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肿瘤靶向给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1703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2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肿瘤靶向给药系统,将抗肿瘤药物溶于有机溶剂后,加入药物载体,涡旋使溶解,得到混合液,搅拌下将混合液滴入pH值为7.4的PBS缓冲液中,搅拌40‑80min后,冰浴超声20‑40min,然后用纯水透析过夜,将透析内液离心,取上清液用0.8μm的水膜过滤,得到载药纳米胶束,将其稀释至抗肿瘤药物的给药浓度后,加入引经药,使抗肿瘤药物与引经药的摩尔浓度比为(1~10):1,混匀后,得到肿瘤靶向给药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引经药桔梗与纳米胶束联合,操作简单,制得的肿瘤靶向给药系统具有很好的疗效,提高了抗肿瘤药物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和抗肿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肿瘤靶向给药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肿瘤靶向给药系统,属于医药

技术介绍
肿瘤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疾病之一。在肿瘤治疗中发展最快的是药物治疗,它已成为当今临床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化学药物抗肿瘤治疗时存在肿瘤细胞的耐药性和细胞毒抗肿瘤药物及制剂的毒副作用问题,这是造成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药剂学解决策略是研究发展靶向制剂,使得进入体内的药物尽可能多地聚集在肿瘤组织并有效进入肿瘤细胞内,降低对正常细胞、组织或器官功能的影响,从而达到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的目的。虽然,纳米靶向制剂在抗肿瘤药物制剂研究取得一定的成功,但是目前纳米制剂靶向效果还有待提高。目前纳米靶向制剂靶向策略主要有(1)被动靶向制剂,通过选择或合成载体材料,制备合适粒径的纳米制剂,依赖EPR效应实现靶向作用;(2)主动靶向制剂,一般采用靶向配体修饰纳米材料,依赖靶向配体导向作用而实现靶向;(3)物理化学靶向制剂,通过设计特定的载体材料和结构,使其能够响应于某些物理或化学条件而释放药物,实现靶向目的,如常用的磁、温度和pH敏感靶向制剂等。由此可见目前靶向制剂的设计主要是基于载体材料本身进行的改进,虽然取得一定的靶向效果,但在靶向制剂设计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更进一步提高靶向效果,其靶向载体的设计越来越复杂,使制剂生产难度增加,给制剂的稳定性带来不确定因素。引经药,又称引药、引经报使药。中医理论认为,引经药是指在处方中起向导作用,能引领其它药物直达病所或对机体某经络或脏腑有特殊作用的药物。此理论起源于张元素《珍珠囊》,他认为“取各药性之长,使之各归其经,则力专效宏。”引经是在归经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同时与配伍理论相结合,是中医药理论的一大特色。通过恰当地配伍引经药,改变复方中其它中药的作用方向或部位,协调各药共同趋向病所,使药力定向发挥作用,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随着中医药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研究表明,中药引经理论与现代靶向给药有相似之处,即可提高药物在靶部位的分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纳米靶向制剂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肿瘤靶向给药系统。技术方案一种肿瘤靶向给药系统,包括如下制备步骤:(1)将抗肿瘤药物溶于有机溶剂后,加入药物载体,涡旋使溶解,得到混合液,搅拌下将混合液滴入pH值为7.4的PBS缓冲液中,搅拌40-80min后,冰浴超声20-40min,然后用纯水透析过夜,将透析内液离心,取上清液用0.8μm的水膜过滤,得到载药纳米胶束;(2)将载药纳米胶束稀释至抗肿瘤药物的给药浓度后,加入引经药,使抗肿瘤药物与引经药的摩尔浓度比为(1~10):1,混匀后,得到肿瘤靶向给药系统。步骤(1)中,所述抗肿瘤药物选自盐酸阿霉素、紫杉醇、环磷酰胺、顺铂、表柔比星、柔红霉素、羟喜树碱或长春新碱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DMF)或二甲基亚砜(DMSO)。进一步,步骤(1)中,所述药物载体选自聚乙二醇-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乳酸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步骤(1)中,所述抗肿瘤药物与药物载体的重量比为1:(4~8)。进一步,步骤(1)中,所述离心的转速为3000~3500r/min,离心时间为8~12min。进一步,步骤(2)中,所述引经药选自桔梗皂苷D、桔梗总皂苷、桔梗皂苷E或桔梗皂苷D3中的任意一种,更优选为桔梗皂苷D。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肿瘤靶向给药系统,首先将抗肿瘤药物负载到药物载体上,制得纳米胶束,然后往纳米胶束中加入引经药,混匀后得到肿瘤靶向给药系统。