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驻车气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6231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44
一种驻车气缸,包括缸体,所述缸体的左右两端设有前盖和后盖,所述缸体内设有活塞杆,所述前盖上设有出油口,出油口与回油口之间通过油管进行连通,所述进油口连接外界的储油罐,所述后盖内设有回流通道、注流道和主流道,所述回流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进油口和回油口,所述主流道一端连通回流通道,所述主流道和注流道之间设有至少两条分流道,分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主流道和注流道,所述注流道一端和缸体的内腔连通,所述主流道和回流通道、主流道和分流道之间的三岔口处各设有一个电磁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倒三轮车辆停放时通过电控进行驻车,并且每个电磁阀在制动时消耗的功率较低,线圈不容易烧坏,寿命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驻车气缸
本技术涉及油缸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驻车气缸。
技术介绍
三轮摩托车在生活中较为常见,用于载人载物,激动灵活,而倒三轮摩托车是指车架的前端安装有两个并排的前车轮,后端安装有一个后车轮的摩托车,方向轴通过控制两个前车轮的转向来调整方向,而在摩托车行驶转向过程中,为了避免车辆在向一侧倾斜时导致另一侧的前车轮被提起而脱离地面,倒三轮摩托车的两个前车轮上通常设置有两摇臂。现有技术中的倒三轮摩托车停放时,一种是使用者开启手刹开关,手刹开关通过手刹线和控制片控制手刹泵锁紧手刹片,使得摇臂和车头管无法进行相对转动,从而保证了倒三轮摩托车的车体在停放时不会发生倾斜倒下的情况,保证车架的稳定性。这种驻车方式比较麻烦,需要人工拉动手刹线进行驻车制动,自动化程度低,而且在低速行驶或大幅度拐弯使车架倾斜过大时,无法实现自动锁定车架活动,安全性较差。另一种是通过在车架和摇臂之间设置液压阻尼伸缩油缸,将缸体两端的油口通过油管连接到同一个储油箱上,形成一个液压回路,然后在油管上设置一个电磁阀,在停车时电磁阀通电,封闭油缸的一个油腔,使活塞杆停止运动,使车架和摇臂的位置固定,保持车体平衡,但是这种技术方案在封闭油腔时需要采用的电磁阀功率比较大,线圈发热比较严重,长时间工作后,线圈容易烧坏,造成维修的不便,并且油管和电磁阀的连接处容易漏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驻车气缸,方便车辆停放时通过电控进行驻车,并且每个电磁阀在制动时消耗的功率较低,线圈发热比较小,长时间工作后,线圈不容易烧坏,寿命使用寿命长。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一种驻车气缸,包括缸体,所述缸体的左右两端设有前盖和后盖,所述缸体内设有活塞杆,活塞杆一端与缸体内壁密封滑动连接,活塞杆另一端伸出前盖,所述后盖上设有互相连通的进油口和回油口,所述前盖上设有出油口,出油口与回油口之间通过油管进行连通,所述进油口连接外界的储油罐,其特征是:所述后盖内设有回流通道、注流道和主流道,所述回流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进油口和回油口,所述主流道一端连通回流通道,所述主流道和注流道之间设有至少两条连通的分流道,所述注流道一端和缸体的内腔连通,所述主流道和回流通道、主流道和分流道之间的三岔口处各设有一个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包括先导头和先导头外部的线圈组件,所述先导头内设有可活动的磁石,磁石上连接有阀杆,所述阀杆上设有的阀塞头,所述阀塞头端面上设有油路密封圈,所述主流道和分流道的一端铣有密封平面,密封平面与油路密封圈的端面配合进行密封,所述先导头一端设有阀塞头伸缩孔,所述阀塞头一端设有导柱,导柱配合滑动安装在阀塞头伸缩孔内,所述阀塞头的另一端中心设有导孔,导孔下端与导柱