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生物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9227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生物过滤装置,包括外壳框架,外壳框架一侧通过管道连接有井口,另一侧通过管道连接有生化池;外壳框架内设有三个反应腔,分别为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和第三过滤腔,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和第三过滤腔内填装有生物载体;第一反应腔设置在生化池下部,包括曝气管一。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利用三个过滤腔的配合工作,利用生物载体对污水进行多段过滤清理,去除其中的大部分杂质,使其排放达标,结构简单精巧,无易损件,便于使用和安装,节约成本投入,适用性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生物过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具体是指一种污水生物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即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因其结构设计上的不足,导致实际使用中,污水处理效果不好、成本投入巨大、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因此,设计出一种污水生物过滤装置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因其结构设计上的不足,导致实际使用中,成本投入大、过滤效果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污水生物过滤装置,包括外壳框架,外壳框架一侧通过管道连接有井口,另一侧通过管道连接有生化池;外壳框架内设有三个反应腔,分别为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和第三过滤腔,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和第三过滤腔内填装有生物载体;第一反应腔设置在生化池下部,包括曝气管一;第一过滤腔和第二过滤腔的墙体内加装有通水管一,通水管一一端管道安设在第一过滤腔内,另一端管道安设在第二过滤腔内,第二过滤腔底部安装有曝气管二,曝气管二上部设有隔板,隔板上钻设有多个通孔;第二过滤腔和第三过滤腔的墙体内加装有通水管二,通水管二一端管道安设在第二过滤腔内,另一端管道安设在第三过滤腔内,第三过滤腔底部加装有曝气管三。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利用三个过滤腔的配合工作,利用生物载体对污水进行多段过滤清理,去除其中的大部分杂质,使其排放达标,结构简单精巧,无易损件,便于使用和安装,节约成本投入,适用性更广。作为改进,隔板贯穿所述第二过滤腔和第三过滤腔,使两个腔体内部被分成上下两个部分。作为改进,外壳框架外形及尺寸不固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污水生物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墙体,2、井口,3、通水管一,4、生化池,5、曝气管一,6、生物载体,7、曝气管二,8、通水管二,9、曝气管三,10、隔板,11、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时,一种污水生物过滤装置,包括外壳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框架一侧通过管道连接有井口2,另一侧通过管道连接有生化池4;所述外壳框架内设有三个反应腔,分别为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和第三过滤腔,所述第一过滤腔、所述第二过滤腔和所述第三过滤腔内填装有生物载体6;所述第一反应腔设置在所述生化池4下部,包括曝气管一5;所述第一过滤腔和所述第二过滤腔的墙体1内加装有通水管一3,所述通水管一3一端管道安设在所述第一过滤腔内,另一端管道安设在所述第二过滤腔内,所述第二过滤腔底部安装有曝气管二7,所述曝气管二7上部设有隔板10,所述隔板10上钻设有多个通孔11;所述第二过滤腔和所述第三过滤腔的所述墙体1内加装有通水管二8,所述通水管二8一端管道安设在所述第二过滤腔内,另一端管道安设在所述第三过滤腔内,所述第三过滤腔底部加装有曝气管三9。所述隔板10贯穿所述第二过滤腔和所述第三过滤腔,使两个腔体内部被分成上下两个部分。所述外壳框架外形及尺寸不固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在经过高效的生化池反应处理后,以平流式水流进入本装置的第一过滤腔,与腔内生物载体反应,经曝气管一气流引导进入通水管一一端的管口,顺着通水管一另一侧管口进入第二过滤腔下部,与第二过滤腔下部的生物载体反应,经曝气管二气流引导透过隔板上通孔进入通水管二一侧管口,期间与隔板上部的生物载体进行再次反应过滤,水流经通水管二另一侧管口流出,与第三过滤腔内的生物载体进行反应并过滤,杂质被消化分解。本装置的外形、大小、尺寸不固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生物载体是由木材经多道程序加工而成,天然的材质富含有机碳质和醣份,有多重疏送水份孔隙和保留储存植物养分的功能,所以经加工形成粗糙的表面,非常适合微小生命个体和细菌/真菌的宿居、附着成为固定的生物载体,而在水中和空气中也能有较稳定的宿居作用,且适合不同属性的微生物的宿居附着。天然木材有很多中空的纤维束,具有优良的含水功能,更适合水中微生物的附着、繁衍、寄居、生存,是自然界中细菌/真菌/微生物的最佳附着材料。因为宿居的生物载体本身能提供微生物最基本的生命养分,所以在污水中面对较大的环境变化/养份和水力负荷也能有强大的适应力。生物载体在水中能发展适应不同的微生物种属群落,且在水中能抗损耗且无需更换,只需每年少量的补充即可。外壳框架处一体式包括过滤腔等零部件外,还可分散装置,每个过滤池体也分开装置,通过管道连接、折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机械连接/电连接各种连接均可,连接高度1米—6米高均可,框架材质选择水泥钢筋结构、塑料材质、钢铁板材质、能装水新产品材质均可。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生物过滤装置,包括外壳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框架一侧通过管道连接有井口(2),另一侧通过管道连接有生化池(4);/n所述外壳框架内设有三个反应腔,分别为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和第三过滤腔,所述第一过滤腔、所述第二过滤腔和所述第三过滤腔内填装有生物载体(6);/n所述第一反应腔设置在所述生化池(4)下部,包括曝气管一(5);/n所述第一过滤腔和所述第二过滤腔的墙体(1)内加装有通水管一(3),所述通水管一(3)一端管道安设在所述第一过滤腔内,另一端管道安设在所述第二过滤腔内,所述第二过滤腔底部安装有曝气管二(7),所述曝气管二(7)上部设有隔板(10),所述隔板(10)上钻设有多个通孔(11);/n所述第二过滤腔和所述第三过滤腔的所述墙体(1)内加装有通水管二(8),所述通水管二(8)一端管道安设在所述第二过滤腔内,另一端管道安设在所述第三过滤腔内,所述第三过滤腔底部加装有曝气管三(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生物过滤装置,包括外壳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框架一侧通过管道连接有井口(2),另一侧通过管道连接有生化池(4);
所述外壳框架内设有三个反应腔,分别为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和第三过滤腔,所述第一过滤腔、所述第二过滤腔和所述第三过滤腔内填装有生物载体(6);
所述第一反应腔设置在所述生化池(4)下部,包括曝气管一(5);
所述第一过滤腔和所述第二过滤腔的墙体(1)内加装有通水管一(3),所述通水管一(3)一端管道安设在所述第一过滤腔内,另一端管道安设在所述第二过滤腔内,所述第二过滤腔底部安装有曝气管二(7),所述曝气管二(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恩瑞崔显品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汇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