本专利技术采用引经药桔梗与纳米胶束联合,提高了抗肿瘤药物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和抗肿瘤效果,同时避免了使用传统方法对载体材料进行复杂的修饰而带来的制剂质量难以控制和难以产业化生产的问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肿瘤靶向给药系统,包括如下制备步骤:(1)将2.5mg盐酸阿霉素(DOX·HCL)溶于1mL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加入10μL三乙胺用于脱盐酸,室温搅拌过夜,然后加入10mg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EG2k-PCL2k),涡旋使溶解,得到混合液,搅拌下将混合液滴入3mLpH值为7.4的PBS缓冲液中,搅拌60min后,冰浴超声30min,然后用纯水透析过夜,将透析内液离心(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用0.8μm的水膜过滤,得到载药纳米胶束;(2)将载药纳米胶束稀释至阿霉素浓度为10μmol/L,加入引经药桔梗皂苷D,使桔梗皂苷D浓度为5μmol/L,即阿霉素与引经药桔梗皂苷D的摩尔浓度比为2:1,混匀后,得到肿瘤靶向给药系统。对比例1一种载药纳米胶束,制备方法为:将2.5mg盐酸阿霉素(DOX·HCL)溶于1mL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加入10μL三乙胺,室温搅拌过夜,然后加入10mg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EG2k-PCL2k),涡旋使溶解,得到混合液,搅拌下将混合液滴入3mLpH值为7.4的PBS缓冲液中,搅拌60min后,冰浴超声30min,然后用纯水透析过夜,将透析内液离心(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用0.8μm的水膜过滤,得到载药纳米胶束,该载药纳米胶束中,阿霉素浓度为1mmol/L。细胞毒实验:实验方法:将对比例1的载药纳米胶束用培养基分别稀释成阿霉素浓度为0.368、1.84、9.2、18.4和36.8μmol/L的载药纳米胶束溶液,作为实验组A;往阿霉素浓度为0.368、1.84、9.2、18.4和36.8μmol/L的载药纳米胶束溶液中分别加入桔梗皂苷D,使桔梗皂苷D浓度均为5μmol/L,作为实验组B;取对数生长期A549细胞(由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提供),以细胞密度1.0×104/孔铺于96孔板;培养24h后,弃去原培养基,分别加入实验组A和实验组B的胶束溶液,每孔加200μL,以未处理的细胞为对照组,并设置空白调零组,避光孵育24h;每孔加入20μLMTT(5mg/mL),避光孵育4h;吸去上清液,每孔加入150μLDMSO,摇床震荡10min,充分溶解。用酶标仪于490nm处测定吸光度值(OD值)并计算增殖抑制率:抑制率(%)=1-(OD实验组-OD空白组)/(OD对照组-OD空白组)×100%实验结果见表1:表1由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B显著提高了细胞毒性。实施例2一种肿瘤靶向给药系统,包括如下制备步骤:(1)将1mg盐酸阿霉素(DOX·HCL)溶于1mL二甲基亚砜(DMSO)中,加入10μL三乙胺用于脱盐酸,室温搅拌过夜,然后加入6mg聚乙二醇-聚乳酸(PEG2K-PDLLA2K),涡旋使溶解,得到混合液,搅拌下将混合液滴入2mLpH值为7.4的PBS缓冲液中,搅拌60min后,冰浴超声30min,然后用纯水透析过夜,将透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肿瘤靶向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制备步骤:/n(1)将抗肿瘤药物溶于有机溶剂后,加入药物载体,涡旋使溶解,得到混合液,搅拌下将混合液滴入pH值为7.4的PBS缓冲液中,搅拌40-80min后,冰浴超声20-40min,然后用纯水透析过夜,将透析内液离心,取上清液用0.8μm的水膜过滤,得到载药纳米胶束;/n(2)将载药纳米胶束稀释至抗肿瘤药物的给药浓度后,加入引经药,使抗肿瘤药物与引经药的摩尔浓度比为(1~10):1,混匀后,得到肿瘤靶向给药系统;/n步骤(1)中,所述抗肿瘤药物选自盐酸阿霉素、紫杉醇、环磷酰胺、顺铂、表柔比星、柔红霉素、羟喜树碱或长春新碱中的任意一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肿瘤靶向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1)将抗肿瘤药物溶于有机溶剂后,加入药物载体,涡旋使溶解,得到混合液,搅拌下将混合液滴入pH值为7.4的PBS缓冲液中,搅拌40-80min后,冰浴超声20-40min,然后用纯水透析过夜,将透析内液离心,取上清液用0.8μm的水膜过滤,得到载药纳米胶束;
(2)将载药纳米胶束稀释至抗肿瘤药物的给药浓度后,加入引经药,使抗肿瘤药物与引经药的摩尔浓度比为(1~10):1,混匀后,得到肿瘤靶向给药系统;
步骤(1)中,所述抗肿瘤药物选自盐酸阿霉素、紫杉醇、环磷酰胺、顺铂、表柔比星、柔红霉素、羟喜树碱或长春新碱中的任意一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肿瘤靶向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亚砜。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继辉张倩倩鲍健威段体杰何雨婷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