端面之间通过斜孔进行连通,所述阀塞头和其所封闭的孔道之间设有复位弹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倒三轮摩托车停放时,使用者按下驻车按钮开关,驻车按钮开关通过电线控制电磁阀上的线圈组件通电,线圈组件磁力驱动先导头内的磁石移动,磁石通过阀杆推动阀塞头对主流道和两条分流道进行阻断,封闭缸体一端的油腔,使活塞杆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使得前轮摇臂和车头管无法进行相对转动,从而保证了倒三轮摩托车的车体在停放时不会发生倾斜倒下的情况,保证车架的稳定性;倒三轮摩托车行驶时,线圈组件断电,主流道和两条分流道导通,缸体两端的油腔通过油管互相连通,此时驻车气缸相当于一个液压阻尼器,活塞杆可以进行上下伸缩,在车辆拐弯或颠簸路面行驶时起到减震和缓冲的效果,两条分流道的设置使得油路的流量较大,车辆拐弯时更加顺畅,操纵感更好。导柱在可以阀塞头伸缩孔上滑动,使阀塞头运动更平稳,阀塞头上端的油可以通过导孔流到导柱下端面,形成背压,使油路密封圈和密封平面的密封效果更好,活塞杆驻车能力强,复位弹簧位于阀塞头和阀塞头所封闭的孔道之间,线圈组件断电后,阀塞头容易复位,不容易堵塞自锁。为了进一步完善,所述主流道另一端设有堵头。进一步完善,所述油路密封圈的直径大于主流道的直径和分流道的直径。进一步完善,所述阀塞头侧壁上设有弹簧安装卡台。进一步完善,所述导柱与阀塞头伸缩孔之间设有阀杆密封圈,密封效果好。进一步完善,所述后盖侧面设有连通注流道的备用孔,备用孔上设有侧面堵头螺丝。进一步完善,所述回流通道前后贯通后盖,所述注流道和主流道相互平行设置,三个所述电磁阀位于主流道或分流道的轴线方向上,电磁阀不容易受冲击损坏。进一步完善,所述后盖上设有安装孔,方便气缸安装。进一步完善,所述注流道和前盖上分别设有用于连接缸体端部的第一螺纹连接孔和第二螺纹连接孔。本技术有益的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电磁阀封闭驻车油缸一端的油腔,使活塞杆处于静止不动状态,实现摇臂和车头管无法进行相对转动的目的,从而保证了倒三轮摩托车的车体在停放时的平衡,不会发生侧翻,相比于传统通过手刹线和控制片控制手刹泵锁紧手刹片的驻车方式更加先进,更容易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2、本技术结构紧凑,不仅能在车辆行驶时发挥减震和缓冲的作用,还能在停放车辆时发挥驻车制动的作用,车辆前悬挂上不用再安装手刹泵,体积更小,更轻量化;3、驻车油缸的后盖上设有三个电磁阀,分别对主流道和主流道上的两条分流道进行阻断,具有双重密封效果,不容易内漏,对活塞杆的锁止效果更强,而且三个电磁阀分摊的压力小,对电磁阀要求的功率较低,线圈不容易发热,长时间工作后,线圈也不容易烧坏,油缸的寿命更长;4、驻车油缸缸体一端的油腔连通注流道,注流道通过两条分流道和主流道进行连接,油路的流量更大,活塞杆伸缩更顺畅,车辆拐弯不费劲;5、电磁阀阀杆的阀塞头上端的油可以通过导孔流到导柱下端面,形成背压,使油路密封圈和密封平面的密封效果更好,活塞杆驻车能力强,复位弹簧位于阀塞头和阀塞头所封闭的孔道之间,线圈组件断电后,阀塞头容易复位,不容易堵塞自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磁阀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后盖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阀杆和阀塞头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前盖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阀塞头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缸体,2、前盖,21、出油口,22、安装槽,23、第二螺纹连接孔,3、后盖,31、进油口,32、回油口,33、回流通道,34、主流道,341、密封平面,35、注流道,351、第一螺纹连接孔,36、堵头,37、分流道,38、安装孔,39、备用孔,4、活塞杆,5、油管,6、电磁阀,61、先导头,611、阀塞头伸缩孔,62、线圈组件,63、磁石,64、阀杆,65、复位弹簧,