体通气散热条件好,同时防雨作用也较好,厢体后部的侧厢板能够伸出并向外翻转形成种植户上下货的坡道,方便种植户上下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为厢体的主视图;图3为图2的左视图;图4为厢体的外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4所示,一种用于物流的农产品运输车,包括车体10,其关键在于,车体10上安装有长方体形状的厢体1,所述厢体1为双层结构,所述厢体1的四个侧厢板11内均设置有通气管2,所述通气管2由内向外倾斜向下,通气管2的内端贯穿侧厢板11的内壁111,其外端贯穿侧厢板11的外壁112,形成通气流道;还包括矩形的套筒3,套筒3的下端与厢体1的下厢板12的后端铰接,套筒3的上端开口;厢体1后部的侧厢板11滑动插装在套筒3内;厢体1后部的侧厢板11的上端能够伸出并向外翻转形成种植户上下货的坡道。车体10包括车头和车架,均为现有成熟技术。厢体1即车厢安装在车架上。本技术,以厢体1靠近农用运输车车头的方向为前方,远离农用运输车车头的方向为后方,其余两个侧面为左右方向,靠近地面的一侧为下厢板12。优选地,厢体1由铝合金制成,采用铝合金可降低厢体1的重量。优选地,套筒3靠近厢体1中心的表面,以及厢体1后部的侧厢板11靠近厢体1中心的表面均可压制防滑的花纹,人在上面行走时可以防滑。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厢体1的四个侧厢板11内均设置有通气管2,所述通气管2由内向外倾斜向下,外部的空气能够经通气管2的外端开口以及内端开口进入厢体1内,改善厢体1内的通气散热条件,有利于农产品的保鲜,同时,由于通气管2由内向外倾斜向下,当运输过程中下雨时,雨水由于重力的作用,总是向下流,避免雨水通过通气管2进入厢体1内,防雨效果较好。当种植户需要上下货时,将套筒3向外翻转,将厢体1后部的侧厢板11向上拉出,并放置在地上,即可形成种植户上下货的坡道,种植户通过坡道可直接走入厢体1内,方便将农产品搬上搬下,而不用将农产品举上举下,有利于减轻种植户的劳动量。通气管2的倾斜角尽量大一点,防水效果好一点。厢体1与汽车的车架之间可通过螺栓等方式固连。所述套筒3正对通气管2的内端以及外端的位置均设置有通气孔31。如图1和图2所示,厢体1后部的侧厢板11设置有通气管2,所述套筒3正对这块侧厢板11的通气管2的位置设置有通气孔31,方便厢体1后部空气的流通。空气经过通气孔31以及厢体1后部的侧厢板11的通气管2进入厢体1内,有利于厢体1内空气的流通。所述套筒3与厢体1左右方向的侧厢板11之间通过锁扣32连接。当套筒3向上翻转关闭厢体1后部时,即可通过锁扣32连接厢体1左右方向的侧厢板11。如图1、图2、图4所示,锁扣32为两个,每个锁扣32又设置有两个锁环,两个锁环与套筒3的左右边缘固连,其余两个锁环设置在左右方向的侧厢板11的尾部,与套筒3上的两个锁环相对应,通过锁可以将两个对应的锁环锁住,也可以通过螺栓将两个对应的锁环锁住。优选地,套筒3与厢体1左右方向的侧厢板11之间还通过弹簧相连,这样,当套筒3向外翻转时,拉伸弹簧,使套筒3逐渐向外放下,更安全,图略。所述套筒3与厢体1后部的侧厢板11之间设置有锁紧螺钉33。为了防止厢体1后部的侧厢板11在套筒3内随意的滑进滑出,当将厢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物流的农产品运输车,包括车体(10),其特征在于,车体(10)上安装有长方体形状的厢体(1),所述厢体(1)为双层结构,所述厢体(1)的四个侧厢板(11)内均设置有通气管(2),所述通气管(2)由内向外倾斜向下,通气管(2)的内端贯穿侧厢板(11)的内壁(111),其外端贯穿侧厢板(11)的外壁(112),形成通气流道;/n还包括矩形的套筒(3),套筒(3)的下端与厢体(1)的下厢板(12)的后端铰接,套筒(3)的上端开口;厢体(1)后部的侧厢板(11)滑动插装在套筒(3)内;其上端能够伸出并向外翻转形成种植户上下货的坡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物流的农产品运输车,包括车体(10),其特征在于,车体(10)上安装有长方体形状的厢体(1),所述厢体(1)为双层结构,所述厢体(1)的四个侧厢板(11)内均设置有通气管(2),所述通气管(2)由内向外倾斜向下,通气管(2)的内端贯穿侧厢板(11)的内壁(111),其外端贯穿侧厢板(11)的外壁(112),形成通气流道;
还包括矩形的套筒(3),套筒(3)的下端与厢体(1)的下厢板(12)的后端铰接,套筒(3)的上端开口;厢体(1)后部的侧厢板(11)滑动插装在套筒(3)内;其上端能够伸出并向外翻转形成种植户上下货的坡道。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虹玉蔡德都牟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