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动器动力输入轴润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46435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动器动力输入轴润滑装置,包括通过轴承设置在分动器内的动力输入轴,所述动力输入轴内设置有油道,所述动力输入轴上靠近轴承处设置有甩油盘,所述动力输入轴上位于甩油盘连接处的外侧开有甩油孔,所述甩油孔连通所述油道。动力输入轴转动时油道内的润滑液在离心作用下通过甩油孔流到甩油盘表面,再由甩油盘甩到圆锥滚子轴承上。吹风扇叶结构有较大的螺旋倾角,转动过程中形成轴向气流,能够将分动器其余部分甩出的润滑液吹向轴承。润滑液甩动和吹动方向不同,共同作用保证了润滑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动器动力输入轴润滑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润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分动器动力输入轴润滑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分动器主要采用强制润滑或飞溅润滑两种润滑方式,强制润滑通过外部动力将润滑油主动供给到各润滑点,润滑效果好,但结构复杂,不易控制体积重量,成本和对润滑油要求较高;飞溅润滑结构简单,满足轻量化要求,成本较低,但是润滑效果相比强制润滑不佳,尤其是轴端轴承等部位难以得到充分润滑,影响了动力输入轴的使用寿命。需要一种有效润滑轴端轴承部位,同时满足轻量化低成本要求的分动器动力输入轴润滑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润滑轴端轴承部位、轻量化低成本的分动器动力输入轴润滑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分动器动力输入轴润滑装置,包括通过轴承设置在分动器内的动力输入轴,所述动力输入轴内设置有油道,所述动力输入轴上靠近轴承处设置有甩油盘,所述动力输入轴上位于甩油盘连接处的外侧开有甩油孔,所述甩油孔连通所述油道。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甩油盘包括环形盘体,所述环形盘体周侧沿周向排列有导吹叶片。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吹叶片包括与所述环形盘体连接的导流部,所述导流部外侧弯折形成吹风扇叶。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吹风扇叶和所述导流部间夹角为10-30度。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动力输入轴上位于所述甩油孔外端设置有油压平衡孔,所述油压平衡孔孔径小于所述甩油孔的孔径。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动力输入轴转动时油道内的润滑液在离心作用下通过甩油孔流到甩油盘表面,再由甩油盘甩到圆锥滚子轴承上。吹风扇叶结构有较大的螺旋倾角,转动过程中形成轴向气流,能够将分动器其余部分甩出的润滑液吹向轴承。润滑液甩动和吹动方向不同,共同作用保证了润滑效果。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甩油盘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甩油盘A-A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甩油盘侧视示意图。图中:1-分动器;2-动力输入轴;3-油道;4-轴承;5-甩油孔;6-环形盘体;7-导流部;8-吹风扇叶;9-油压平衡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分动器动力输入轴润滑装置,包括通过轴承4设置在分动器1内的动力输入轴2,所述动力输入轴2内设置有油道3,所述动力输入轴2上靠近轴承4处设置有甩油盘,所述动力输入轴2上位于甩油盘连接处的外侧开有甩油孔5,所述甩油孔5连通所述油道3。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甩油盘包括环形盘体6,所述环形盘体6周侧沿周向排列有导吹叶片。所述导吹叶片包括与所述环形盘体6连接的导流部7,所述导流部7外侧弯折形成吹风扇叶8。所述吹风扇叶8和所述导流部7间夹角为10-30度。吹风扇叶8和导流部7间夹角在10度至30度之间,图中夹角为20度,经实际检验效果较佳,也可使用更大或更小夹角,比如10度夹角或30度夹角,吹风和甩油效果偏重不同,适用于不同转速和规格的动力输入轴,依实际需要选择。如图1所示,所述动力输入轴2上位于所述甩油孔5外端的油压平衡孔9,所述油压平衡孔9孔径小于所述甩油孔5的孔径。动力输入轴2通过圆锥滚子轴承安装在分动器1内,圆锥滚子轴承内圈与动力输入轴2连接,外圈与分动器1壳体连接,凸缘总成在动力输入轴2外端,甩油盘与动力输入轴2连接,动力输入轴2转动时油道3内的润滑液在离心作用下通过甩油孔5流到甩油盘表面,再由甩油盘甩到圆锥滚子轴承上。吹风扇叶8结构有较大的螺旋倾角,转动过程中形成轴向气流,能够将甩出的润滑液吹向轴承4。润滑液甩动和吹动的作用力分别朝向径向和轴向,两种动作共同作用,保证了分动器1特别是动力输入轴2端部轴承处的润滑效果,同时没有额外的结构部件,满足了轻量化的要求。如图2所示,所述导流部7与所述环形盘体6侧面衔接处平滑过渡,相邻的导吹叶片间在动力输入轴2轴向上没有重叠,避免导吹叶片互相遮挡。甩油孔5孔径较大,并通过油压平衡孔9补偿润滑液流出后油道3内压力,使润滑液稳定流出。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分动器动力输入轴润滑装置,包括通过轴承设置在分动器内的动力输入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入轴内设置有油道,所述动力输入轴上靠近轴承处设置有甩油盘,所述动力输入轴上位于甩油盘连接处的外侧开有甩油孔,所述甩油孔连通所述油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分动器动力输入轴润滑装置,包括通过轴承设置在分动器内的动力输入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入轴内设置有油道,所述动力输入轴上靠近轴承处设置有甩油盘,所述动力输入轴上位于甩油盘连接处的外侧开有甩油孔,所述甩油孔连通所述油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动器动力输入轴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甩油盘包括环形盘体,所述环形盘体周侧沿周向排列有导吹叶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家鹏徐礼成闫照东李静万平凡李海燕焦亚男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飞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