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品生产用配料混合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底部外壁固定有多个支撑腿,且罐体一侧外壁的底端固定有出料管,所述罐体顶部外壁的两侧均开设有进料口,且进料口的两端内壁均固定有限位座,进料口的位置设置有挡板,两个所述限位座之间的底端固定有底座,且底座顶部外壁的中间位置固定有电子称重器,电子称重器的顶部连接有托板,所述罐体内设置有搅拌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投放物料时,直接利用电子称重器和托板进行固定材料的称重作业,称重完成后直接将托板上的材料推至罐体内,可避免转移路径过长而影响实际投放的量存在大误差,从而保证投放材料的定量效果,保证装置的混合配料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品生产用配料混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食品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食品生产用配料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食品加工,是指直接以农、林、牧、渔业产品为原料进行的谷物磨制、饲料加工、植物油和制糖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以及蔬菜、水果和坚果等食品的加工活动,是广义农产品加工业的一种类型,实际食品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常需要将不同材料进行混合配料。实际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混合配料,是先将不同的材料进行称重进行定量选料后,再将不同材料投放至混合装置的液体内,通过搅拌进行配料混合,但是实际进行配料混合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将固定材料从称重装置移动到混合装置内,在拿取固体材料时,会有碎料难以拿取或在转移的过程中遗失,导致实际投入至混合装置内的材料不够准确,影响混合配料的质量以及后续食品加工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食品生产用配料混合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食品生产用配料混合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底部外壁固定有多个支撑腿,且罐体一侧外壁的底端固定有出料管,所述罐体顶部外壁的两侧均开设有进料口,且进料口的两端内壁均固定有限位座,进料口的位置设置有挡板,两个所述限位座之间的底端固定有底座,且底座顶部外壁的中间位置固定有电子称重器,电子称重器的顶部连接有托板,所述罐体内设置有搅拌机构。优选的,两个所述限位座之间的顶端固定有顶板,且顶板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壁与挡板的外壁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搅拌机构设置有固定件,且固定件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罐体的顶部和底部内壁转动连接,固定件的顶端传动连接有驱动电机,固定件的外壁固定有多个搅拌杆。优选的,所述搅拌杆向着远离固定件的一侧倾斜向上,且搅拌杆远离固定件的一端与罐体的内壁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搅拌杆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多个圆台状结构的导流孔。优选的,所述导流孔的内壁固定有多个锥齿。优选的,所述固定件外壁的底端固定有刮料件,且刮料件的底部与罐体的底部内壁接触滑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装置在罐体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进料口,且进料口的底部固定有底座,底座顶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电子称重器以及与之相适配的托板,托板的顶部呈平面状,在投放物料时,直接利用电子称重器和托板进行固定材料的称重作业,称重完成后直接将托板上的材料推至罐体内,可避免转移路径过长而影响实际投放的量存在大误差,从而保证投放材料的定量效果,保证装置的混合配料效果。2、装置在罐体内设置有转动的固定件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且利用固定件外壁的多个搅拌杆进行混合作业,搅拌杆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圆台状结构的导流孔,使搅拌杆向着靠近导流孔大孔径的一侧转动,使罐体内的液体从导流孔的大孔径一端流向小孔径一端,加快流速提高罐体内的混合效果。3、进一步的,装置在导流孔的倾斜内壁上固定有多个锥齿,利用锥齿可将卡在导流孔位置的固体材料进行破碎作业,可避免造成导流孔的堵塞,且通过破碎固体材料增强装置的混合配料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食品生产用配料混合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食品生产用配料混合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出的一种食品生产用配料混合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食品生产用配料混合装置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罐体、2出料管、3限位座、4底座、5托板、6挡板、7固定件、8搅拌杆、9导流孔、10锥齿、11刮料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1参照图1-2,一种食品生产用配料混合装置,包括罐体1,罐体1的底部外壁固定有多个支撑腿,且罐体1一侧外壁的底端固定有出料管2,罐体1顶部外壁的两侧均开设有进料口,且进料口的两端内壁均固定有限位座3,进料口的位置设置有挡板6,两个限位座3之间的底端固定有底座4,且底座4顶部外壁的中间位置固定有电子称重器,电子称重器的顶部连接有托板5,罐体1内设置有搅拌机构。本技术中,两个限位座3之间的顶端固定有顶板,且顶板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壁与挡板6的外壁滑动连接,挡板6顶部与顶板之间设置有锁止机构,挡板6的两端外壁分别与两个限位座3的外壁滑动连接,搅拌机构设置有固定件7,且固定件7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罐体1的顶部和底部内壁转动连接,固定件7的顶端传动连接有驱动电机,固定件7的外壁固定有多个搅拌杆8;搅拌杆8向着远离固定件7的一侧倾斜向上,且搅拌杆8远离固定件7的一端与罐体1的内壁滑动连接,搅拌杆8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多个圆台状结构的导流孔9。工作原理:在本装置空闲处,将上述中所有驱动件,其指代动力元件、电器件以及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具体连接手段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器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再对电气控制做说明,在投放物料时,直接利用电子称重器和托板5进行固定材料的称重作业,称重完成后直接将托板5上的材料推至罐体1内,可避免转移路径过长而影响实际投放的量存在大误差,从而保证投放材料的定量效果,保证装置的混合配料效果;装置在罐体1内设置有转动的固定件7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且利用固定件7外壁的多个搅拌杆8进行混合作业,搅拌杆8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圆台状结构的导流孔9,使搅拌杆8向着靠近导流孔9大孔径的一侧转动,使罐体1内的液体从导流孔9的大孔径一端流向小孔径一端,加快流速提高罐体1内的混合效果。实施例2参照图3-4,一种食品生产用配料混合装置,导流孔9的内壁固定有多个锥齿10,固定件7外壁的底端固定有刮料件11,且刮料件11的底部与罐体1的底部内壁接触滑动。工作原理:进一步的,装置在导流孔9的倾斜内壁上固定有多个锥齿10,利用锥齿10可将卡在导流孔9位置的固体材料进行破碎作业,可避免造成导流孔9的堵塞,且通过破碎固体材料增强装置的混合配料效果,并利用固定件7底部的刮料件11方便进行出料作业。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品生产用配料混合装置,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底部外壁固定有多个支撑腿,且罐体(1)一侧外壁的底端固定有出料管(2),所述罐体(1)顶部外壁的两侧均开设有进料口,且进料口的两端内壁均固定有限位座(3),进料口的位置设置有挡板(6),两个所述限位座(3)之间的底端固定有底座(4),且底座(4)顶部外壁的中间位置固定有电子称重器,电子称重器的顶部连接有托板(5),所述罐体(1)内设置有搅拌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品生产用配料混合装置,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底部外壁固定有多个支撑腿,且罐体(1)一侧外壁的底端固定有出料管(2),所述罐体(1)顶部外壁的两侧均开设有进料口,且进料口的两端内壁均固定有限位座(3),进料口的位置设置有挡板(6),两个所述限位座(3)之间的底端固定有底座(4),且底座(4)顶部外壁的中间位置固定有电子称重器,电子称重器的顶部连接有托板(5),所述罐体(1)内设置有搅拌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生产用配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限位座(3)之间的顶端固定有顶板,且顶板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壁与挡板(6)的外壁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食品生产用配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设置有固定件(7),且固定件(7)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罐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灵,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英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