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丝辊的整体调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3612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拉丝辊的整体调节结构,包括下架体,所述下架体上设置有升降式的升降梁,所述升降梁包括沿下架体竖向升降的立梁,两根立梁之间设置有横梁,所述两个立梁之间还设置有拉丝用的拉丝辊,所述下架体的侧壁处设置有对立梁升降进行导向的竖向导槽,所述竖向导槽中设置有对立梁进行驱动的液压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升降梁整个罩在下架体两侧,通过两个L型的导板拼装形成竖向导槽,从而实现升降梁的导向,通过安装翼板便于实现升降驱动,通过在导板中形成的侧导槽与立梁中的滑板相滑动实现双导向结构,通过在导板上设置导向扣板能够对立梁进行限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调节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拉丝辊的整体调节结构
本技术属于板材拉丝领域,具体涉及拉丝辊的整体调节结构。
技术介绍
拉丝工艺是金属制品的一种表面处理工艺,其原理是通过机械摩擦的方式在金属表面摩擦出相应的拉丝纹路,拉丝板材大多作为产品的外观板,操作者或者使用者能够直观的观察到,提升产品整体的感官度,提升产品的整体质感。拉丝一般有以下几种效果:直丝纹、雪花纹、尼龙纹。目前,金属拉丝大多直接选购拉丝机进行板材加工,但是,目前的拉丝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目前,拉丝辊大多是固定在上机体中的,不方便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拉丝辊的整体调节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拉丝辊的整体调节结构,包括下架体,所述下架体上设置有升降式的升降梁,所述升降梁包括沿下架体竖向升降的立梁,两根立梁之间设置有横梁,所述两个立梁之间还设置有拉丝用的拉丝辊,所述下架体的侧壁处设置有对立梁升降进行导向的竖向导槽,所述竖向导槽中设置有对立梁进行驱动的液压缸。更进一步的,所述立梁外壁处设置有翼板,所述翼板中形成通孔,液压缸的缸杆穿过通孔,所述缸杆上设置有两个螺母,两个螺母分别与翼板的上下端相接触。更进一步的,所述竖向导槽由左导板、右导板围合形成,所述左导板、右导板相背设置。更进一步的,所述左导板、右导板均为L型,所述左导板、右导板均包括与下架体相贴合的固定部和与下架体垂直的垂直部,所述固定部中形成通孔,固定螺栓穿过上述通孔拧入到下架体中。更进一步的,所述左导板、右导板的垂直部中形成侧导槽,所述立梁外壁处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插入到侧导槽中且沿侧导槽滑动。更进一步的,所述立梁外壁处设置有锁紧扣板,所述锁紧扣板中形成一个卡槽,所述卡槽扣在立板外壁处,所述滑板固定在上述卡槽中。更进一步的,所述锁紧扣板通过螺栓固定在立梁外壁处,所述锁紧扣板的卡槽中设置有顶丝孔,所述顶丝孔中设置有顶紧滑板的顶丝。更进一步的,所述左导板、右导板的垂直部上设置有导向扣板,所述导向扣板与垂直部之间通过侧螺栓进行固定。本技术中升降梁整个罩在下架体两侧,通过两个L型的导板拼装形成竖向导槽,从而实现升降梁的导向,通过安装翼板便于实现升降驱动,通过在导板中形成的侧导槽与立梁中的滑板相滑动实现双导向结构,通过在导板上设置导向扣板能够对立梁进行限位,本技术结构简单,调节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1下架体2升降梁3安装段4拉丝辊5驱动电机6主动轮7左导板8右导板9竖向导槽10液压缸11翼板12固定螺栓13侧导槽14滑板15从动轮16锁紧扣板17导向扣板18侧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拉丝辊的整体调节结构,包括下架体1,所述下架体1上设置有升降式的升降梁2,所述升降梁2包括沿下架体1竖向升降的立梁,两根立梁之间设置有横梁,所述两个立梁之间还设置有拉丝用的拉丝辊4,所述下架体1的侧壁处设置有对立梁升降进行导向的竖向导槽9,所述竖向导槽9中设置有对立梁进行驱动的液压缸10。所述立梁外壁处设置有翼板11,所述翼板11中形成通孔,液压缸10的缸杆穿过通孔,所述缸杆上设置有两个螺母,两个螺母分别与翼板11的上下端相接触。所述竖向导槽9由左导板7、右导板8围合形成,所述左导板7、右导板8相背设置。所述左导板7、右导板8均为L型,所述左导板7、右导板8均包括与下架体1相贴合的固定部和与下架体1垂直的垂直部,所述固定部中形成通孔,固定螺栓12穿过上述通孔拧入到下架体1中。所述左导板7、右导板8的垂直部中形成侧导槽13,所述立梁外壁处设置有滑板14,所述滑板14插入到侧导槽13中且沿侧导槽13滑动。所述立梁外壁处设置有锁紧扣板16,所述锁紧扣板16中形成一个卡槽,所述卡槽扣在立板外壁处,所述滑板14固定在上述卡槽中。