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筏板基础高层建筑物加固抬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2498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筏板基础高层建筑物加固抬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围绕着建筑物的外轮廓间隔布设多个测点,根据测点的标高确定出建筑物的抬升侧;在筏板基础的范围内间隔布设有多个垂直于筏板基础的加固注浆孔,加固注浆孔内采用压力注浆在筏板基础下方形成加固体;在靠近建筑物抬升侧的两端于筏板基础的外侧布设倾斜向下的抬升孔;抬升孔内同时压力注浆,对建筑物抬升侧进行抬升,控制抬升速度,使两个拐角的标高最终同时抬升至与建筑物非抬升侧对应拐角的标高相同的高度。在加固体下方形成对加固体进行支撑的加固复合桩基,与加固体共同支撑筏板基础。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整体稳固性好,抬升速度和高度可控、对建筑物破坏小以及防止再次沉降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筏板基础高层建筑物加固抬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地基抬升加固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筏板基础高层建筑物加固抬升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建筑勘察、设计、施工或恶劣天气等原因,建成的楼体因地基强度不够会出现下沉现象。如果建筑物倾斜值超过允许倾斜值,就会影响正常使用,甚至开裂、破损,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构成威胁,这时需要进行抬升纠偏和地基加固。某住宅楼地上层数24层,地下层数为1层,建筑物高度76米,建筑物地基形式为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基础类型为筏板基础,筏板基础板厚1.5m,筏板基础底部设置预应力直径600mm的管桩,管桩呈梅花形布置,有效桩长40米。地基土层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粘土层、火山灰层、粘土和泥岩。管桩的桩底位于火山灰层中。建筑施工完成后,出现不均匀沉降,如何对其进行加固防止继续沉降及如何将其抬升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公开号为CN107435346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结构的注浆加固纠偏方法”,具体公开了通过注浆形成柱下桩基及加固平台从而实现楼体加固,但是该住宅楼高度超高,阀板基础顶部承受荷载超大,加之火山灰地层不密实,采用上述专利申请文件中的技术仍无法解决将该建筑的抬升纠偏及地基加固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筏板基础高层建筑物加固抬升方法,解决了筏板基础建筑沉降抬升及加固的问题,具有整体稳固性好,抬升速度和高度可控、对建筑物破坏小以及防止再次沉降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筏板基础高层建筑物加固抬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布测点:建筑物底部包括筏板基础,围绕着建筑物的外墙间隔布设多个测点,根据测点的标高确定出建筑物四个拐角中沉降量大的两点所在的一侧为抬升侧;S2、形成加固体:在筏板基础的范围内间隔布设有多个垂直于筏板基础的加固注浆孔,加固注浆孔内进行压力注浆,在筏板基础下方形成大于筏板厚度的连续完整的加固体;S3、布设抬升孔:在建筑物抬升侧的靠近承重墙两端的位置,在筏板基础上紧贴承重墙布设竖向抬升孔,竖向抬升孔穿透筏板基础,孔底延伸至靠近加固体底部位置;或在筏板基础的外侧布设倾斜向下的抬升孔,孔底延伸至靠近加固体底部位置,并位于承重墙正下方;S4、抬升:抬升孔内同时进行压力注浆,对建筑物的抬升侧进行抬升,抬升时,控制抬升侧建筑物两个拐角的抬升速度,使两个拐角的标高最终同时抬升至与建筑物非抬升侧对应拐角的标高相同的高度。S5、形成加固桩基:在筏板基础上钻出多个桩基孔,钻杆从桩基孔伸入至加固体的底部以下土层中,钻进和/或回退过程中,逐段分层压力注浆,形成连续的桩基;桩基与加固体结合形成桩板加固结构,共同支撑筏板基础及其上部的建筑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通过在筏板底部注浆形成加固体,防止建筑物继续沉降;然后在抬升侧承重墙下方的加固体底部位置进行压力注浆,将建筑物进行速度可控的抬升;加固体作为受力缓冲结构,保护了建筑物在抬升过程中不受二次破坏;抬升侧的两端同时抬升、同时停止,避免了非抬升侧被连带抬起现象,进一步减小了抬升过程对建筑结构的破坏;抬升时注入的浆液与填充土体空隙,进一步加固了承重墙底部土层,有效避免了二次沉降的发生;最后注浆形成加固桩基,与加固体结合形成桩板结构对建筑物进行支撑、加强,防止再次沉降。