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注浆加固抬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2498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注浆加固抬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布置测点:在建筑物上对应每个立柱的位置分别设置测点,计算各测点沉降的平均值,以平均值为基准值,将大于基准值的点作为抬升点,最大沉降点为s1,以接近平均值h且最靠近s1的测点为基准零点s0;布设抬升孔:在建筑物外侧对应抬升点的位置设置抬升孔;确定抬升高度:设定s1的设计抬升高度为d,d小于h1,然后设定s0与s1标高的连线为抬升后的最终标高线k0;注浆抬升:抬升原则为从沉降量大的区域向沉降量小的区域在立柱底部的土层中采用压力注浆抬升。本发明专利技术既对建筑物地基进行了加固,又实现了建筑物的抬升调平,具有抬升速度可控、稳定性高、扰动小的优点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注浆加固抬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物注浆抬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注浆加固抬升方法。
技术介绍
在建筑物为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结构的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一般框架结构的基础形式为独立基础,在框架结构底部还设置有地梁作为支撑。由于建筑勘察、设计、施工或恶劣天气等原因,建筑物会因地基强度不够会出现下沉现象。建筑物沉降时,框架结构会产生变形,造成受力重分布,墙体一般也会产生开裂现象。此时,需要对建筑物进行抬升加固处理。目前,现有的抬升方法一般采用聚氨酯注浆进行抬升。聚氨酯注浆法是通过向地基中注射聚氨酯泡沫反应原料,通过聚氨酯泡沫反应产生的巨大膨胀压力和胶结作用对加固土体进行充填、渗透、挤密、置换和加固,同时对已发生不均匀沉降的建构筑物进行纠偏。但是由于聚氨酯泡沫产生的膨胀力大小不均匀,所以抬升的高度和速度不易控制,抬升过程容易对建筑物造成二次破坏。所以需要研究一套抬升方法,既能实现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抬升,又能减少对建筑物的二次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注浆加固抬升方法,通过注浆工艺按照线性关系对建筑物进行抬升,既对建筑物地基进行了加固,又实现了建筑物的抬升调平,而且能够尽量减小对建筑物的二次破坏。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注浆加固抬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布置测点:在建筑物上对应每个立柱的位置分别设置测点,根据测点实测标高计算出建筑物沉降的平均值h,以平均值h作为基准值;以沉降量最大的测点设置为s1,并以接近平均值h且最靠近s1的测点为基准零点s0,从s1到s0之间的测点设定为抬升点,依次编号为s2、s3……sn,每个抬升点相比平均值h的沉降量依次为h1、h2……hn;S2、布设抬升孔:在建筑物需要抬升的立柱的侧面设置抬升孔,抬升孔内插设注浆管;S3、确定抬升高度:首先设定s1的设计抬升高度为d,d小于h1;然后设定s0与s1标高的连线为抬升后的最终标高线k0,将抬升点与最终标高线k0对应处的标高差值设定为抬升点s2、s3……sn的设计抬升高度,分别是H2、H3……Hn;S4、注浆抬升:抬升原则为从沉降量大的区域向沉降量小的区域在立柱底部的土层中采用压力注浆抬升,注入的双浆液通过注浆管的不同通道到达注浆管的底部出浆口后混合并渗入土体中,在5-60s凝固;先对s1进行注浆抬升,当s1的标高与s2的标高的连线k1的斜率与k0相同时,向s2对应的抬升孔进行注浆,s1与s2同步进行抬升;当在s1的标高与s3的标高的连线k2的斜率与k0相同时,向s3对应的抬升孔进行注浆,使s1、s2和s3同步抬升;循环上述过程依次向s4……sn中注浆抬升,s1、s2、s3……sn的标高抬升至最终标高线k0要求的抬升位置时,停止注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抬升点的标高抬升至最终标高线k0,保留了一定的沉降量,避免了因抬升至完全水平后对填充结构产生二次破坏;抬升过程中,控制每次抬升时各抬升点的标高的连接线的斜率不超过k0的斜率,从而避免了抬升过程中对填充结构产生二次破坏;此外采用注浆提升工艺抬升速度可控,避免了抬升超高,而且注浆后对立柱基础底部土体进行了加强,避免了后期再次沉降的发生。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3中d为h1的1/2-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抬升值设定在该范围内时,对内部填充结构的二次破坏最小。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注浆抬升过程中,采用间歇式注浆抬升,先注浆抬升一段高度后,暂停一段时间以便建筑结构进行适应,然后再注浆抬升一段高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间歇式注浆抬升,先对建筑物进行抬升,然后暂停,使建筑物内的受力重分布,在建筑物适应抬升后的受力后,再注浆抬升一段高度,进一步减小了在抬升时对建筑物的二次破坏,保证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暂停的时间为12-24小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时间范围内,建筑物得到充分的稳定,避免了二次破坏,而且总体施工效率高,周期短。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注浆抬升过程中,对每个抬升点的标高进行监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时监测各抬升点标高,避免超过预设抬升值,且让各点抬升保持同步,减小二次破坏。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采用激光联动报警装置,激光联动报警装置包括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根据对每个抬升点设定的抬升值将激光接收器安装在立柱的相应位置,将激光发射器设置在建筑物外标高不受注浆抬升影响处,当激光发射器发射的红外线发射到激光接收器后,激光接收器会发出警报声音,此时,减慢或停止注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光学仪器进行测量,相比水准仪测量减小了工作量,且报警更及时。