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砖混结构建筑物空间曲面旋转移位纠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1014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03
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砖混结构建筑物空间曲面旋转移位纠倾方法,涉及建筑物纠倾领域,在建筑物周围开挖环形工作坑,工作坑的边坡外形为球体部分内表面对应的空间曲面结构,并使砖混建筑物的条形基础完全暴露,且均在工作坑范围内;在工作坑的边坡上对应其空间曲面结构铺设旋转移位轨道;针对建筑物任意方向可能产生的整体倾斜,通过三维空间曲面轨道旋转移位实现纠倾,克服了目前二维路径纠倾难以对倾斜方向与主轴布置方向不一致进行纠倾的限制,并且纠倾后可形成对任意方向地震作用力实现隔震的自恢复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砖混结构建筑物空间曲面旋转移位纠倾方法
本公开涉及建筑物纠倾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砖混结构建筑物空间曲面旋转移位纠倾方法。
技术介绍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
技术介绍
,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建筑物纠倾系指建筑物由于地基、基础或建筑物本身的某种原因造成基础不均匀沉降,其上部结构偏离垂直位置而发生倾斜,当建筑物的倾斜程度超过国家有关规范要求、严重影响建筑物安全及正常使用时所采取的以期确保建筑物安全及恢复其正常使用功能的纠倾扶正、加固稳定的措施。建筑物移位是在原建筑物下方设置托换底盘和移位轨道,将建筑物上部结构与原基础截断,在建筑物一侧设置牵引或者顶推装置,将建筑物移至新址的过程。一般建筑物移位技术多是将建筑物沿水平方向移动。专利技术人发现,目前在建筑物倾斜方向上设置圆弧形轨道,并通过旋转移位的方法实现纠倾。但该方法的旋转路径是二维的,其截面形状为圆弧的一部分,适用条件受到限制:只有建筑物倾斜方向和建筑物的竖向构件(柱或墙体)主轴布置方向一致,才能采用该方法;另外,形成的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力方向和建筑物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砖混结构建筑物空间曲面旋转移位纠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在建筑物周围开挖环形工作坑,在工作坑的边坡形成外形为球体部分内表面对应的空间曲面结构;/n开挖工作坑,完全暴露出砖混结构墙体下方的条形基础;/n在条形基础顶部、墙体两侧浇注托换梁,并从两侧夹持墙体并通过连接键与墙体固连,托换梁沿墙体方向平行布置;/n在工作坑的边坡上对应其空间曲面结构铺设旋转移位轨道,在移位轨道与托换梁形成平面相交曲线位置,设置环形曲梁作为托换梁的支撑;/n开挖条形基础下方的土方,使得砖混结构建筑物的荷载由条形基础直接传递给地基转变为通过托换梁、环形曲梁、移位轨道传递给边坡下方的地基;/n在沉降最大方向的边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砖混结构建筑物空间曲面旋转移位纠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建筑物周围开挖环形工作坑,在工作坑的边坡形成外形为球体部分内表面对应的空间曲面结构;
开挖工作坑,完全暴露出砖混结构墙体下方的条形基础;
在条形基础顶部、墙体两侧浇注托换梁,并从两侧夹持墙体并通过连接键与墙体固连,托换梁沿墙体方向平行布置;
在工作坑的边坡上对应其空间曲面结构铺设旋转移位轨道,在移位轨道与托换梁形成平面相交曲线位置,设置环形曲梁作为托换梁的支撑;
开挖条形基础下方的土方,使得砖混结构建筑物的荷载由条形基础直接传递给地基转变为通过托换梁、环形曲梁、移位轨道传递给边坡下方的地基;
在沉降最大方向的边坡顶部布置牵引装置,驱动环形曲梁带动建筑物沿空间曲线移位轨道进行旋转移位,使得上部砖混结构建筑物倾斜率逐渐减小至符合规范后停止;
处理工作坑,完成纠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砖混结构建筑物空间曲面旋转移位纠倾方法,其特征在于,边坡对应球体的球心在建筑物条形基础平面形心的正上方,边坡坡底圆形边沿线是球体与沉降最大条形基础底面位置为标高的水平面的交线,边坡坡底圆形边沿线大于建筑物的对角线长度,控制条形基础均在工作坑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砖混结构建筑物空间曲面旋转移位纠倾方法,其特征在于,沉降最大处开挖至工作坑坡底边沿线标高,其他位置基础开挖至基础底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砖混结构建筑物空间曲面旋转移位纠倾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强张鑫李莹赵庆瑞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建筑大学山东建大工程鉴定加固研究院山东建固特种专业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