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R形气液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32272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1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R形气液分离器,包括R形截面体,R形截面体具有阻挡油雾废气并引导废气流入的第一导流斜壁及引导油雾颗粒聚集分离后的油雾气体流出的第二导流斜壁,第一导流斜壁与第二导流斜壁一端之间断开形成进气口,第一导流斜壁与第二导流斜壁另一端之间通过油液聚集槽体连接并形成宽度小于进气口的槽口,第二导流斜壁的壁面沿其壁面走向分布设有出气孔;设于油雾收集器内通过对油雾废气引流并在引流过程中使油雾废气中的油雾颗粒聚集分离,油雾颗粒聚集分离后的油雾气体再引流到下一环节的静电模块或过滤材料吸附处理,有利于减少油雾收集器静电模块或过滤材料负荷、延长油雾收集器有效运行时长、增强油雾收集器净化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R形气液分离器
本技术属于油雾废气净化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油雾收集器通常以多组静电模块来对油雾颗粒进行静电吸附处理,或者在油雾收集器壳体内的各级处理环节设置过滤材料即过滤器以过滤吸附的方式对油雾颗粒进行吸附处理,在实际运行处理中,静电模块或过滤器担负整个油雾收集器绝大部分油雾颗粒处理任务,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静电模块或过滤器的负载过重,其对油雾颗粒的吸附能力不断减弱,油雾收集器对油雾废气的净化处理效果会不断减弱,油雾收集器有效运行时长变低,需频繁维护、更换过滤材料或静电模块,存在油雾收集效果不稳定的问题,既影响正常生产使用,也耗费了更多的人力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设置于油雾收集器内的对油雾废气进行引流并在引流过程中使油雾废气中的油雾颗粒聚集分离、有利于减少油雾收集器内静电模块或过滤材料负荷、延长油雾收集器有效运行时长、增强油雾收集器净化处理效果的R形气液分离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R形气液分离器,包括R形截面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R形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R形截面体(1),所述R形截面体(1)具有阻挡油雾废气并引导油雾废气流入的第一导流斜壁(2)及引导油雾颗粒聚集分离后的油雾气体流出的第二导流斜壁(3),所述第一导流斜壁(2)与所述第二导流斜壁(3)的一端之间断开形成进气口(4),所述第一导流斜壁(2)与所述第二导流斜壁(3)的另一端之间通过油液聚集槽体(5)连接并形成有宽度小于所述进气口(4)的槽口(6),所述第二导流斜壁(3)的壁面上沿其壁面走向分布设置有出气孔(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R形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R形截面体(1),所述R形截面体(1)具有阻挡油雾废气并引导油雾废气流入的第一导流斜壁(2)及引导油雾颗粒聚集分离后的油雾气体流出的第二导流斜壁(3),所述第一导流斜壁(2)与所述第二导流斜壁(3)的一端之间断开形成进气口(4),所述第一导流斜壁(2)与所述第二导流斜壁(3)的另一端之间通过油液聚集槽体(5)连接并形成有宽度小于所述进气口(4)的槽口(6),所述第二导流斜壁(3)的壁面上沿其壁面走向分布设置有出气孔(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R形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R形截面体(1)至少包括有两个且线型排列,后一个所述R形截面体(1)的所述第二导流斜壁(3)与前一个所述R形截面体(1)的所述第一导流斜壁(2)封闭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R形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R形截面体(1)为环形体,所述R形截面体(1)依次连接形成筒状分离器(8)。


4.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东山瑞泽环保机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