本专利技术具有整体稳固性好,抬升速度和高度可控、对建筑物破坏小以及防止再次沉降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钻杆在桩基孔中反复循环进行钻进和回退,并进行注浆,在每段土层中均进行两次压力注浆,第一次压力注浆为填充注浆,填充注浆后在钻杆周围形成不规则注浆体;第二次压力注浆在填充注浆形成的不规则注浆体的内部进行,浆液向四周均匀扩散并与土体均匀混合后形成水平截面中心与钻杆中心重合的短圆柱体;上下连续的所有短圆柱体形成加固复合桩基,加固复合桩基与加固体结合形成桩板加固结构,共同支撑筏板基础及其上部的建筑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粉状土、火山灰等为代表的不密实地层,以及杂填土为代表的具有裂隙通道的地层中形成了竖直方向上结构完整,具有很好支撑力的加固复合桩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5中,钻注一体机的钻杆一次性钻至设计深度后,进行填充注浆;注浆达到一定注浆压力并稳定后、或浆液的注入率达到设计要求后,注入的浆液填充钻杆四周土体相对更不密实的区域,并在10s-60s内凝固,形成不规则注浆体;向上回退钻杆,回退长度为L,然后停止回退,继续进行填充注浆;注浆达到一定注浆压力并稳定后、或浆液的注入率达到设计要求后,停止注浆,形成不规则注浆体;钻杆再次向下钻进,前进的长度为回退长度L的一半,然后停止钻进,进行压力注浆;在不规则注浆体范围内,浆液向四周均匀扩散,注浆达到一定压力并稳定后、或浆液的注入率达到设计要求后,浆液与周围土体进行均匀混合,并凝固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短圆柱体,短圆柱体水平截面的中心与注浆管的中心重合;重复进行钻进和回退并注浆,直至加固体的底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以火山灰为代表的不密实地层中形成竖直方向上结构完整,具有很好支撑力的加固复合桩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5中,钻杆钻入至加固体底部以下长度为L,进行填充注浆,注浆达到一定注浆压力并稳定后、或浆液的注入率达到设计要求后,停止注浆;注入的浆液填充钻杆周围土体空隙及贯通的间隙通道或填充钻杆四周土体相对更不密实的区域,并在10s-60s内凝固;凝固后对应形成树根状注浆体或不规则注浆体;向上回退钻杆,回退的长度为钻进长度L的一半,然后停止回退,进行压力注浆;在树根状注浆体或不规则注浆体范围内,浆液向四周均匀扩散,注浆达到一定压力并稳定后、或浆液的注入率达到设计要求后,浆液与周围土体进行均匀混合,并凝固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短圆柱体,短圆柱体水平截面的中心与注浆管的中心重合;重复进行钻进和回退并注浆,直至设计深度;向上拔出钻杆,拔出的同时注入浆液将钻孔填充密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湿陷性黄土和杂填土钻进过程中土体遇水被软化,原有地基强度变小从而引起二次沉降的问题,确保了类似地层中施工加固复合桩基时建筑物的稳定性;同时解决了以湿陷性黄土为代表的不密实地层、和以杂填土为代表的有裂隙的地层中形成竖直方向上结构完整,具有很好支撑力的加固复合桩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5中进行填充注浆和压力注浆时,深度0-20m间的压力值0.5MPa~2.5MPa;20m~30m间压力值2.5MPa~3.5MPa,30m~40m间压力值3.5MPa~4.5MPa,40m~50m间压力值4.5MPa~5.5MPa。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压力状态下可以形成直径大于3米的加固复合桩基,可以将两根加固复合桩基之间的间距增大至8-15米,从而在满足承接来自顶部楼体的荷载的前提下,节约注浆材料,提高施工效率。