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SPG聚丙烯立釜加氢系统
本技术涉及SPG聚丙烯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SPG聚丙烯立釜加氢系统。
技术介绍
聚丙烯聚合方法分为本体法和溶剂法,本技术是以丙烯为单体,经催化聚合、脱气、干燥、造粒而成。目前聚丙烯合成中液相本体聚合阶段,首先氢气和液相丙烯混合,两者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到反应釜中,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这种混合反应效果并不理想,效果不好的原因是氢气在液相丙烯中的溶解度比较小,两者并不能充分有效的混合。反而会有轻微的水锤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SPG聚丙烯立釜加氢系统,提高了丙烯的转化率,减少水锤现象发生。所述的一种SPG聚丙烯立釜加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反应器、冷凝器、丙烯凝液罐、第一循环风机及U型弯;所述第一反应器一侧设有物料入口,另一侧设有气体入口和液体入口,且该反应器的顶部设有气体出口和气体入口,所述第一反应器顶部气体出口分为两支路:第一支路为:所述第一反应器顶部气体出口与丙烯凝液罐侧面气体入口由管路连接;第二支路为:所述第一反应器顶部气体出口与冷凝器顶部气体入口、冷凝器顶部气体出口及丙烯凝液罐侧面气体入口由管路连接;所述冷凝器底部液体出口与U型弯一直口由管路连接,所述U型弯另一直口与第一反应器顶部气体入口由管路连接,所述U型弯底部液体出口与第一反应器侧面液体入口连接,丙烯凝液罐顶部气体出口与第一循环风机气体通道及第一反应器侧面气体入口由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循环风机气体出口与第一反应器侧面气体入口主管路之间设有供氢气通入的管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SPG聚丙烯立釜加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反应器(1)、冷凝器(2)、丙烯凝液罐(3)、第一循环风机(4)及U型弯(6);所述第一反应器(1)一侧设有物料入口,另一侧设有气体入口和液体入口,且该反应器的顶部设有气体出口和气体入口,所述第一反应器(1)顶部气体出口分为两支路:第一支路为:所述第一反应器(1)顶部气体出口与丙烯凝液罐(3)侧面气体入口由管路连接;第二支路为:所述第一反应器(1)顶部气体出口与冷凝器(2)顶部气体入口、冷凝器(2)顶部气体出口及丙烯凝液罐(3)侧面气体入口由管路连接;所述冷凝器(2)底部液体出口与U型弯(6)一直口由管路连接,所述U型弯(6)另一直口与第一反应器(1)顶部气体入口由管路连接,所述U型弯(6)底部液体出口与第一反应器(1)侧面液体入口连接,丙烯凝液罐(3)顶部气体出口与第一循环风机(4)气体通道及第一反应器(1)侧面气体入口由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循环风机(4)气体出口与第一反应器(1)侧面气体入口主管路之间设有供氢气通入的管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PG聚丙烯立釜加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反应器(1)、冷凝器(2)、丙烯凝液罐(3)、第一循环风机(4)及U型弯(6);所述第一反应器(1)一侧设有物料入口,另一侧设有气体入口和液体入口,且该反应器的顶部设有气体出口和气体入口,所述第一反应器(1)顶部气体出口分为两支路:第一支路为:所述第一反应器(1)顶部气体出口与丙烯凝液罐(3)侧面气体入口由管路连接;第二支路为:所述第一反应器(1)顶部气体出口与冷凝器(2)顶部气体入口、冷凝器(2)顶部气体出口及丙烯凝液罐(3)侧面气体入口由管路连接;所述冷凝器(2)底部液体出口与U型弯(6)一直口由管路连接,所述U型弯(6)另一直口与第一反应器(1)顶部气体入口由管路连接,所述U型弯(6)底部液体出口与第一反应器(1)侧面液体入口连接,丙烯凝液罐(3)顶部气体出口与第一循环风机(4)气体通道及第一反应器(1)侧面气体入口由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循环风机(4)气体出口与第一反应器(1)侧面气体入口主管路之间设有供氢气通入的管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PG聚丙烯立釜加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器(1)为带搅拌的立式反应釜,且其外部设有加热套。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海明,王崇涛,朱文杰,王金飞,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三江浩嘉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