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封闭电动三轮车用的悬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3907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封闭电动三轮车用的悬挂机构,包括悬挂盒,悬挂盒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悬挂盒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第一转杆与第一支撑板的一侧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板的另一侧铰接有侧板,侧板的一侧与第二支撑板的一侧铰接,悬挂盒的中部开设有凹槽,悬挂盒通过凹槽与T形支撑块的底部滑动连接,凹槽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压力开关,T形支撑块一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警报器,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全封闭电动三轮车用的悬挂机构,设置第一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和减震弹簧柱,多重减震效果更明显,使用效果更好,设置T形支撑块、压力开关和警报器,超重时会发出警报,提示使用,减少超重对三轮车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封闭电动三轮车用的悬挂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三轮车领域,具体为一种全封闭电动三轮车用的悬挂机构。
技术介绍
全封闭电动三轮车采用高科技复合材料打造车体,其特点有,防腐蚀,耐冲击,重量轻,寿命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业、船舶业、环保业。全封闭电动三轮车车架链接加厚钢材,加之超强钢板减震,完美焊接,玻璃上配有360°电动雨刮器,以确保雨雪天气的安全骑行,全封闭电动三轮车内饰不比一些投机取巧的厂家,敷衍了事,采用的是双面光制作,无接缝,美观程度也随之大大提高,全封闭电动三轮车如此实用,比敞开式电动三轮车的使用范围也随之扩大数倍,使用人群也向大众化靠拢。但是相比敞开式电动三轮车,全封闭电动三轮车的主要用途是载人,相对来说安全系数要求要高,减震性能较好,现有的全封闭电动三轮为了节约成本,基本减震效果差,防车体侧倾能力弱,使用以及载人体验感不佳,同时一般使用者对于承载量无从了解,经常会超出三轮车本身的承载量,长时间的使用会缩短三轮车的使用寿命,没有预防称重超载的提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封闭电动三轮车用的悬挂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但是相比敞开式电动三轮车,全封闭电动三轮车的主要用途是载人,相对来说安全系数要求要高,减震性能较好,现有的全封闭电动三轮为了节约成本,基本减震效果差,防车体侧倾能力弱,使用以及载人体验感不佳,同时一般使用者对于承载量无从了解,经常会超出三轮车本身的承载量,长时间的使用会缩短三轮车的使用寿命,没有预防称重超载的提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封闭电动三轮车用的悬挂机构,包括悬挂盒,所述悬挂盒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悬挂盒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悬挂盒通过第一转杆与第一支撑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另一侧铰接有侧板,所述侧板远离第一支撑板的一侧与第二支撑板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另一侧通过第二转杆与悬挂盒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侧板的一边侧与第一减震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的另一端与悬挂盒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悬挂盒的中部开设有凹槽,所述悬挂盒通过凹槽与T形支撑块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T形支撑块的底端与第二减震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弹簧的另一端与凹槽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凹槽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压力开关,所述T形支撑块一侧的顶部部部固定安装有警报器,所述悬挂盒一边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通过螺栓与安装架的一侧螺纹连接,所述侧板的中部穿插连接有轮轴,所述轮轴的两端通过轴承与车轮转动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T形支撑块一侧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池盒,所述电池盒内部安装有电池,所述警报器通过压力开关与电池电性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T形支撑块为不锈钢一体焊接而成,所述T形支撑块的顶部开设有若干螺纹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安装架另一侧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减震座,所述减震座与减震弹簧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柱的顶部与T形支撑块另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T形支撑块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表面喷涂有润滑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设置第一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和减震弹簧柱,分别对车轮拉伸部位、T形支撑块部位和安装架部位进行缓冲减震,效果更好,同时增设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侧板,当其中一个车轮侧倾时,在悬挂盒的连接作用下,另一侧连接的车轮也会向同方向侧倾,降低车体侧翻的几率,体验效果较好;2、设置T形支撑块、凹槽、压力开关和警报器,安装时T形支撑块是与车架的底部连接的,当车体承重时,T形支撑块会将部分压力通过第二减震弹簧传给压力开关,当承载的压力超过一定值时,压力开关工作控制警报器工作,提示使用者,承重过大,谨慎使用,避免使用者在长时间不知情的情况下超载使用对车体造成损伤,延长了三轮车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面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安装架的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悬挂盒的俯视图。