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PG聚丙烯立釜加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3290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1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SPG聚丙烯立釜加氢系统,涉及SPG聚丙烯制备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反应器、冷凝器、丙烯凝液罐、第一循环风机及U型弯。经氢气压缩机压缩的氢气,与从丙烯凝液罐顶部的气体出口出来的丙烯气体,在第一循环风机气体出口管道混合均匀后进入第一反应器,在第一反应器,预聚釜反应后的物料与混合均匀的气体和液相丙烯充分反应,氢气与第一循环风机出口的丙烯气体混合均匀后进入第一反应器,更容易与反应釜内液相丙烯混合均匀,使丙烯的转化率提高,有效的减少了水锤的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SPG聚丙烯立釜加氢系统
本技术涉及SPG聚丙烯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SPG聚丙烯立釜加氢系统。
技术介绍
聚丙烯聚合方法分为本体法和溶剂法,本技术是以丙烯为单体,经催化聚合、脱气、干燥、造粒而成。目前聚丙烯合成中液相本体聚合阶段,首先氢气和液相丙烯混合,两者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到反应釜中,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这种混合反应效果并不理想,效果不好的原因是氢气在液相丙烯中的溶解度比较小,两者并不能充分有效的混合。反而会有轻微的水锤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SPG聚丙烯立釜加氢系统,提高了丙烯的转化率,减少水锤现象发生。所述的一种SPG聚丙烯立釜加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反应器、冷凝器、丙烯凝液罐、第一循环风机及U型弯;所述第一反应器一侧设有物料入口,另一侧设有气体入口和液体入口,且该反应器的顶部设有气体出口和气体入口,所述第一反应器顶部气体出口分为两支路:第一支路为:所述第一反应器顶部气体出口与丙烯凝液罐侧面气体入口由管路连接;第二支路为:所述第一反应器顶部气体出口与冷凝器顶部气体入口、冷凝器顶部气体出口及丙烯凝液罐侧面气体入口由管路连接;所述冷凝器底部液体出口与U型弯一直口由管路连接,所述U型弯另一直口与第一反应器顶部气体入口由管路连接,所述U型弯底部液体出口与第一反应器侧面液体入口连接,丙烯凝液罐顶部气体出口与第一循环风机气体通道及第一反应器侧面气体入口由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循环风机气体出口与第一反应器侧面气体入口主管路之间设有供氢气通入的管线。所述的一种SPG聚丙烯立釜加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器为带搅拌的立式反应釜,且其外部设有加热套。所述的一种SPG聚丙烯立釜加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器侧面的物料入口与在预聚釜预聚后的物料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的一种SPG聚丙烯立釜加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器顶部气体出口管路与顶部气体入口管路之间设有压力平衡管线。所述的一种SPG聚丙烯立釜加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循环风机,所述丙烯凝液罐顶部气体出口与第二循环风机气体通道及第一反应器侧面气体入口由管路连接,所述第二循环风机气体出口与第一反应器侧面气体入口主管路之间设有供氢气通入的管线。所述的一种SPG聚丙烯立釜加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气为经过氢气压缩机压缩的氢气。所述的一种SPG聚丙烯立釜加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器一侧面分别设有第一浆料出口和第二浆料出口,底部设有第三浆料出口,所述第一浆料出口通过管路与第一卧式搅拌反应釜浆料入口连接;所述第二浆料出口和第三浆料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二卧式搅拌反应釜浆料入口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氢气与丙烯气体混合均匀进入反应釜后,更容易与反应釜内液相丙烯混合均匀,提高了反应活性,使丙烯的转化率提高;2)本技术设计氢气与丙烯气体先混合均匀,再与反应釜内的液相丙烯混合,有效减少水锤现象的发生;3)本技术气相丙烯压力比高速泵出来的液相丙烯的压力低,有利于氢气进入到系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反应器;2-冷凝器;3-丙烯凝液罐;4-第一循环风机;5-第二循环风机;6-U型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不限于所述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SPG聚丙烯立釜加氢系统,包括第一反应器1、冷凝器2、丙烯凝液罐3、第一循环风机4及U型弯6。