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筏板基础高层建筑物的抬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2498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筏板基础高层建筑物的抬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布测点:围绕着建筑物的外轮廓间隔布设多个测点,根据测点的标高确定出建筑物的抬升侧;形成加固体:在筏板基础的范围内间隔布设有多个垂直于筏板基础的加固注浆孔,加固注浆孔内采用压力注浆在筏板基础下方形成加固体;布设抬升孔:在靠近建筑物抬升侧的两端于筏板基础的外侧布设倾斜向下的抬升孔,孔底延伸至承重墙正下方;抬升:抬升孔内同时压力注浆,对建筑物抬升侧进行抬升,控制抬升侧建筑物两个拐角的抬升速度,使两个拐角的标高最终同时抬升至与建筑物非抬升侧对应拐角的标高相同的高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整体稳固性好,可操作性强,安全可控以及对建筑物破坏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筏板基础高层建筑物的抬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抬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筏板基础高层建筑物的抬升方法。
技术介绍
筏板基础由底板、梁等整体组成。建筑物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弱,常采用砼底板筏板承受建筑物荷载,形成筏基,其整体性好。由于建筑勘察、设计、施工或恶劣天气等原因,建成的建筑物因地基强度不够会出现下沉现象。如果建筑物倾斜值超过允许倾斜值,就会影响正常使用,甚至开裂、破损,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构成威胁,这时需要进行抬升纠偏处理。目前,现有的抬升方法一般采用聚氨酯注浆进行抬升。聚氨酯注浆法是通过向地基中注射聚氨酯泡沫反应原料,通过聚氨酯泡沫反应产生的巨大膨胀压力和胶结作用对加固土体进行充填、渗透、挤密、置换和加固,同时对已发生不均匀沉降的建构筑物进行纠偏。但是由于聚氨酯泡沫产生的膨胀力大小不均匀,所以抬升的高度和速度不易控制,抬升过程容易对建筑物造成二次破坏。所以需要研究一套抬升方法,既能实现筏板基础高层建筑物的抬升,又能减少对建筑物的二次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筏板基础高层建筑物的抬升方法,解决了筏板基础高层建筑物沉降抬升的问题,具有整体稳固性好,抬升速度和高度可控以及减少对建筑物二次破坏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筏板基础高层建筑物的抬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布测点:建筑物底部包括筏板基础,围绕着建筑物的外墙间隔布设多个测点,根据测点的标高确定出建筑物四个拐角中沉降量大的两点所在的一侧为抬升侧;S2、形成加固体:在筏板基础的范围内间隔布设有多个垂直于筏板基础的加固注浆孔,加固注浆孔内进行压力注浆,在筏板基础下方形成大于筏板厚度的连续完整的加固体;S3、布设抬升孔:在建筑物抬升侧的靠近承重墙两端的位置,在筏板基础上紧贴承重墙布设竖向抬升孔,竖向抬升孔穿透筏板基础,孔底延伸至靠近加固体底部位置;或在筏板基础的外侧布设倾斜向下的抬升孔,孔底延伸至靠近加固体底部位置,并位于承重墙正下方;S4、抬升:抬升孔内同时进行压力注浆,对建筑物的抬升侧进行抬升,抬升时,控制抬升侧建筑物两个拐角的抬升速度,使两个拐角的标高最终同时抬升至与建筑物非抬升侧对应拐角的标高相同的高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通过在筏板底部注浆形成加固体,防止建筑物继续沉降;然后在抬升侧承重墙下方的加固体底部位置进行压力注浆,将建筑物进行速度可控的抬升;加固体作为受力缓冲结构,保护了建筑物在抬升过程中不受二次破坏;抬升侧的两端同时抬升、同时停止,避免了非抬升侧被连带抬起现象,进一步减小了抬升过程对建筑结构的破坏;抬升时注入的浆液与填充土体空隙,进一步加固了承重墙底部土层,有效避免了二次沉降的发生;本方案集抬升加固于一体,具有整体稳固性好,可操作性强,安全可控以及对建筑物破坏小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抬升侧沿墙体长度方向、既有抬升孔之间间隔布设有若干个加密抬升孔;所有抬升孔内同时进行压力注浆,对建筑物抬升侧进行抬升,抬升时,控制各抬升点处建筑物承重墙的抬升速度,使建筑物抬升侧的各点逐渐趋于相同的标高,并同时抬升至建筑物非抬升侧的对应位置的标高相同的高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抬升侧两端抬升孔之间的筏板基础底部悬空造成的建筑结构的破坏,保证了抬升过程中及抬升结束后建筑物结构的稳固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填充补强:在阀板基础的中间位置布设补强孔,补强孔的孔底延伸至阀板基础与加固体的结合面处,向补强孔的底端注浆,将所有阀板基础底面与加固体顶面之间的空隙填充密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注浆抬升完成之后,向加固孔内注浆补强,防止建筑物在抬升后,因底部不密实发生二次沉降,对建筑物造成二次破坏。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抬升孔布设在筏板基础的外侧,抬升侧的每个建筑物拐角对应布设两个抬升孔,两个抬升孔分别位于筏板基础相互垂直的两条外轮廓线的外侧;两个抬升孔的孔底分别延伸至相互垂直的两堵承重墙的正下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是拐角处均设置有结构柱,作为抬升受力处,抬升更加可控,对建筑结构的破坏更小,也方便抬升的过程控制;二是通过两个倾斜的抬升孔,使得注入的浆液不断向建筑筏板中间部位堆积,使得抬升效率更高、节约材料;四是两个抬升孔分别延伸至在相互垂直的承重墙的正下方,使得建筑拐角的两面墙同时受力,更好的保护了建筑物结构的内部受力,减小损害。