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池内曝气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6258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池内曝气管装置,包括曝气管,曝气管设置在池体底部对角线交点处,曝气管两端设有支架,支架具体安装高度不固定,根据池体内水深高度调整,曝气管上钻设有多个曝气微孔,曝气管一侧通过导管与气泵相连,曝气管与导管连接处加装有密封圈。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整体结构简单实用,制作成本低廉,降低了传统污水池内安装结构带来的后期维修成本,使用便捷,利用曝气管在池体内形成不同条件区域,适用于多种不同生存习性的微生物的生长,是对生物除污技术的有力改进,适用性强,便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池内曝气管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具体是指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池内曝气管装置。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工艺就是对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各种经济、合理、科学、行之有效的工艺方法。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应根据处理规模、水质特性、受纳水体的环境功能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经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后优选确定。现有的污水处理池中多采用固定管体的排布结构,给水流的流动方向进行引导,在实际使用中,这种方式功能单一,池体内整个生物环境单一,适用范围窄,不符合目前绿色环保排污的理念,因此,设计出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池内曝气管装置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污水处理池因其结构设计上的不足,导致实际使用中引流效果不佳,采用管道引流易发生堵塞、污物聚集的现象,增加了后期维护成本,且管道排布的方式使得池体内生物环境条件单一,不符合生物绿色除污的特点,不满足现有污水处理的需要。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池内曝气管装置,包括曝气管,曝气管设置在池体底部对角线交点处,曝气管两端设有支架,支架具体安装高度不固定,根据池体内水深高度调整,曝气管上钻设有多个曝气微孔,曝气管一侧通过导管与气泵相连,曝气管与导管连接处加装有密封圈;曝气管安装数量不固定,根据池体内具体水流流动需要进行选择,其安装标准是以池体底部对角线交点为起点,沿交叉的两条对角线的四个方向进行扩展放置;曝气管为固定位置设置,其设置位置集中,使气体和水流的流动集中向上,曝气管的气体向上形成的曝气面位置固定,无法移动,受到池体的池壁阻挡后向下流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整体结构简单实用,制作成本低廉,降低了传统污水池内安装结构带来的后期维修成本,使用便捷,利用曝气管在池体内形成不同条件区域,适用于多种不同生存习性的微生物的生长,是对生物除污技术的有力改进,适用性强,便于推广。作为改进,池体两侧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根据需要加装导流管,使得水体流动时其流动方向可控,准确流动至曝气管的正上方。作为改进,曝气管安装在距池体一定高度的位置处,通过不同高度规格的支架实现高度调节,曝气管的设置使得气水流动在池体内形成不同条件的区域,适用于不同生长条件的微生物生存。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池内曝气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池内曝气管装置工作状态下的示意图。图3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池内曝气管装置的曝气管安装位置示意图。如图所示:1、池体,2、进水口,3、出水口,4、曝气管,5、曝气微孔,6、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时,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池内曝气管装置,包括曝气管4,所述曝气管4设置在池体1底部对角线交点处,曝气管4两端设有支架6,支架6具体安装高度不固定,根据池体1内水深高度调整,曝气管4上钻设有多个曝气微孔5,曝气管4一侧通过导管与气泵相连,曝气管4与导管连接处加装有密封圈;曝气管4安装数量不固定,根据池体1内具体水流流动需要进行选择,其安装标准是以池体1底部对角线交点为起点,沿交叉的两条对角线的四个方向进行扩展放置;曝气管4为固定位置设置,其设置位置集中,使气体和水流的流动集中向上,曝气管4的气体向上形成的曝气面位置固定,无法移动,受到池体1的池壁阻挡后向下流动。所述池体1两侧设有进水口2和出水口3,根据需要加装导流管,使得水体流动时其流动方向可控,准确流动至曝气管4的正上方。所述曝气管4安装在距池体1一定高度的位置处,通过不同高度规格的支架6实现高度调节,曝气管4的设置使得气水流动在池体1内形成不同条件的区域,适用于不同生长条件的微生物生存。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曝气管4安装位置在池体1底面对角线的交点处,以次交点为起点,沿两条对角线的四条线反方向进行扩展放置,曝气管4数量不固定,根据池体1实际情况选择;曝气管4安装在距池体1底部一定高度处,具体高度根据水深高度进行调整;由于曝气管4设置位置集中,并非在池体1的水中全面曝气,使得气水流动集中向上,曝气管4的气流向上形成的曝气面位置固定,不产生移动,气流在触碰到池体1池壁后,受其阻挡向下流动,由上往下移动的气水在池体1内不断位移交换,有效提高了水溶氧的能力,不断进行氧化、分解、消化,同时促进水中各种不同微生物和物质的不断交流接解和分解,通过气水不断位移、上下交换可达到不断化合的功能,进行池体1内的生化平衡。池体1的进水口2、出水口3受导流管的阻挡控制,因此必须要溶入带有曝气管4的水体内,使水体携带的污物不断分解消化。曝气管4安装在距池体1一定高度的位置处,通过不同高度规格的支架6实现高度调节,曝气管4的设置使得气水流动在池体1内形成不同条件的区域,适用于不同生长条件的微生物生存。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池内曝气管装置,包括曝气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4)设置在池体(1)底部对角线交点处,曝气管(4)两端设有支架(6),支架(6)具体安装高度不固定,根据池体(1)内水深高度调整,曝气管(4)上钻设有多个曝气微孔(5),曝气管(4)一侧通过导管与气泵相连,曝气管(4)与导管连接处加装有密封圈;/n曝气管(4)安装数量不固定,根据池体(1)内具体水流流动需要进行选择,其安装标准是以池体(1)底部对角线交点为起点,沿交叉的两条对角线的四个方向进行扩展放置;/n曝气管(4)为固定位置设置,其设置位置集中,使气体和水流的流动集中向上,曝气管(4)的气体向上形成的曝气面位置固定,无法移动,受到池体(1)的池壁阻挡后向下流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池内曝气管装置,包括曝气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4)设置在池体(1)底部对角线交点处,曝气管(4)两端设有支架(6),支架(6)具体安装高度不固定,根据池体(1)内水深高度调整,曝气管(4)上钻设有多个曝气微孔(5),曝气管(4)一侧通过导管与气泵相连,曝气管(4)与导管连接处加装有密封圈;
曝气管(4)安装数量不固定,根据池体(1)内具体水流流动需要进行选择,其安装标准是以池体(1)底部对角线交点为起点,沿交叉的两条对角线的四个方向进行扩展放置;
曝气管(4)为固定位置设置,其设置位置集中,使气体和水流的流动集中向上,曝气管(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恩瑞崔显品黄俊生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汇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