所述锁紧扣板16通过螺栓固定在立梁外壁处,所述锁紧扣板16的卡槽中设置有顶丝孔,所述顶丝孔中设置有顶紧滑板14的顶丝。所述横梁上端设置有驱动电机5,所述驱动电机5的主轴上设置有主动轮6,所述立梁中设置有轴承,拉丝辊4的安装段3插入到轴承内圈中。所述安装段3从轴承内圈中探出,所述安装段3上设置有从动轮15,所述主动轮6、从动轮15上设置有传动用的传动带。所述主动轮6、从动轮15均为齿形轮,所述传动带为齿形带。本技术的又一实施例拉丝辊的整体调节结构,包括下架体1,所述下架体1上设置有升降式的升降梁2,所述升降梁2包括沿下架体1竖向升降的立梁,两根立梁之间设置有横梁,所述两个立梁之间还设置有拉丝用的拉丝辊4,所述下架体1的侧壁处设置有对立梁升降进行导向的竖向导槽9,所述竖向导槽9中设置有对立梁进行驱动的液压缸10。所述立梁外壁处设置有翼板11,所述翼板11中形成通孔,液压缸10的缸杆穿过通孔,所述缸杆上设置有两个螺母,两个螺母分别与翼板11的上下端相接触。所述竖向导槽9由左导板7、右导板8围合形成,所述左导板7、右导板8相背设置。所述左导板7、右导板8均为L型,所述左导板7、右导板8均包括与下架体1相贴合的固定部和与下架体1垂直的垂直部,所述固定部中形成通孔,固定螺栓12穿过上述通孔拧入到下架体1中。所述左导板7、右导板8的垂直部上设置有导向扣板17,所述导向扣板17与垂直部之间通过侧螺栓18进行固定。所述横梁上端设置有驱动电机5,所述驱动电机5的主轴上设置有主动轮6,所述立梁中设置有轴承,拉丝辊4的安装段3插入到轴承内圈中。所述安装段3从轴承内圈中探出,所述安装段3上设置有从动轮15,所述主动轮6、从动轮15上设置有传动用的传动带。所述主动轮6、从动轮15均为齿形轮,所述传动带为齿形带。所述安装段3上还套有套筒,所述套筒一端与立梁相接触,另一端与拉丝辊4的端面相接触,从而使拉丝辊4能够对下架体1上传送的板材进行拉丝作业。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初始状态下,启动液压缸10,液压缸10推动翼板11,从而推动整个升降梁2抬起,拉丝辊4随着升降梁2移动,拉丝辊4与下架体1之间的间距增大。工作状态下,启动液压缸10,液压缸10下拉翼板11,从而拉动整个升降梁2下移,拉丝辊4随着升降梁2移动,拉丝辊4与下架体1之间的间距缩短。在拉丝辊4与板材接触时,停止液压缸10,启动驱动电机6,从而带动拉丝辊4转动,同时板材输送同步进行实现拉丝作业。本技术中升降梁整个罩在下架体两侧,通过两个L型的导板拼装形成竖向导槽,从而实现升降梁的导向,通过安装翼板便于实现升降驱动,通过在导板中形成的侧导槽与立梁中的滑板相滑动实现双导向结构,通过在导板上设置导向扣板能够对立梁进行限位,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拉丝辊的整体调节结构,包括下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架体(1)上设置有升降式的升降梁(2),所述升降梁(2)包括沿下架体(1)竖向升降的立梁,两根立梁之间设置有横梁,所述两个立梁之间还设置有拉丝用的拉丝辊(4),所述下架体(1)的侧壁处设置有对立梁升降进行导向的竖向导槽(9),所述竖向导槽(9)中设置有对立梁进行驱动的液压缸(10)。/n

【技术特征摘要】
1.拉丝辊的整体调节结构,包括下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架体(1)上设置有升降式的升降梁(2),所述升降梁(2)包括沿下架体(1)竖向升降的立梁,两根立梁之间设置有横梁,所述两个立梁之间还设置有拉丝用的拉丝辊(4),所述下架体(1)的侧壁处设置有对立梁升降进行导向的竖向导槽(9),所述竖向导槽(9)中设置有对立梁进行驱动的液压缸(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丝辊的整体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梁外壁处设置有翼板(11),所述翼板(11)中形成通孔,液压缸(10)的缸杆穿过通孔,所述缸杆上设置有两个螺母,两个螺母分别与翼板(11)的上下端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丝辊的整体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导槽(9)由左导板(7)、右导板(8)围合形成,所述左导板(7)、右导板(8)相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丝辊的整体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导板(7)、右导板(8)均为L型,所述左导板(7)、右导板(8)均包括与下架体(1)相贴合的固定部和与下架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仕建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优视津阳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