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救生圈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0476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船舶救生圈固定装置,涉及船舶救生技术领域。该船舶救生圈固定装置,包括安装板,安装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空心腔,空心腔的右侧壁插接有排气管,且空心腔的外壁插接有连通管和出气管,且连通管远离空心腔的一端套接有竖筒,且竖筒的外表面套接有固定板。该船舶救生圈固定装置,通过使活动杆进行移动,从而使固定夹可以对救生圈进行固定,同时通过设置空气腔、排气管和弹簧,通过打开排气管,然后第二密封板可以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进一步的可以使支撑筒中的气体从排气筒中排出来,从而解决了船舶行驶过程中由于风浪影响造成船体摇晃,使得摇晃过程中救生圈与船体产生碰撞摩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救生圈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船舶救生
,具体为一种船舶救生圈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救生圈是指水上救生设备的一种,通常由软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较小的轻型材料制成,外面包上帆布、塑料等。救生圈能够在危难时刻救护船员和旅客的性命,救生圈通常通过挂钩悬挂摆放船舶侧壁等易拿取的地方。在船舶行驶过程中由于风浪影响造成船体摇晃,使得摇晃过程中救生圈与船体产生碰撞摩擦,不仅影响救生圈的使用寿命,同时存在救生圈掉落丢失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船舶救生圈固定装置,解决了以上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船舶救生圈固定装置,包括安装板,安装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空心腔,空心腔的右侧壁插接有排气管,且空心腔的外壁插接有连通管和出气管,且连通管远离空心腔的一端套接有竖筒,且竖筒的外表面套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在安装板的右侧面上,连通管位于竖筒和空心腔之间的外表面插接有第一单向阀,竖筒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密封板,且第一密封板的外表面与竖筒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一密封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推杆,且推杆向上移动贯穿竖筒的上壁,竖筒的外表面位于第一密封板下方的位置插接有进气管,且进气管位于竖筒外部的位置安装有第二单向阀。出气管远离空心腔的一端套接有支撑筒,且支撑筒的外表面套接有弧形板,且弧形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在安装板的左侧面上,且支撑筒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密封板,且第二密封板的外表面与支撑筒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二密封板远离出气管的一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杆,且活动杆向支撑筒远离出气管的一端延伸至支撑筒的外部,且活动杆位于支撑筒内部一端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且弹簧的两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密封板与支撑筒的内壁上,活动杆位于支撑筒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夹。优选的,出气管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出气管以空心腔的圆心为圆心呈圆形阵列分布。优选的,第一密封板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密封圈,且第一密封圈的外表面与竖筒的内壁滑动连接。优选的,第二密封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圈,且第二密封圈的外表面与支撑筒的内壁滑动连接。优选的,竖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环形挡板,且环形挡板的内径小于第一密封板的直径。优选的,推杆位于竖筒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按压板,且安装板的直径大于竖筒的直径。(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船舶救生圈固定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船舶救生圈固定装置,通过设置竖筒、推杆、第一密封板、连通管、进气管、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进一步的通过推杆的移动可以使第一密封板进行向上移动,从而可以使气体从进气管进入到竖筒中,然后第一密封板向下移动的时候可以使气体进入到连通管中,然后通过设置空心腔、出气管和支撑筒,进一步的通过第一密封板的向下移动可以使气体从经过空气腔和出气筒从而进入到支撑筒中,然后通过设置第二密封板、活动杆和固定夹,通过使气体进入到支撑筒中,从而可以使第二密封板移动,进一步的可以使活动杆进行移动,从而使固定夹可以对救生圈进行固定,同时通过设置空气腔、排气管和弹簧,通过打开排气管,然后第二密封板可以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进一步的可以使支撑筒中的气体从排气筒中排出来,从而解决了船舶行驶过程中由于风浪影响造成船体摇晃,使得摇晃过程中救生圈与船体产生碰撞摩擦的问题。2、该船舶救生圈固定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密封板、第一密封圈和竖筒,从而使第一密封板移动的时候使气体不会进入到第一密封板的上方,然后通过设置第二密封板、第二密封圈和支撑筒,进一步的通过第二密封圈的密封性,从而使气体进入到支撑筒使可以使第二密封板进行移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右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竖筒和支撑筒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竖筒和支撑筒右视剖视示意图。其中,1安装板、2空心腔、3排气管、4连通管、5出气管、6竖筒、7固定板、8第一单向阀、9第一密封板、10推杆、11第二单向阀、12支撑筒、13弧形板、14第二密封板、15活动杆、16弹簧、17固定夹、18第一密封圈、19第二密封圈、20环形挡板、21按压板、22进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船舶救生圈固定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安装板1,安装板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空心腔2,空心腔2的右侧壁插接有排气管3,且空心腔2的外壁插接有连通管4和出气管5,且连通管4远离空心腔2的一端套接有竖筒6,且竖筒6的外表面套接有固定板7,进一步的固定板7可以对竖筒6进行支撑,固定板7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在安装板1的右侧面上,连通管4位于竖筒6和空心腔2之间的外表面插接有第一单向阀8,进一步的通过第一单向阀8,从而使通过连通管4中的气体只能进行单向移动,竖筒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密封板9,且第一密封板9的外表面与竖筒6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一密封板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推杆10,通过推杆10,可以使第一密封板9进行上下移动,且推杆10向上移动贯穿竖筒6的上壁,竖筒6的外表面位于第一密封板9下方的位置插接有进气管22,且进气管22位于竖筒6外部的位置安装有第二单向阀11,通过进气管22可以向竖筒6中补充新的空气。