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双向预应力箱型托换梁的组合顶升托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43690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53
一种大跨度双向预应力箱型托换梁的组合顶升托换结构,适用于大跨度托换梁及对变形要求严格结构的轨道交通桥梁桩基托换,双向预应力混凝土箱型托换梁包含纵向预应力系统和横向预应力系统组成,上层顶升系统作用于被托换梁下方,支撑于双向预应力混凝土箱型托换梁上方,下层顶升系统作用于双向预应力混凝土箱型托换梁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适用于轨道交通桥梁的桩基托换,有效增大了托换结构适应能力,增加了托换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通过双向预应力托换梁组合顶升系统协调控制,能够很好的控制被托换结构的变形,满足轨道交通运营线的安全要求,在维持轨道交通不停运不限速的正常运营情况下完成桩基托换工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跨度双向预应力箱型托换梁的组合顶升托换结构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桥梁的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大跨度托换梁及对变形要求严格结构的轨道交通桥梁桩基托换的大跨度双向预应力箱型托换梁的组合顶升托换结构。
技术介绍
桩基托换技术作为托换技术的重要分支,主要分为主动托换与被动托换两种形式。其中被动托换一般用于变形控制要求不严格的托换结构,被动托换在施工过程中被托换结构的变形不能进行调节,被托换结构的沉降取决于托换梁的变形能力和托换桩的沉降控制,属于被动适应。而对于变形控制严格的托换结构,一般采用主动托换,主动托换是指通过主动方式的变形调节来满足被托换结构的变形要求,一般采用在托换新桩和托换梁之间布置千斤顶加载设备,通过其逐级加载完成预顶升过程,避免既有结构发生过大的沉降。主动托换的变形控制具有一定程度的主动性,但当桩梁固结后,其主动性则消失。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桥梁的桩基托换工程,单纯的主动托换仍难以满足要求,主要表现在:4.2.1.变形控制要求严格。由于轨道交通桥梁其上作用的轨道对变形要求高于一般结构,因此轨道交通运营线桥梁的变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跨度双向预应力箱型托换梁的组合顶升托换结构,包括上层顶升系统、被托换结构承台、被托换结构桩基、双向预应力混凝土箱型托换梁结构、下层顶升系统和被托换梁结构,其特征在于:/n所述上层顶升系统设于被托换梁的下方,其包含上层顶升千斤顶组、上层顶升系统支撑面结构、上层顶升系统支撑柱结构、上层顶升系统连接锚栓和上层顶升基础结构,所述上层顶升千斤顶组设于被托换梁和上层顶升系统支撑面结构之间,所述上层顶升系统支撑面结构采用钢结构梁的形式,其下布置上层顶升系统支撑柱结构,所述上层顶升系统支撑柱结构的柱顶与上层顶升系统支撑面结构连接,其柱底通过上层顶升系统连接锚栓、上层顶升基础结构与被托换承台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度双向预应力箱型托换梁的组合顶升托换结构,包括上层顶升系统、被托换结构承台、被托换结构桩基、双向预应力混凝土箱型托换梁结构、下层顶升系统和被托换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层顶升系统设于被托换梁的下方,其包含上层顶升千斤顶组、上层顶升系统支撑面结构、上层顶升系统支撑柱结构、上层顶升系统连接锚栓和上层顶升基础结构,所述上层顶升千斤顶组设于被托换梁和上层顶升系统支撑面结构之间,所述上层顶升系统支撑面结构采用钢结构梁的形式,其下布置上层顶升系统支撑柱结构,所述上层顶升系统支撑柱结构的柱顶与上层顶升系统支撑面结构连接,其柱底通过上层顶升系统连接锚栓、上层顶升基础结构与被托换承台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双向预应力箱型托换梁的组合顶升托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预应力混凝土箱型托换梁结构采用双向预应力结构体系,其设有纵向预应力系统和横向预应力系统,其截面采用箱型截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跨度双向预应力箱型托换梁的组合顶升托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预应力系统和横向预应力系统采用预应力钢绞线或预应力粗钢筋,所述纵向预应力系统均匀布置于双向预应力混凝土箱型托换梁结构的腹板中,横向预应力系统沿横向布置在被托换结构承台的两侧及底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双向预应力箱型托换梁的组合顶升托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双向预应力混凝土箱型托换梁结构通过企口、界面胶、后植筋共同作用的方式与被托换结构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双向预应力箱型托换梁的组合顶升托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顶升系统连接锚栓通过后植筋的方式植入被托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娜周志亮余淑萍刘运亮刘乐天阙孜尹骁白唐瀛常学力郭娜谭鑫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