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压PCB的除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97698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6 0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压PCB的除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对不同类型的材料进行混压制作成PCB,其中,不同类型的材料包括除胶难度不同的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第一材料的除胶难度相对第二材料的除胶难度大;S2:对压合后的PCB进行钻通孔;S3:钻孔后采用树脂对所述通孔进行控深塞孔,将第二材料对应的孔段进行塞孔,而第一材料对应的孔段未塞孔;S4:控深塞后对第一材料对应的孔段进行第一次除胶;S5:第一次除胶完成后,将第二材料对应的孔段内的树脂溶解清洗干净;S6:对通孔进行第二次除胶,将第一材料与第二材料对应的孔段上的胶渣同时充分除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混压PCB的除胶制作方法能够对不同类型材料同时除胶,改善除胶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压PCB的除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PCB制作
,尤其涉及一种混压PCB的除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5G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终端客户对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对材料的功能需求也越来越丰富。当前,高速材料与FR4材料混压、高速材料与高频材料混压以及高速材料与功能材料混压的结构广泛应用在PCB制造中。由于不同类型的材料除胶难易程度有显著差异,板材混压结构的PCB钻孔后孔壁除胶量的控制一直是工艺研究想要突破的难点。具体表现在,当两种除胶量有高低水平明显差异的材料混压成PCB后,在钻孔后对孔壁形成有胶渣,具体为PCB在钻孔时会产生瞬时高温,而基材(常见是FR-4)或用于连接铜层间的树脂材料为不良导体,在钻孔时热量会高度积累,孔壁表面温度超过树脂玻璃化温度后会融化,结果造成树脂沿孔壁表面流动,如此形成一层薄的胶渣,胶渣并非是机械钻孔加工钻成的毛边,毛刺,胶渣是以碳氢化物为主,如果不除去该胶渣,将会使多层板内层信号线联接不通,或者联接不可靠,因此需进行除胶,目前,业界一般采用同一除胶方式来除胶,但是在除胶的过程中,除胶参数(同一除胶剂,同一除胶浓度、除胶时间等参数)不能很好地同时匹配两种材料的除去胶渣效果,当选用易除胶材料的除胶参数时,容易造成难除胶材料孔壁的除胶不尽,当选用难除胶材料的除胶参数,容易造成易除胶材料的除胶过度,即便通过常规的除胶参数优化仍不能达到同时且充分除胶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对不同类型材料进行选择性除胶,从而实现一次性使用一个时间程序完成混压PCB的除胶,改善除胶效果的混压PCB的除胶制作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混压PCB的除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不同类型的材料进行混压制作成PCB,其中,不同类型的材料包括除胶难度不同的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压合的叠构为第一材料+第二材料,且第一材料的除胶难度相对第二材料的除胶难度大;S2:对压合后的PCB进行钻通孔,通孔内对应于第一材料、第二材料的孔段的孔壁上分别形成有胶渣;S3:钻孔后采用树脂对所述通孔进行控深塞孔,将第二材料对应的孔段进行塞孔,而第一材料对应的孔段未塞孔;S4:控深塞后对第一材料对应的孔段进行第一次除胶;S5:第一次除胶完成后,将第二材料对应的孔段内的树脂溶解清洗干净;S6:对通孔进行第二次除胶,将第一材料与第二材料对应的孔段上的胶渣同时充分除去。进一步地,S4中,第一次除胶除去第一材料对应孔段的部分胶渣,对应地在该段孔壁上剩留残胶,剩余胶渣通过S6的第二次除胶除去,S4中第一次除胶的厚度控制为:保证第一材料对应孔段的剩余胶渣通过第二次除胶所需的时间=第二材料对应孔段的胶渣通过第二次除胶所需的时间。进一步地,所述除胶采用等离子物理除胶或者化学除胶。进一步地,所述第化学除胶采用高锰酸钾体系化学除胶。进一步地,S4中,对所述第一材料对应的孔段内的胶渣除去厚度的控制,通过在除胶工艺前期,所采用的除胶方式通过对第一材料、第二材料的除胶量测试结果获得。进一步地,S3中,控深塞孔通过调试塞孔参数实现,或者先提供一网版,网版上形成有对应第一材料所对应的孔段尺寸的凸起,控深塞时通过网版的凸起封堵第一材料对应的孔段,从而将树脂填充到第二材料对应的孔段。进一步地,步骤S1中,不同类型的材料混压包括高速材料与FR4材料混压、高速材料与高频材料混压、或高速材料与功能材料混压。进一步地,所述高速材料包括:环氧体系树脂、改性环氧树脂、PPO/PPE树脂;所述高频材料包括:碳氢树脂、PTFE材料。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适用的除胶方式不同,其中第一材料需物理除胶结合化学除胶方式进行除胶,而第二材料仅需化学除胶方式进行除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次除胶为物理除胶,第二次为化学除胶。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混压PCB的除胶制作方法通过采用水溶性树脂进行控制深度塞孔,将第二材料对应的孔段进行塞孔,而第一材料对应的孔段未塞孔,先对第一材料孔段的胶渣第一次除胶去除一部分,然后溶解塞孔的树脂,将PCB进行第二次除胶,保证第一材料对应孔段所剩于的胶渣通过第二次除胶需要的时间=第二材料对应孔段胶渣通过第二次除胶所需要的时间,从而达到同时充分除胶的目的,改善混压PCB的除胶效果。