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误挂手动变速器倒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2201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2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防误挂手动变速器倒挡装置,包括倒挡换挡滑块、倒挡换挡轴、一二挡换挡滑块、一二挡换挡轴、三四挡换挡滑块、三四挡换挡轴、五挡换挡滑块、五挡换挡轴、换挡手柄、换挡轴以及换挡杆球,还包括防误挂倒挡电磁阀和控制电路,所述防误挂倒挡电磁阀和倒挡换挡滑块对应设置,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蓄电池、保护电阻、ECU、车速传感器、变速器转速传感器以及导线,所述蓄电池、保护电阻以及ECU通过导线串联成完整的回路,所述车速传感器和变速器转速传感器分别并联设置于蓄电池的正极端和ECU之间,所述防误挂倒挡电磁阀并联设置于蓄电池的负极端和ECU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可靠,具有防误挂倒挡的功能,通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误挂手动变速器倒挡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误挂手动变速器倒挡装置。
技术介绍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要通过不断的改变挡位来适应不同的路况,以保证车辆在较好的状态下行驶。车辆的挡位包含有前进挡、空挡和倒挡,这些挡位的切换都是依靠同一换挡手柄来执行的。车辆在前进的过程中,空挡及前进挡的各挡位之间可以自由切换,而倒挡却不能随意切换,因为切换倒挡后,变速箱输出轴的转动方向将会改变,对于前进时的车辆,突然改变转动方向,会对齿轮产生较大的冲击力进而破坏齿轮及变速箱。但由于只有一个换挡手柄,在换挡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误挂到倒挡的情况,造成变速箱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可靠,具有有效的防误挂倒挡的功能,通用性强的防误挂手动变速器倒挡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误挂手动变速器倒挡装置,包括分别对应设置的倒挡换挡滑块、倒挡换挡轴、一二挡换挡滑块、一二挡换挡轴、三四挡换挡滑块、三四挡换挡轴、五挡换挡滑块、五挡换挡轴、换挡手柄、换挡轴以及换挡杆球,还包括防误挂倒挡电磁阀和控制电路,所述防误挂倒挡电磁阀和倒挡换挡滑块对应设置,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蓄电池、保护电阻、ECU、车速传感器、变速器转速传感器以及导线,所述蓄电池、保护电阻以及ECU通过导线串联成完整的回路,所述车速传感器和变速器转速传感器分别并联设置于蓄电池的正极端和ECU之间,所述防误挂倒挡电磁阀并联设置于蓄电池的负极端和ECU之间。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倒挡换挡滑块一侧设置有一个定位槽与防误挂倒挡电磁阀对应设置。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防误挂倒挡电磁阀包括电磁阀外壳、阀芯、弹簧、电磁线圈以及接线柱。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阀芯的一端设置于电磁阀外壳内与弹簧对应设置,另一端凸出设置于电磁阀外壳外部,所述电磁线圈分隔设置有两个并同样设置于电磁阀外壳内,所述电磁线圈与弹簧通过中间镂空的隔片分隔设置,所述接线柱设置有两个并固定在电磁阀外壳外部与两电磁线圈分别对应连接。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防误挂倒挡电磁阀的阀芯与倒挡换挡滑块的定位槽对应设置。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蓄电池的电压为12V或24V。本专利技术所述为一种防误挂手动变速器倒挡装置,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可靠,具有有效的防误挂倒挡的功能,通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误挂手动变速器倒挡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防误挂倒挡电磁阀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倒挡换挡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误挂手动变速器倒挡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的原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误挂手动变速器倒挡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