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加固体内、加固复合桩基顶面与筏板基础底面之间,进行二次压浆,使加固复合桩基的顶端延伸至筏板基础1的底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筏板基础高层建筑物加固抬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布测点:建筑物底部包括筏板基础(1),围绕着建筑物的外墙间隔布设多个测点,根据测点的标高确定出建筑物四个拐角中沉降量大的两点所在的一侧为抬升侧;/nS2、形成加固体(3):在筏板基础(1)的范围内间隔布设有多个垂直于筏板基础(1)的加固注浆孔(31),加固注浆孔(31)内进行压力注浆,在筏板基础(1)下方形成大于筏板厚度的连续完整的加固体(3);/nS3、布设抬升孔(4):在建筑物抬升侧的靠近承重墙(2)两端的位置,在筏板基础(1)上紧贴承重墙(2)布设竖向抬升孔(4),竖向抬升孔(4)穿透筏板基础(1),孔底延伸至靠近加固体(3)底部位置;或在筏板基础(1)的外侧布设倾斜向下的抬升孔(4),孔底延伸至靠近加固体(3)底部位置,并位于承重墙(2)正下方;/nS4、抬升:抬升孔(4)内同时进行压力注浆,对建筑物的抬升侧进行抬升,抬升时,控制抬升侧建筑物两个拐角的抬升速度,使两个拐角的标高最终同时抬升至与建筑物非抬升侧对应拐角的标高相同的高度;/nS5、形成加固桩基:在筏板基础(1)上钻出多个桩基孔(7),钻杆(93)从桩基孔(7)伸入至加固体(3)的底部以下土层中,钻进和/或回退过程中,逐段分层压力注浆,形成连续的加固桩基;加固桩基与加固体(3)结合形成桩板加固结构,共同支撑筏板基础(1)及其上部的建筑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筏板基础高层建筑物加固抬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布测点:建筑物底部包括筏板基础(1),围绕着建筑物的外墙间隔布设多个测点,根据测点的标高确定出建筑物四个拐角中沉降量大的两点所在的一侧为抬升侧;
S2、形成加固体(3):在筏板基础(1)的范围内间隔布设有多个垂直于筏板基础(1)的加固注浆孔(31),加固注浆孔(31)内进行压力注浆,在筏板基础(1)下方形成大于筏板厚度的连续完整的加固体(3);
S3、布设抬升孔(4):在建筑物抬升侧的靠近承重墙(2)两端的位置,在筏板基础(1)上紧贴承重墙(2)布设竖向抬升孔(4),竖向抬升孔(4)穿透筏板基础(1),孔底延伸至靠近加固体(3)底部位置;或在筏板基础(1)的外侧布设倾斜向下的抬升孔(4),孔底延伸至靠近加固体(3)底部位置,并位于承重墙(2)正下方;
S4、抬升:抬升孔(4)内同时进行压力注浆,对建筑物的抬升侧进行抬升,抬升时,控制抬升侧建筑物两个拐角的抬升速度,使两个拐角的标高最终同时抬升至与建筑物非抬升侧对应拐角的标高相同的高度;
S5、形成加固桩基:在筏板基础(1)上钻出多个桩基孔(7),钻杆(93)从桩基孔(7)伸入至加固体(3)的底部以下土层中,钻进和/或回退过程中,逐段分层压力注浆,形成连续的加固桩基;加固桩基与加固体(3)结合形成桩板加固结构,共同支撑筏板基础(1)及其上部的建筑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筏板基础高层建筑物加固抬升方法,其特征在于:钻杆(93)在桩基孔(7)中反复循环进行钻进和回退,并进行注浆,在每段土层中均进行两次压力注浆,第一次压力注浆为填充注浆,填充注浆后在钻杆周围形成不规则注浆体(8);第二次压力注浆在填充注浆形成的不规则注浆体(8)的内部进行,浆液向四周均匀扩散并与土体均匀混合后形成水平截面中心与钻杆中心重合的短圆柱体(61);上下连续的所有短圆柱体(61)形成加固复合桩基(6),加固复合桩基(6)与加固体(3)结合形成桩板加固结构,共同支撑筏板基础及其上部的建筑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筏板基础高层建筑物加固抬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钻注一体机的钻杆(93)一次性钻至设计深度后,进行填充注浆;注浆达到一定注浆压力并稳定后、或浆液的注入率达到设计要求后,注入的浆液填充钻杆(93)四周土体相对更不密实的区域,并在10s-60s内凝固,形成不规则注浆体(8);
向上回退钻杆(93),回退长度为L,然后停止回退,继续进行填充注浆;注浆达到一定注浆压力并稳定后、或浆液的注入率达到设计要求后,停止注浆,形成不规则注浆体(8);
钻杆(93)再次向下钻进,前进的长度为回退长度L的一半,然后停止钻进,进行压力注浆;在不规则注浆体(8)范围内,浆液向四周均匀扩散,注浆达到一定压力并稳定后、或浆液的注入率达到设计要求后,浆液与周围土体进行均匀混合,并凝固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短圆柱体(61),短圆柱体(61)水平截面的中心与注浆管的中心重合;
重复进行钻进和回退并注浆,直至加固体(3)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学栋吴继光崔腾跃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恒祥宏业基础加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