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激光接收器具有一定报警区间,抬升注浆过程中,激光接收器随着立柱升高,接近设定标高时,激光扫平仪开始报警,此时,减慢注浆速度,并采用水准仪进行标高测量,进行实时监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激光接收器和人工水准测量相结合的手段对抬升速度进行监控,具有反应更加及时、测量更加准确的综合效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注浆抬升包括两个注浆阶段:第一阶段注浆管伸入立柱基础底部土体中,进行注浆,浆液和土体混合形成加固体;第二阶段注浆管从抬升孔插入至加固体靠近立柱基础的部分,并进行压力注浆,利用加固体作为持力层将立柱进行抬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加固体作为持力层相比利用既有土层作为持力层,注浆时产生向上的抬升力更加匀速可控,更有利于抬升工作进行。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一阶段注浆形成加固体时,采用钻注一体分层注浆方式,每层注浆段长0.3-0.5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钻注一体机能够钻进一段、加固一段,减小了钻孔及注浆过程中对土体形成的扰动,有效防止了立柱二次沉降的发生。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将抬升点的标高抬升至最终标高线k0,保留了一定的沉降量,避免了因抬升至完全水平后对填充结构产生二次破坏;抬升过程中,控制每次抬升时各抬升点的标高的连接线的斜率不超过k0的斜率,从而避免了抬升过程中对填充结构产生二次破坏;此外采用注浆提升工艺抬升速度可控,避免了抬升超高,而且注浆后对立柱基础底部土体进行了加强,避免了后期再次沉降的发生;2.抬升过程中采用激光接收器和人工水准测量相结合的手段对抬升速度进行监控,具有反应更加及时、测量更加准确的综合效果;3.抬升时采用间歇式注浆抬升,先对建筑物进行抬升,然后暂停,使建筑物内的受力重分布,在建筑物适应抬升后的受力后,再注浆抬升一段高度,避免在抬升时对建筑物造成二次破坏,保证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4.利用加固体作为持力层相比利用既有土层作为持力层,注浆时产生向上的抬升力更加匀速可控,更有利于抬升工作进行;...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注浆加固抬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布置测点:在建筑物上对应每个立柱(2)的位置分别设置测点,根据测点实测标高计算出建筑物沉降的平均值h,以平均值h作为基准值;以沉降量最大的测点设置为s1,并以接近平均值h且最靠近s1的测点为基准零点s0,从s1到s0之间的测点设定为抬升点,依次编号为s2、s3 ……sn,每个抬升点相比平均值h的沉降量依次为h1、h2……hn;/nS2、布设抬升孔(3):在建筑物需要抬升的立柱(2)的侧面设置抬升孔(3),抬升孔(3)内插设注浆管;/nS3、确定抬升高度:首先设定s1的设计抬升高度为d,d小于h1;然后设定s0与s1标高的连线为抬升后的最终标高线k0,将抬升点与最终标高线k0对应处的标高差值设定为抬升点s2、s3 ……sn的设计抬升高度,分别是H2、H3 ……Hn;/nS4、注浆抬升:抬升原则为从沉降量大的区域向沉降量小的区域在立柱(2)底部的土层中采用压力注浆抬升,注入的双浆液通过注浆管的不同通道到达注浆管的底部出浆口后混合并渗入土体中,在5-60s凝固;先对s1进行注浆抬升,当s1的标高与s2的标高的连线k1的斜率与k0相同时,向s2对应的抬升孔(3)进行注浆,s1与s2同步进行抬升;/n当在s1的标高与s3的标高的连线k2的斜率与k0相同时,向s3对应的抬升孔(3)进行注浆,使s1、s2和s3同步抬升;/n循环上述过程依次向s4……sn中注浆抬升, s1、s2、s3 ……sn的标高抬升至最终标高线k0要求的抬升位置时,停止注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注浆加固抬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布置测点:在建筑物上对应每个立柱(2)的位置分别设置测点,根据测点实测标高计算出建筑物沉降的平均值h,以平均值h作为基准值;以沉降量最大的测点设置为s1,并以接近平均值h且最靠近s1的测点为基准零点s0,从s1到s0之间的测点设定为抬升点,依次编号为s2、s3……sn,每个抬升点相比平均值h的沉降量依次为h1、h2……hn;
S2、布设抬升孔(3):在建筑物需要抬升的立柱(2)的侧面设置抬升孔(3),抬升孔(3)内插设注浆管;
S3、确定抬升高度:首先设定s1的设计抬升高度为d,d小于h1;然后设定s0与s1标高的连线为抬升后的最终标高线k0,将抬升点与最终标高线k0对应处的标高差值设定为抬升点s2、s3……sn的设计抬升高度,分别是H2、H3……Hn;
S4、注浆抬升:抬升原则为从沉降量大的区域向沉降量小的区域在立柱(2)底部的土层中采用压力注浆抬升,注入的双浆液通过注浆管的不同通道到达注浆管的底部出浆口后混合并渗入土体中,在5-60s凝固;先对s1进行注浆抬升,当s1的标高与s2的标高的连线k1的斜率与k0相同时,向s2对应的抬升孔(3)进行注浆,s1与s2同步进行抬升;
当在s1的标高与s3的标高的连线k2的斜率与k0相同时,向s3对应的抬升孔(3)进行注浆,使s1、s2和s3同步抬升;
循环上述过程依次向s4……sn中注浆抬升,s1、s2、s3……sn的标高抬升至最终标高线k0要求的抬升位置时,停止注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注浆加固抬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d为h1的1/2-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注浆加固抬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注浆抬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学栋吴继光崔腾跃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恒祥宏业基础加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