出气管5远离空心腔2的一端套接有支撑筒12,且支撑筒12的外表面套接有弧形板13,进一步的通过弧形板13可以对支撑筒12进行支撑,且弧形板13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在安装板1的左侧面上,且支撑筒1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密封板14,通过气体进入到支撑筒12中,从而可以使第二密封板14进行移动,且第二密封板14的外表面与支撑筒12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二密封板14远离出气管5的一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杆15,且活动杆15向支撑筒12远离出气管5的一端延伸至支撑筒12的外部,且活动杆15位于支撑筒12内部一端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16,进一步的通过弹簧16,可以使第二密封板14进行复位,且弹簧16的两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密封板14与支撑筒12的内壁上,活动杆15位于支撑筒12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夹17,通过固定夹17,从而可以对救生圈进行固定,出气管5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出气管5以空心腔2的圆心为圆心呈圆形阵列分布,从而通过三个固定夹17可以将救生圈固定牢固,第一密封板9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密封圈18,且第一密封圈18的外表面与竖筒6的内壁滑动连接,通过第一密封圈18,可以使第一密封板9移动的时候使气体进入到空心腔2中,第二密封板1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圈19,且第二密封圈19的外表面与支撑筒12的内壁滑动连接,通过第二密封圈19,从而使气体进入到支撑筒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舶救生圈固定装置,包括安装板(1),其特征在于:安装板(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空心腔(2),空心腔(2)的右侧壁插接有排气管(3),且空心腔(2)的外壁插接有连通管(4)和出气管(5),且连通管(4)远离空心腔(2)的一端套接有竖筒(6),且竖筒(6)的外表面套接有固定板(7),固定板(7)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在安装板(1)的右侧面上,连通管(4)位于竖筒(6)和空心腔(2)之间的外表面插接有第一单向阀(8),竖筒(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密封板(9),且第一密封板(9)的外表面与竖筒(6)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一密封板(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推杆(10),且推杆(10)向上移动贯穿竖筒(6)的上壁,竖筒(6)的外表面位于第一密封板(9)下方的位置插接有进气管(22),且进气管(22)位于竖筒(6)外部的位置安装有第二单向阀(11);/n出气管(5)远离空心腔(2)的一端套接有支撑筒(12),且支撑筒(12)的外表面套接有弧形板(13),且弧形板(13)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在安装板(1)的左侧面上,且支撑筒(1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密封板(14),且第二密封板(14)的外表面与支撑筒(12)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二密封板(14)远离出气管(5)的一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杆(15),且活动杆(15)向支撑筒(12)远离出气管(5)的一端延伸至支撑筒(12)的外部,且活动杆(15)位于支撑筒(12)内部一端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16),且弹簧(16)的两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密封板(14)与支撑筒(12)的内壁上,活动杆(15)位于支撑筒(12)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夹(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救生圈固定装置,包括安装板(1),其特征在于:安装板(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空心腔(2),空心腔(2)的右侧壁插接有排气管(3),且空心腔(2)的外壁插接有连通管(4)和出气管(5),且连通管(4)远离空心腔(2)的一端套接有竖筒(6),且竖筒(6)的外表面套接有固定板(7),固定板(7)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在安装板(1)的右侧面上,连通管(4)位于竖筒(6)和空心腔(2)之间的外表面插接有第一单向阀(8),竖筒(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密封板(9),且第一密封板(9)的外表面与竖筒(6)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一密封板(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推杆(10),且推杆(10)向上移动贯穿竖筒(6)的上壁,竖筒(6)的外表面位于第一密封板(9)下方的位置插接有进气管(22),且进气管(22)位于竖筒(6)外部的位置安装有第二单向阀(11);
出气管(5)远离空心腔(2)的一端套接有支撑筒(12),且支撑筒(12)的外表面套接有弧形板(13),且弧形板(13)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在安装板(1)的左侧面上,且支撑筒(1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密封板(14),且第二密封板(14)的外表面与支撑筒(12)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二密封板(14)远离出气管(5)的一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杆(15),且活动杆(15)向支撑筒(12)远离出气管(5)的一端延伸至支撑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晶
申请(专利权)人:舟山市百舸船舶设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