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发动机皮带张紧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0992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汽车发动机皮带张紧轮,包括基座,轴承,皮带轮和保护盖,所述基座截面呈“凸”形,基座与轴承内圈过渡配合连接,其中轴承外圈与皮带轮内孔为过盈配合连接,在轴承内圈和外圈之间设置滚珠和轴承保持架;所述皮带轮上设置多个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环向设置,所述第一穿孔贯穿皮带轮的厚度方向两侧,所述皮带轮的外周表面设置环形嵌槽,所述环形嵌槽表面设置镀镍层;所述环形嵌槽的凹陷内部设置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与第一穿孔贯通;所述皮带轮厚度方向两侧均设置镀铜层。本实用新设计新颖,整体皮带紧张轮结构紧凑,设计的穿孔和斜孔有利于润滑,同时,轴承整体具有有效的防锈能力,具有抗腐蚀,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发动机皮带张紧轮
技术属于发动机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皮带张紧轮。
技术介绍
汽车发动机皮带轮包括基座,轴承,皮带轮和保护盖,其中轴承为主要的滚动结构,其中皮带轮表面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锈蚀的现象,一般需要通过润滑油涂抹,由于皮带轮表面具有环形嵌槽其间隙较为小,不容易得到有效润滑,为此,本方案特申请此专利技术创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皮带张紧轮,可以改善以上的不足。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皮带张紧轮,包括基座,轴承,皮带轮和保护盖,所述基座截面呈“凸”形,基座与轴承内圈过渡配合连接,其中轴承外圈与皮带轮内孔为过盈配合连接,在轴承内圈和外圈之间设置滚珠和轴承保持架,所述滚珠与轴承内圈之间存在0.04~0.06mm活动间隙,由于孔隙较小,可以避免灰尘进入;所述保护盖与基座为过盈配合,保护盖外周与皮带轮内圈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皮带轮上设置多个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环向设置,所述第一穿孔贯穿皮带轮的厚度方向两侧,所述皮带轮的外周表面设置环形嵌槽,所述环形嵌槽表面设置镀镍层,镀镍层可以起到有效防锈作用,其厚度小于0.2mm,所述镀镍层上涂覆有防锈油脂层,所述环形嵌槽的凹陷内部设置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与第一穿孔贯通;所述第一穿孔贯两端设置封堵条,制作的时候通过电钻凿孔,然后在第一穿孔的两端钉入封堵条,注意设计的时候第一穿孔的位置一定位于环形嵌槽凹陷位置的下方,然后在环形嵌槽凹陷部凿孔贯通第一穿孔,所述皮带轮厚度方向两侧均设置镀铜层,在皮带轮厚度方向一侧设置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斜向孔,所述斜向孔的末端与第一穿孔贯通,对于斜向孔采用同样封堵方式,设计凹槽目的用于喷油嘴的搁置,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对环形嵌槽内注入润滑油。进一步的,所述斜向孔的内径从凹槽向第一穿孔方向逐渐缩小。进一步的,所述封堵条为铝锭或者铜锭。进一步的,所述基座轴孔内壁设置O形橡胶圈,其中轴孔内径为直径为22~54mm。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盖为碳素结构钢制成。进一步的,所述滚珠表面设置疏水纳米二氧化硅层,可以起到有效的防水作用,同时兼具润滑作用。进一步的,所述的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表面均涂覆有保护膜,采用黑色磷化特殊工艺,形成氧化膜,增强其抗氧化性。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盖上涂有防锈漆。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穿孔内填充润滑油。本实用新设计新颖,整体皮带紧张轮结构紧凑,设计的穿孔和斜孔有利于润滑,同时,轴承整体具有有效的防锈能力,具有抗腐蚀,能延长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1图中A处放大图。图3为1图中B处放大图。