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抬升侧的每个建筑物拐角对应布设两个抬升孔,两个抬升孔分别设置在建筑物拐角的不同边上;一个抬升孔布设在筏板基础的外侧,另一个抬升孔设置在承重墙的内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遇到两座单元楼房相互紧挨,相邻单元之前只留有十几公分的沉降缝,无法在沉降缝处布设抬升孔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抬升时采用间歇式注浆抬升,先注浆抬升一定高度,暂停一段时间注浆,然后再注浆抬升一定高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间歇式注浆抬升,先对建筑物进行抬升,然后暂停,使建筑物内的受力重分布,在建筑物适应抬升后的受力后,再注浆抬升一段高度,避免在抬升时对建筑物造成二次破坏,保证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注浆抬升时对建筑物各个测点进行实时监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控制抬升侧建筑物两个拐角的抬升速度,使两个拐角最终同时抬升至与建筑物非抬升侧的对应拐角标高相同的高度;另一方面对非抬升侧进行监控,观测到异常情况时,能够采取调整抬升速度或停止注浆等措施,确保抬升时建筑物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抬升孔的深度为筏板基础厚度的5-10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确保出浆口与筏板基础底部有足够的缓冲带,避免对筏板基础造成破坏;同时又能兼顾注浆抬升效果且能避免材料浪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2中采用钻注一体机逐段分层进行注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浆一段,即凝固一段,逐层施工,能够降低对地基土层的扰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力注浆采用的浆液为双组分浆液,不同组分的浆液在注浆管或钻杆底部的出浆口压入土体并汇合发生反应并凝固,初凝时间为5-60s。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注浆时,快速凝固的浆液能够及时起到支撑作用,不会因注浆干扰原状土层造成建筑的二次沉降;抬升注浆时,浆液不断从出浆口喷出,快速凝固后的体积不断增大,从而将顶部的结构均匀提升,通过调节注浆压力可以调整抬升速度,抬升安全可控;注浆停止时,抬升即停止,注浆后,土体进行了加强,能够有效防止建筑物二次沉降。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首先通过在筏板底部注浆形成加固体,防止建筑物继续沉降;然后在抬升侧承重墙下方的加固体底部位置进行压力注浆,将建筑物进行速度可控的抬升;加固体作为受力缓冲结构,保护了建筑物在抬升过程中不受二次破坏;抬升侧的两端同时抬升、同时停止,避免了非抬升侧被连带抬起现象,进一步减小了抬升过程对建筑结构的破坏;抬升时注入的浆液与填充土体空隙,进一步加固了承重墙底部土层,有效避免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筏板基础高层建筑物的抬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布测点:建筑物底部包括筏板基础(1),围绕着建筑物的外墙间隔布设多个测点,根据测点的标高确定出建筑物四个拐角中沉降量大的两点所在的一侧为抬升侧;/nS2、形成加固体(3):在筏板基础(1)的范围内间隔布设有多个垂直于筏板基础(1)的加固注浆孔(31),加固注浆孔(31)内进行压力注浆,在筏板基础(1)下方形成大于筏板厚度的连续完整的加固体(3);/nS3、布设抬升孔(4):在建筑物抬升侧的靠近承重墙(2)两端的位置,在筏板基础(1)上紧贴承重墙(2)布设竖向抬升孔(4),竖向抬升孔(4)穿透筏板基础(1),孔底延伸至靠近加固体(3)底部位置;或在筏板基础(1)的外侧布设倾斜向下的抬升孔(4),孔底延伸至靠近加固体(3)底部位置,并位于承重墙(2)正下方;/nS4、抬升:抬升孔(4)内同时进行压力注浆,对建筑物的抬升侧进行抬升,抬升时,控制抬升侧建筑物两个拐角的抬升速度,使两个拐角的标高最终同时抬升至与建筑物非抬升侧对应拐角的标高相同的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筏板基础高层建筑物的抬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布测点:建筑物底部包括筏板基础(1),围绕着建筑物的外墙间隔布设多个测点,根据测点的标高确定出建筑物四个拐角中沉降量大的两点所在的一侧为抬升侧;
S2、形成加固体(3):在筏板基础(1)的范围内间隔布设有多个垂直于筏板基础(1)的加固注浆孔(31),加固注浆孔(31)内进行压力注浆,在筏板基础(1)下方形成大于筏板厚度的连续完整的加固体(3);
S3、布设抬升孔(4):在建筑物抬升侧的靠近承重墙(2)两端的位置,在筏板基础(1)上紧贴承重墙(2)布设竖向抬升孔(4),竖向抬升孔(4)穿透筏板基础(1),孔底延伸至靠近加固体(3)底部位置;或在筏板基础(1)的外侧布设倾斜向下的抬升孔(4),孔底延伸至靠近加固体(3)底部位置,并位于承重墙(2)正下方;
S4、抬升:抬升孔(4)内同时进行压力注浆,对建筑物的抬升侧进行抬升,抬升时,控制抬升侧建筑物两个拐角的抬升速度,使两个拐角的标高最终同时抬升至与建筑物非抬升侧对应拐角的标高相同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筏板基础高层建筑物的抬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抬升侧沿墙体长度方向、原有抬升孔(4)之间间隔布设有若干个加密抬升孔(41);所有抬升孔(4)内同时进行压力注浆,对建筑物抬升侧进行抬升,抬升时,控制各抬升点处建筑物承重墙(2)的抬升速度,使建筑物抬升侧的各点均匀抬升,最终同时抬升至与建筑物非抬升侧对应位置的标高相同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筏板基础高层建筑物的抬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S5、填充补强:在阀板基础(1)的中间位置布设补强孔(5),补强孔(5)的孔底延伸至阀板基础(1)与加固体(3)的结合面处,向补强孔(5)的底端注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学栋吴继光崔腾跃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恒祥宏业基础加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