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复旦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内嵌电感的TSV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89345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6: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嵌电感的TSV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在硅衬底中刻蚀形成通孔,在通孔内部交替沉积屏蔽介质和金属电极,其中电感由多层以S形相连接的金属电极构成;在电感表面依次沉积隔离介质、铜扩散阻挡层和铜籽晶层,并电镀铜金属层,其中铜扩散阻挡层、铜籽晶层和铜金属层构成TSV互连结构,用于连通上下芯片。TSV结构不仅充当芯片之间垂直互连的导电通道,同时还作为电感的基底,有效增大了电感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嵌电感的TSV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集成电路封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嵌电感的TSV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的高速发展,微电子封装技术逐渐成为制约半导体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实现电子封装的高密度化,获得更优越的性能和更低的总体成本,技术人员研究出一系列先进的封装技术。其中三维封装技术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以及较高的可靠性,同时能实现较高的封装密度,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高速电路以及小型化系统中。硅通孔(TSV)技术是三维集成电路中堆叠芯片实现互连的一种新技术,通过在硅圆片上制作出许多垂直互连TSV结构来实现不同芯片之间的电互连。TSV技术能够使芯片在三维方向堆叠的密度最大、芯片之间的互连线最短、外形尺寸最小,并且大大改善芯片速度和低功耗的性能,是目前电子封装技术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种技术。然而目前所制备的TSV结构,其功能局限在作为上下芯片之间的互连通道,并没有其它的功能。由于TSV结构具有较大的深宽比,所以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这是制备高数值电感的良好基底。作为集成电路中一种重要的无源器件,电感可以用于制作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嵌电感的TSV结构,其特征在于,/n包括:/n硅衬底(200),其形成有通孔;/n电感,由多层以S形相连接的金属电极构成,覆盖所述通孔表面;各层金属电感之间形成有屏蔽介质,且所述电感与所述通孔表面间形成有屏蔽介质;/nTSV互连结构,包括铜扩散阻挡层(204)、第一铜籽晶层(205)以及铜金属层(206),形成在所述通孔的侧壁,其中,所述第一铜籽晶层(205)覆盖所述铜扩散阻挡层(204)表面;所述铜金属层(206)覆盖所述第一铜籽晶层(205)表面,并完全填充所述通孔;/n第一隔离介质(203),形成在所述电感与所述TSV互连结构之间;/n第一沟槽结构,贯穿所述第一隔离介质(20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嵌电感的TSV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
硅衬底(200),其形成有通孔;
电感,由多层以S形相连接的金属电极构成,覆盖所述通孔表面;各层金属电感之间形成有屏蔽介质,且所述电感与所述通孔表面间形成有屏蔽介质;
TSV互连结构,包括铜扩散阻挡层(204)、第一铜籽晶层(205)以及铜金属层(206),形成在所述通孔的侧壁,其中,所述第一铜籽晶层(205)覆盖所述铜扩散阻挡层(204)表面;所述铜金属层(206)覆盖所述第一铜籽晶层(205)表面,并完全填充所述通孔;
第一隔离介质(203),形成在所述电感与所述TSV互连结构之间;
第一沟槽结构,贯穿所述第一隔离介质(203)和各层金属电极和屏蔽介质,使底层金属电极漏出;第二沟槽结构,贯穿所述第一隔离介质(203),使顶层金属电极漏出;
电感的第一端金属接触,包括覆盖所述第一沟槽结构表面的第一粘附层(207),覆盖所述第一粘附层(207)的第二铜籽晶层(208),以及覆盖所述第二铜籽晶层(208)的第一端金属接触凸点(210);
电感的第二端金属接触,包括覆盖所述第二沟槽结构表面的第一粘附层(207),覆盖所述第一粘附层(207)的第二铜籽晶层(208),以及覆盖所述第二铜籽晶层(208)的第二端金属接触凸点(211);
第二隔离介质(213),覆盖除TSV互连结构底部外的所述硅衬底(200)的背面;
TSV互连结构的顶部金属接触,包括第一粘附层(207),第二铜籽晶层(208,和顶部金属接触凸点(212),覆盖所述TSV互连结构的顶部;
TSV互连结构的底部金属接触,包括第二粘附层(214),第三铜籽晶层(215),和底部金属接触凸点(216),覆盖所述TSV互连结构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电感的TSV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介质为SiO2、Si3N4、SiON、SiCOH、SiCOFH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电感的TSV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电极为TaN、TiN、WN、MoN、Ni和Ru的至少一种。


4.一种内嵌电感的TSV结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刻蚀硅衬底(200)形成硅盲孔,并在所述硅盲孔表面交替沉积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宝陈琳孙清清张卫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上海集成电路制造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