图示:1基座、2皮带轮、3轴承、31滚珠、32轴承保持架、33轴承内圈、34轴承外圈、4保护盖、5第一穿孔、6第二穿孔、7形嵌槽、8环齿、9封堵条、10斜向孔、11镀铜层、12镀镍层、13凹槽、14O形橡胶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3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皮带张紧轮,包括基座1,轴承3,皮带轮2和保护盖4,所述基座1截面呈“凸”形,基座1与轴承内圈33过渡配合连接,其中轴承外圈34与皮带轮2内孔为过盈配合连接,在轴承内圈33和外圈之间设置滚珠31和轴承保持架32,所述滚珠与轴承内圈之间存在0.04~0.06mm活动间隙;所述保护盖与基座为过盈配合,保护盖4外周与皮带轮2内圈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皮带轮上设置多个第一穿孔5,所述第一穿孔5环向设置,所述第一穿孔5贯穿皮带轮2的厚度方向两侧,所述皮带轮2的外周表面设置环形嵌槽7,具有多个环齿8,所述环形嵌槽表面设置镀镍层12,镀镍层可以起到有效防锈作用,其厚度小于0.2mm,所述镀镍层上涂覆有防锈油脂层,所述环形嵌槽的凹陷内部设置第二穿孔6,所述第二穿孔与第一穿孔贯通;所述第一穿孔5贯两端设置封堵条9,制作的时候通过电钻凿孔,然后在第一穿孔5的两端钉入封堵条9,注意设计的时候第一穿孔5的位置一定位于环形嵌槽凹陷位置的下方,然后在环形嵌槽凹陷部凿孔贯通第一穿孔5,所述皮带轮2厚度方向两侧均设置镀铜层11,在皮带轮2厚度方向一侧设置凹槽13,所述凹槽13内设置斜向孔10,所述斜向孔10的末端与第一穿孔贯通,对于斜向孔10采用同样封堵方式,设计凹槽13目的用于喷油嘴的搁置。前述的斜向孔10的内径从凹槽13向第一穿孔5方向逐渐缩小。前述的封堵条为铝锭或者铜锭。前述的基座轴孔内壁设置O形橡胶圈14,其中轴孔内径为直径为22~54mm。前述的保护盖4为碳素结构钢制成。前述的滚珠31表面设置疏水纳米二氧化硅层,可以起到有效的防水作用,同时兼具润滑作用。前述的的轴承外圈34和轴承内圈33表面均涂覆有保护膜,采用黑色磷化特殊工艺,形成氧化膜,增强其抗氧化性。前述的保护盖4上涂有防锈漆。前述的第一穿孔内填充润滑油,润滑油的进入可以通过油枪,油枪抵住凹槽,通过斜向孔注入,然后润滑油能够进入第一穿孔,最终进入第一穿孔,填充在环形嵌槽内,实现充分涂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发动机皮带张紧轮,包括基座,轴承,皮带轮和保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截面呈“凸”形,基座与轴承内圈过渡配合连接,其中轴承外圈与皮带轮内孔为过盈配合连接,在轴承内圈和外圈之间设置滚珠和轴承保持架,所述滚珠与轴承内圈之间存在0.04~0.06mm活动间隙;所述保护盖与基座为过盈配合;所述皮带轮上设置多个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环向设置,所述第一穿孔贯穿皮带轮的厚度方向两侧,所述皮带轮的外周表面设置环形嵌槽,所述环形嵌槽表面设置镀镍层,所述镀镍层上涂覆有防锈油脂层,所述环形嵌槽的凹陷内部设置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与第一穿孔贯通;所述第一穿孔贯两端设置封堵条,所述皮带轮厚度方向两侧均设置镀铜层,在皮带轮厚度方向一侧设置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斜向孔,所述斜向孔的末端与第一穿孔贯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发动机皮带张紧轮,包括基座,轴承,皮带轮和保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截面呈“凸”形,基座与轴承内圈过渡配合连接,其中轴承外圈与皮带轮内孔为过盈配合连接,在轴承内圈和外圈之间设置滚珠和轴承保持架,所述滚珠与轴承内圈之间存在0.04~0.06mm活动间隙;所述保护盖与基座为过盈配合;所述皮带轮上设置多个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环向设置,所述第一穿孔贯穿皮带轮的厚度方向两侧,所述皮带轮的外周表面设置环形嵌槽,所述环形嵌槽表面设置镀镍层,所述镀镍层上涂覆有防锈油脂层,所述环形嵌槽的凹陷内部设置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与第一穿孔贯通;所述第一穿孔贯两端设置封堵条,所述皮带轮厚度方向两侧均设置镀铜层,在皮带轮厚度方向一侧设置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斜向孔,所述斜向孔的末端与第一穿孔贯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皮带张紧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孔的内径从凹槽向第一穿孔方向逐渐缩小。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遵洋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华马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