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不应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本专利技术混压PCB的除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2:本专利技术混压PCB的除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混压PCB除胶方法中PCB的通孔的胶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混压PCB的除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不同类型材料进行混压合成PCB;不同类型的材料包括除胶难度不同的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压合的叠构为第一材料+第二材料,且第一材料的除胶难度相对第二材料的除胶难度大;;除胶难度不同是指不同材料针对采用相同除胶剂而言;如:高速材料与FR4材料混压、高速材料与高频材料混压以及高速材料与功能材料混压等。请参阅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混压PCB叠构为第一材料11+第二材料12,且第一材料11的除胶难度相对第二材料12的除胶难度大。第一材料11或第二材料12构成的层作为半固化片或基板,作为半固化片时起连接作用或作为基板时在表面覆铜制作子芯板,本实施例中,第一材料11、第二材料12外表面、以及第一材料11与第二材料12之间的夹层13为铜层。S2:对压合后的PCB进行钻通孔14。钻通孔14后,第一材料11与第二材料12对应的孔壁上形成有胶渣16(如图3所示),由于第一材料11与第二材料12的材质不同,在孔壁上形成的胶渣16在同一除胶方式下除去的难易程度不同。S3:钻孔后采用树脂15对所述通孔14进行控深塞孔,将第二材料12对应的孔段进行塞孔,而第一材料11对应的孔段未塞孔;在该步骤中,塞孔深度通过调试塞孔参数实现,如通过调节塞孔的压力与时间来控制塞孔深度,或者先提供一网版,网版上形成有对应第一材料11所对应的孔段尺寸的凸起,控深塞时通过网版的凸起封堵第一材料11对应的孔段,从而将树脂15填充到第二材料12对应的孔段。塞孔的树脂15采用水溶性树脂。S4:控深塞后对第一材料11对应的孔段进行第一次除胶,第一次除胶可选择采用等离子除胶,除去第一材料11对应孔段的部分胶渣,对应地在该段孔壁上留有剩余胶渣,第一材料11对应孔段的剩余胶渣通过第二次除胶除去,第一次除胶的厚度控制为:保证第一材料11对应孔段的剩余胶渣通过第二次除胶所需的时间=第二材料12对应孔段的胶渣通过第二次除胶所需的时间,通过在除胶工艺前期,所采用的除胶方式通过对第一材料11、第二材料12的除胶量测试结果获得。等离子除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压PCB的除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对不同类型的材料进行混压制作成PCB, 其中,不同类型的材料包括除胶难度不同的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压合的叠构为第一材料+第二材料,且第一材料的除胶难度相对第二材料的除胶难度大;/nS2:对压合后的PCB进行钻通孔,通孔内对应于第一材料、第二材料的孔段的孔壁上分别形成有胶渣;/nS3:钻孔后采用树脂对所述通孔进行控深塞孔,将第二材料对应的孔段进行塞孔,而第一材料对应的孔段未塞孔;/nS4:控深塞后对第一材料对应的孔段进行第一次除胶;/nS5:第一次除胶完成后,将第二材料对应的孔段内的树脂溶解清洗干净;/nS6:对通孔进行第二次除胶,将第一材料与第二材料对应的孔段上的胶渣同时充分除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压PCB的除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不同类型的材料进行混压制作成PCB,其中,不同类型的材料包括除胶难度不同的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压合的叠构为第一材料+第二材料,且第一材料的除胶难度相对第二材料的除胶难度大;
S2:对压合后的PCB进行钻通孔,通孔内对应于第一材料、第二材料的孔段的孔壁上分别形成有胶渣;
S3:钻孔后采用树脂对所述通孔进行控深塞孔,将第二材料对应的孔段进行塞孔,而第一材料对应的孔段未塞孔;
S4:控深塞后对第一材料对应的孔段进行第一次除胶;
S5:第一次除胶完成后,将第二材料对应的孔段内的树脂溶解清洗干净;
S6:对通孔进行第二次除胶,将第一材料与第二材料对应的孔段上的胶渣同时充分除去。


2.如权利1所述的混压PCB的除胶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第一次除胶除去第一材料对应孔段的部分胶渣,对应地在该段孔壁上留有剩余胶渣,剩余胶渣通过S6的第二次除胶除去,S4中第一次除胶的厚度控制为:保证第一材料对应孔段的剩余胶渣通过第二次除胶所需的时间=第二材料对应孔段的胶渣通过第二次除胶所需的时间。


3.如权利1所述的混压PCB的除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胶采用等离子物理除胶或者化学除胶。


4.如权利2所述的混压PCB的除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除胶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梦茹彭伟唐海波李恢海纪成光
申请(专利权)人:生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