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自然水体原位净化的微曝气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4192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净化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适用于自然水体原位净化的微曝气净化装置。包括漂浮在水面上的浮箱和浸泡在水中的网箱;所述的网箱上端固定在浮箱下端,网箱下端吊挂有坠子使其悬置于水中,网箱内填充带有微生物的第一填料;所述的浮箱上设置有向网箱内的第一填料曝气的曝气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应用广泛,水质净化能力好,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自然水体原位净化的微曝气净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净化
,具体地指一种适用于自然水体原位净化的微曝气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许多自然水体面临外源污染截除困难,水体自净能力有限,从而出现水质不断恶化的状况,即便是有些经过专门治理的水体,水质也难以保持,污染容易复发。在外源污染难以彻底控制的情况下,想保持乃至提升水质质量,改善水生态环境,提升水体自净能力是一重要途径。目前主要的水体自净能力提升方法包括水生植物种植、生态浮床、旁路净化装置、人工曝气装置等。水生植物种植,对水质及水深要求较高,水质过差、水深过深、水体透明度过低的情况下都不适合,在我国许多水污染严重的地区难以实施;生态浮床主要是景观功能,水质净化能力有限;旁路净化装置水质净化效果好但投资及运行费用较高,且对周边土地有一定需求;曝气机、耕水机等曝气装置仅能对水体进行曝气,可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但本身并无净化能力,且能耗较高且对运行维护要求较高。有专利号为“CN106745768A”的名为“生态位优化配置型太阳能动力生态浮岛及配置系统”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该专利介绍了一种处理污水的生态浮岛,通过上端的太阳能喷泉连接微孔曝气管,向污水中曝气,利用水生植物进行好氧处理,提高水体净化的效率。但该专利介绍的方案中曝气装置与水生植物相互独立,实际使用过程中,难以布置,且难以控制处理效果,推广使用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自然水体原位净化的微曝气净化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于自然水体原位净化的微曝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漂浮在水面上的浮箱和浸泡在水中的网箱;所述的网箱上端固定在浮箱下端,网箱下端吊挂有坠子使其悬置于水中,网箱内填充带有微生物的第一填料;所述的浮箱上设置有向网箱内的第一填料曝气的曝气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的曝气装置包括设置于浮箱内的微曝气机以及与微曝气机连接的曝气软管;所述的曝气软管为管壁开设小孔的塑料软管,曝气软管绑扎在网箱上,其上端连接微曝气机,下端延伸至网箱下端。进一步的所述的微曝气机上设置有多根曝气软管,多根曝气软管围绕在网箱四周。进一步的所述的网箱外侧均匀布设有多组第二填料;所述的第二填料为绑扎在网箱外侧的带有微生物的弹性填料。进一步的每组第二填料对应一根曝气软管;所述的曝气软管缠绕在第二填料上向第二填料提供氧气。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填料为可悬浮在水中的球状填料。进一步的所述的网箱为沿竖直方向悬置于水中的圆柱形结构,网箱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多根连接绳,网箱通过连接绳与浮箱和坠子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网箱内设置有支撑网箱防止其向内塌陷的多个网圈,多个网圈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于网箱内;所述的网圈为绑扎在网箱内侧的圆环。进一步的所述的曝气软管缠绕在网圈上与网圈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浮箱露出水面的上端设置有为微曝气机提供电力的太阳能板。本技术的优点有:1、本技术的第一填料及第二填料均能为微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微生物的生长面广,水质净化效率高;2、本技术不同于常规曝气方式,整体曝气量小,总曝气量仅需1~2L/min,不到常规曝气装置要求的1/10,曝气仅为满足第一填料和第二填料上微生物生长需求并为第一填料上升提供微动力,小型太阳能板即可满足曝气要求,不需额外供能,整体水质净化能力好;3、本微曝气净化装置同时具备水质净化和水体充氧双重功能;4、本技术整体为柔性材质,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不同水位的变化,维护管理方便。