图中:1、悬挂盒;2、T形支撑块;3、警报器;4、电池盒;5、第一支撑板;6、第二支撑板;7、车轮;8、压力开关;9、第一转杆;10、侧板;11、第二转杆;12、第一减震弹簧;13、第二减震弹簧;14、安装架;15、连接座;16、螺栓;17、减震弹簧柱;18、减震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封闭电动三轮车用的悬挂机构,包括悬挂盒1,悬挂盒1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9,悬挂盒1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11,悬挂盒1通过第一转杆9与第一支撑板5的一侧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板5的另一侧铰接有侧板10,侧板10远离第一支撑板5的一侧与第二支撑板6的一侧铰接,第二支撑板6的另一侧通过第二转杆11与悬挂盒1的底部转动连接,侧板10的一边侧与第一减震弹簧1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减震弹簧12的另一端与悬挂盒1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悬挂盒1的中部开设有凹槽,悬挂盒1通过凹槽与T形支撑块2的底部滑动连接,T形支撑块2的底端与第二减震弹簧1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减震弹簧13的另一端与凹槽的底端固定连接,凹槽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压力开关8,T形支撑块2一侧的顶部部部固定安装有警报器3,悬挂盒1一边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座15,连接座15通过螺栓16与安装架14的一侧螺纹连接,侧板10的中部穿插连接有轮轴,轮轴的两端通过轴承与车轮7转动连接,压力开关8的型号为BPK104。优选的,T形支撑块2一侧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池盒4,电池盒4内部安装有电池,警报器3通过压力开关8与电池电性连接,设置电池盒4方便对电池进行更换,设置警报器3用于提示使用者超重使用,会损伤三轮车本体。优选的,T形支撑块2为不锈钢一体焊接而成,T形支撑块2的顶部开设有若干螺纹孔,设置若干螺纹孔便于与其他部件以及车架的安装。优选的,安装架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安装架14另一侧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减震座18,减震座18与减震弹簧柱17的底部固定连接,减震弹簧柱17的顶部与T形支撑块2另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设置减震座18和减震弹簧柱17进一步对T型支撑块和安装架减震。优选的,T形支撑块2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的表面喷涂有润滑油,设置限位块防止T形支撑块2底部滑出凹槽内部,喷涂润滑油使得滑动的效果更好。具体使用时,本专利技术一种全封闭电动三轮车用的悬挂机构,将三轮车车架以及其他设备安装完成后,当三轮车行驶在较为颠簸的道路时,车体会小幅度上下起伏,第一减震弹簧12、第二减震弹簧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封闭电动三轮车用的悬挂机构,包括悬挂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盒(1)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9),所述悬挂盒(1)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11),所述悬挂盒(1)通过第一转杆(9)与第一支撑板(5)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5)的另一侧铰接有侧板(10),所述侧板(10)远离第一支撑板(5)的一侧与第二支撑板(6)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板(6)的另一侧通过第二转杆(11)与悬挂盒(1)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侧板(10)的一边侧与第一减震弹簧(1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弹簧(12)的另一端与悬挂盒(1)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悬挂盒(1)的中部开设有凹槽,所述悬挂盒(1)通过凹槽与T形支撑块(2)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T形支撑块(2)的底端与第二减震弹簧(1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弹簧(13)的另一端与凹槽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凹槽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压力开关(8),所述T形支撑块(2)一侧的顶部部部固定安装有警报器(3),所述悬挂盒(1)一边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座(15),所述连接座(15)通过螺栓(16)与安装架(14)的一侧螺纹连接,所述侧板(10)的中部穿插连接有轮轴,所述轮轴的两端通过轴承与车轮(7)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封闭电动三轮车用的悬挂机构,包括悬挂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盒(1)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9),所述悬挂盒(1)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11),所述悬挂盒(1)通过第一转杆(9)与第一支撑板(5)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5)的另一侧铰接有侧板(10),所述侧板(10)远离第一支撑板(5)的一侧与第二支撑板(6)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板(6)的另一侧通过第二转杆(11)与悬挂盒(1)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侧板(10)的一边侧与第一减震弹簧(1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弹簧(12)的另一端与悬挂盒(1)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悬挂盒(1)的中部开设有凹槽,所述悬挂盒(1)通过凹槽与T形支撑块(2)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T形支撑块(2)的底端与第二减震弹簧(1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弹簧(13)的另一端与凹槽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凹槽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压力开关(8),所述T形支撑块(2)一侧的顶部部部固定安装有警报器(3),所述悬挂盒(1)一边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座(15),所述连接座(15)通过螺栓(16)与安装架(14)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世鹏刘奇刘鹏郝德军柴晶磊黄峰峰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市合众鑫辉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