在预聚釜中温度为常温、聚合压力为2.8-3.1MPa时,丙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聚合反应,催化剂为钛系主催化剂、三乙铝基及硅烷。轻度聚合后,催化剂颗粒内外表面形成聚丙烯外壳,防止进入第一反应器1后,在较高的温度下(68.5℃-70℃)以较高的动力学速度反应,催化剂发生破裂,产生大量细粉。本技术的一种SPG聚丙烯立釜加氢系统,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应器1为立式反应釜,第一反应器1内设有搅拌器,且其外部设有加热套。经氢气压缩机压缩的氢气,与从丙烯凝液罐3顶部的气体出口出来的丙烯气体,在第一循环风机4气体出口管道充分混合,氢气和丙烯气体混合后更容易与反应釜内液相丙烯混合均匀,使丙烯的转化率提高,有效的减少了水锤的现象的发生。混合均匀后进入第一反应器1,在反应温度为68.5℃-70℃,压力为2.8-3.1MPa的条件下,预聚釜反应后的物料与混合均匀的气体和液相丙烯,在搅拌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压力和反应温度可监测并且自动控制。反应结束后,未反应的一部分丙烯气体和氢气进入冷凝器2中冷凝,冷凝液通过U型弯6底部的液体出口返回第一反应器1,循环利用;未反应的另一部分丙烯气体和氢气直接进入丙烯冷凝罐3,主要调节气相丙烯的温度,避免进入循环风机的丙烯气体为液相的丙烯。未冷凝的气体进入丙烯凝液罐3内进行气液分离,冷凝液通过U型弯6底部的液体出口返回第一反应器1,循环利用。本技术的一种SPG聚丙烯立釜加氢系统,U型弯6另一直口与第一反应器1顶部气体入口由管路连接,该管路与第一反应器1顶部气体出口管路之间设有压力平衡管线,使得丙烯冷凝液回流的管线压力与第一反应器1的压力维持平衡。本技术的一种SPG聚丙烯立釜加氢系统,包括第二循环风机5,第二循环风机5为备用循环风机。本技术的一种SPG聚丙烯立釜加氢系统,第一反应器1侧面设有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且底部设有第三出料口,反应生成的聚丙烯於浆容易堵塞出料口,设置三个出料口备用,第一出料口通过管道与第一卧式搅拌反应釜进料口连接,第二出料口和第三出料口通过管道与第二卧式搅拌反应釜进料口连接,反应结束后,聚丙烯於浆依靠自身的压力进入卧式搅拌反应釜,在反应温度为65℃-85℃,压力为2.4-2.6MPa及搅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合成的聚合物粉料及携带的丙烯气体依靠本身的压力离开卧式搅拌反应釜,进入旋风分离器,经气固分离出的聚丙烯粉料,首先在干燥器进行干燥,然后进入汽蒸罐除去尾气,最后经粉料输送风机用氮气输送至料仓包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SPG聚丙烯立釜加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反应器(1)、冷凝器(2)、丙烯凝液罐(3)、第一循环风机(4)及U型弯(6);所述第一反应器(1)一侧设有物料入口,另一侧设有气体入口和液体入口,且该反应器的顶部设有气体出口和气体入口,所述第一反应器(1)顶部气体出口分为两支路:第一支路为:所述第一反应器(1)顶部气体出口与丙烯凝液罐(3)侧面气体入口由管路连接;第二支路为:所述第一反应器(1)顶部气体出口与冷凝器(2)顶部气体入口、冷凝器(2)顶部气体出口及丙烯凝液罐(3)侧面气体入口由管路连接;所述冷凝器(2)底部液体出口与U型弯(6)一直口由管路连接,所述U型弯(6)另一直口与第一反应器(1)顶部气体入口由管路连接,所述U型弯(6)底部液体出口与第一反应器(1)侧面液体入口连接,丙烯凝液罐(3)顶部气体出口与第一循环风机(4)气体通道及第一反应器(1)侧面气体入口由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循环风机(4)气体出口与第一反应器(1)侧面气体入口主管路之间设有供氢气通入的管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PG聚丙烯立釜加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反应器(1)、冷凝器(2)、丙烯凝液罐(3)、第一循环风机(4)及U型弯(6);所述第一反应器(1)一侧设有物料入口,另一侧设有气体入口和液体入口,且该反应器的顶部设有气体出口和气体入口,所述第一反应器(1)顶部气体出口分为两支路:第一支路为:所述第一反应器(1)顶部气体出口与丙烯凝液罐(3)侧面气体入口由管路连接;第二支路为:所述第一反应器(1)顶部气体出口与冷凝器(2)顶部气体入口、冷凝器(2)顶部气体出口及丙烯凝液罐(3)侧面气体入口由管路连接;所述冷凝器(2)底部液体出口与U型弯(6)一直口由管路连接,所述U型弯(6)另一直口与第一反应器(1)顶部气体入口由管路连接,所述U型弯(6)底部液体出口与第一反应器(1)侧面液体入口连接,丙烯凝液罐(3)顶部气体出口与第一循环风机(4)气体通道及第一反应器(1)侧面气体入口由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循环风机(4)气体出口与第一反应器(1)侧面气体入口主管路之间设有供氢气通入的管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PG聚丙烯立釜加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器(1)为带搅拌的立式反应釜,且其外部设有加热套。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海明王崇涛朱文杰王金飞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三江浩嘉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