控制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本专利技术为一种防误挂手动变速器倒挡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分别对应设置的倒挡换挡滑块1、倒挡换挡轴2、一二挡换挡滑块3、一二挡换挡轴4、三四挡换挡滑块5、三四挡换挡轴6、五挡换挡滑块7、五挡换挡轴8、换挡手柄9、换挡轴10、换挡杆球11、防误挂倒挡电磁阀12以及控制电路,具体的,倒挡换挡滑块1、一二挡换挡滑块3、三四挡换挡滑块5以及五挡换挡滑块7均呈凹形结构设置,换挡手柄9、换挡轴10以及换挡杆球11自上而下一体式结构设置且换挡杆球11与倒挡换挡滑块1、一二挡换挡滑块3、三四挡换挡滑块5以及五挡换挡滑块7的凹形结构对应设置。其中,结合图2-图3所示,所述防误挂倒挡电磁阀12和倒挡换挡滑块1对应设置,所述防误挂倒挡电磁阀12包括电磁阀外壳13、阀芯14、弹簧15、电磁线圈16以及接线柱17。所述阀芯14的一端设置于电磁阀外壳13内与弹簧15对应设置,另一端凸出设置于电磁阀外壳13外部。所述电磁线圈16分隔设置有两个并同样设置于电磁阀外壳13内,所述电磁线圈16与弹簧15通过中间镂空的隔片18分隔设置,避免出现相互影响的情况。所述接线柱17设置有两个并固定在电磁阀外壳13外部与两电磁线圈16分别对应连接,当电磁线圈16通电后吸附阀芯14。所述倒挡换挡滑块1一侧设置有一个定位槽19与防误挂倒挡电磁阀12的阀芯14对应设置,当阀芯14被电磁线圈16通电吸附后,倒挡换挡滑块1可进行挂挡操作。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蓄电池20、保护电阻21、ECU22、车速传感器23、变速器转速传感器24以及导线25,所述蓄电池20、保护电阻21以及ECU22通过导线25串联成完整的回路。所述蓄电池20的电压为12V或24V,用于提供电路的供电。所述车速传感器23和变速器转速传感器24分别并联设置于蓄电池20的正极端和ECU22之间,所述防误挂倒挡电磁阀12并联设置于蓄电池20的负极端和ECU22之间,车速传感器23和变速器转速传感器24分别用于对ECU22发送信号,使得ECU22控制防误挂倒挡电磁阀12的通电或闭电。当汽车前进时,车速传感器或变速器转速传感器向ECU发送汽车前进速度或变速器转速信号,ECU不给防误挂倒挡电磁阀通电,防误挂倒挡电磁阀不通电,防误挂倒挡电磁阀的阀芯在弹簧的作用下锁死倒挡滑块,驾驶员无法通过换挡杆、换挡手柄和换挡杆球对变速器倒挡换挡滑块进行挂挡操作,变速器无法挂入倒挡;当汽车停车后,车速传感器或变速器转速传感器向ECU发送停车信号,ECU则给防误挂倒挡电磁阀通电,防误挂倒挡电磁阀通电,阀芯在电磁线圈吸力作用下缩回,倒挡滑块克服弹簧力的作用松开倒挡滑块,驾驶员可以通过换挡手柄、换挡轴以及换挡杆球对倒挡换挡滑块进行挂挡操作,顺利挂倒挡。本专利技术为一种防误挂手动变速器倒挡装置,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可靠,具有有效的防误挂倒挡的功能,通用性强。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误挂手动变速器倒挡装置,包括分别对应设置的倒挡换挡滑块、倒挡换挡轴、一二挡换挡滑块、一二挡换挡轴、三四挡换挡滑块、三四挡换挡轴、五挡换挡滑块、五挡换挡轴、换挡手柄、换挡轴以及换挡杆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误挂倒挡电磁阀和控制电路,所述防误挂倒挡电磁阀和倒挡换挡滑块对应设置,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蓄电池、保护电阻、ECU、车速传感器、变速器转速传感器以及导线,所述蓄电池、保护电阻以及ECU通过导线串联成完整的回路,所述车速传感器和变速器转速传感器分别并联设置于蓄电池的正极端和ECU之间,所述防误挂倒挡电磁阀并联设置于蓄电池的负极端和ECU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误挂手动变速器倒挡装置,包括分别对应设置的倒挡换挡滑块、倒挡换挡轴、一二挡换挡滑块、一二挡换挡轴、三四挡换挡滑块、三四挡换挡轴、五挡换挡滑块、五挡换挡轴、换挡手柄、换挡轴以及换挡杆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误挂倒挡电磁阀和控制电路,所述防误挂倒挡电磁阀和倒挡换挡滑块对应设置,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蓄电池、保护电阻、ECU、车速传感器、变速器转速传感器以及导线,所述蓄电池、保护电阻以及ECU通过导线串联成完整的回路,所述车速传感器和变速器转速传感器分别并联设置于蓄电池的正极端和ECU之间,所述防误挂倒挡电磁阀并联设置于蓄电池的负极端和ECU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误挂手动变速器倒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挡换挡滑块一侧设置有一个定位槽与防误挂倒挡电磁阀对应设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良芹
申请(专利权)人:沙洲职业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