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应用广泛,水质净化能力好,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第一填料和第二填料与网箱布置结构示意图;其中:1—太阳能板;2—浮箱;3—微曝气机;4—连接绳;5—网箱;6—网圈;7—第一填料;8—第二填料;9—曝气软管;10—坠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2,一种适用于自然水体原位净化的微曝气净化装置,包括漂浮在水面上的浮箱2和浸泡在水中的网箱5,浮箱2为PE材质的中空箱体结构,为网箱5提供竖向支撑力,使网箱5悬置于水中。浮箱2内设置有微曝气机3,浮箱2露出水面的上端设置有为微曝气机3提供电力的太阳能板1。微曝气机3上设置有曝气软管9,曝气软管9为管壁开设小孔的塑料软管,曝气软管9绑扎在网箱5上,其上端连接微曝气机3,下端延伸至网箱5下端。微曝气机3上设置有多根曝气软管9,多根曝气软管9围绕在网箱5四周。网箱5为沿竖直方向悬置于水中的圆柱形结构,网箱5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多根连接绳4,网箱5通过连接绳4与浮箱2和坠子10连接。本技术的网箱5为聚乙烯网,为软质材料,为了避免网箱5向其轴线收缩塌陷,本技术在网箱5内设置有支撑网箱5防止其向内塌陷的多个网圈6,多个网圈6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于网箱5内,网圈6为绑扎在网箱5内侧的圆环,曝气软管9缠绕在网圈6上与网圈6固定连接。网圈6是PE材质,用于支撑网箱5,作为网箱5的骨架。本技术的净化装置通过两种填料对水质进行净化,一种是位于网箱5内的第一填料7,另一种是位于网箱5外的第二填料8。如图1和2所示,网箱5内填充带有微生物的第一填料7,第一填料7为可悬浮在水中的球状填料,通过微曝气机3向网箱2内曝气,使第一填料7中的微生物与水中的污染物反应,对水质进行净化。如图1和2所示,网箱5外侧均匀布设有多组第二填料8,第二填料8为绑扎在网箱5外侧的带有微生物的弹性填料。每组第二填料8对应一根曝气软管9,曝气软管9缠绕在第二填料8上向第二填料8提供氧气。太阳能板1为微曝气机3提供氧气,网箱5内外的第一填料7和第二填料8中的微生物与水中的污染物反应,对水质进行净化。实施例1:太阳能板1为防水单晶太阳能板,有效面积为0.8㎡;浮箱2规格为B×L×H=1.2m×1.2m×0.4m的PE材质的方形中空腔体;微曝气机3采用6孔输出,总曝气量为1.5L/min;连接绳4采用尼龙绳,单根长度为0.6m,共16根,其中8根一端固定在漂浮体2底部中心位置,一端均匀分布固定在最上层网圈6上,其余8根一端均匀分布固定在最下层网圈6上,一端固定在坠子10中心位置;网箱5采用聚乙烯网,整体为圆柱体状,直径为0.6m,高度为2m,孔径为50mm,内设3网圈使其能在水中保持圆柱形状;网圈6为PE材质的圆环,网圈整体直径为0.6m,位于中心网内,中心网顶部和底部各设置1个,中间每间隔1.0m设置1个,共设3个;第一填料7填充于网箱5内部,采用球形悬浮填料,直径为80mm,填充密度为120个/m3;第二填料8采用毛刺波纹丝弹性填料,直径为100mm,长度为2m,第二填料8沿竖直方向和圆周方向均匀布置于网箱5侧壁上,通过和网圈6绑扎连接固定,每一个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自然水体原位净化的微曝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漂浮在水面上的浮箱(2)和浸泡在水中的网箱(5);所述的网箱(5)上端固定在浮箱(2)下端,网箱(5)下端吊挂有坠子(10)使其悬置于水中,网箱(5)内填充带有微生物的第一填料(7);所述的浮箱(2)上设置有向网箱(5)内的第一填料(7)曝气的曝气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自然水体原位净化的微曝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漂浮在水面上的浮箱(2)和浸泡在水中的网箱(5);所述的网箱(5)上端固定在浮箱(2)下端,网箱(5)下端吊挂有坠子(10)使其悬置于水中,网箱(5)内填充带有微生物的第一填料(7);所述的浮箱(2)上设置有向网箱(5)内的第一填料(7)曝气的曝气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自然水体原位净化的微曝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装置包括设置于浮箱(2)内的微曝气机(3)以及与微曝气机(3)连接的曝气软管(9);所述的曝气软管(9)为管壁开设小孔的塑料软管,曝气软管(9)绑扎在网箱(5)上,其上端连接微曝气机(3),下端延伸至网箱(5)下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自然水体原位净化的微曝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曝气机(3)上设置有多根曝气软管(9),多根曝气软管(9)围绕在网箱(5)四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自然水体原位净化的微曝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箱(5)外侧均匀布设有多组第二填料(8);所述的第二填料(8)为绑扎在网箱(5)外侧的带有微生物的弹性填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自然水体原位净化的微曝气净化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志成黄林严雷闵志强聂磊刘争争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祺润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