66、阀塞头,661、导柱,662、导孔,663、斜孔,664、弹簧安装卡台,665、油路密封圈,666、阀杆密封圈,667、密封圈安装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照附图:本实施例中一种驻车气缸,包括缸体1,所述缸体1的左右两端设有前盖2和后盖3,所述缸体1内设有活塞杆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驻车气缸,包括缸体(1),所述缸体(1)的左右两端设有前盖(2)和后盖(3),所述缸体(1)内设有活塞杆(4),活塞杆(4)一端与缸体(1)内壁密封滑动连接,活塞杆(4)另一端伸出前盖(2),所述后盖(3)上设有互相连通的进油口(31)和回油口(32),所述前盖(2)上设有出油口(21),出油口(21)与回油口(32)之间通过油管(5)进行连通,所述进油口(31)连接外界的储油罐,其特征是:所述后盖(3)内设有回流通道(33)、注流道(35)和主流道(34),所述回流通道(33)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进油口(31)和回油口(32),所述主流道(34)一端连通回流通道(33),所述主流道(34)和注流道(35)之间设有至少两条连通的分流道(37),所述注流道(35)一端和缸体(1)的内腔连通,所述主流道(34)和回流通道(33)、主流道(34)和分流道(37)之间的三岔口处各设有一个电磁阀(6),所述电磁阀(6)包括先导头(61)和先导头(61)外部的线圈组件(62),所述先导头(61)内设有可活动的磁石(63),磁石(63)上连接有阀杆(64),所述阀杆(64)上设有的阀塞头(66),所述阀塞头(66)端面上设有油路密封圈(665),所述主流道(34)和分流道(37)的一端铣有密封平面(341),密封平面(341)与油路密封圈(665)的端面配合进行密封,所述先导头(61)一端设有阀塞头伸缩孔(611),所述阀塞头(66)一端设有导柱(661),导柱(661)配合滑动安装在阀塞头伸缩孔(611)内,所述阀塞头(66)的另一端中心设有导孔(662),导孔(662)下端与导柱(661)端面之间通过斜孔(663)进行连通,所述阀塞头(66)和其所封闭的孔道之间设有复位弹簧(6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驻车气缸,包括缸体(1),所述缸体(1)的左右两端设有前盖(2)和后盖(3),所述缸体(1)内设有活塞杆(4),活塞杆(4)一端与缸体(1)内壁密封滑动连接,活塞杆(4)另一端伸出前盖(2),所述后盖(3)上设有互相连通的进油口(31)和回油口(32),所述前盖(2)上设有出油口(21),出油口(21)与回油口(32)之间通过油管(5)进行连通,所述进油口(31)连接外界的储油罐,其特征是:所述后盖(3)内设有回流通道(33)、注流道(35)和主流道(34),所述回流通道(33)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进油口(31)和回油口(32),所述主流道(34)一端连通回流通道(33),所述主流道(34)和注流道(35)之间设有至少两条连通的分流道(37),所述注流道(35)一端和缸体(1)的内腔连通,所述主流道(34)和回流通道(33)、主流道(34)和分流道(37)之间的三岔口处各设有一个电磁阀(6),所述电磁阀(6)包括先导头(61)和先导头(61)外部的线圈组件(62),所述先导头(61)内设有可活动的磁石(63),磁石(63)上连接有阀杆(64),所述阀杆(64)上设有的阀塞头(66),所述阀塞头(66)端面上设有油路密封圈(665),所述主流道(34)和分流道(37)的一端铣有密封平面(341),密封平面(341)与油路密封圈(665)的端面配合进行密封,所述先导头(61)一端设有阀塞头伸缩孔(611),所述阀塞头(66)一端设有导柱(661),导柱(661)配合滑动安装在阀塞头伸缩孔(611)内,所述阀塞头(66)的另一端中心设有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兴湖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星辰气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