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气遮光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6113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透气遮光面料,属于纺织面料生产技术领域,包括第一遮光透气层、透气连接层、第二遮光透气层,所述第一遮光透气层与第二遮光透气层对称安装于透气连接层的两侧,所述第一遮光透气层与第二遮光透气层均设置有遮光部、透气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遮光部和透气部的位置,起到遮光效果的同时保证透气效果,通过透气连接层保证遮光透气层与第二遮光透气层之间空气流动效果,同时遮光部和透气部的位置相互错开,从而避免光线通过遮光透气层上的透气部直接照射到第二遮光透气层上的透气部,进而保证面料整体遮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气遮光面料
本技术公开一种透气遮光面料,属于纺织面料生产

技术介绍
面料是人们生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如广泛用于制作衣服、装物袋、台布和床上用品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仅满足普通面料的作用,对其外在美观度及其附加功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部分面料为起到遮光效果,都是采用高密度编织形成遮光效果,其整体结构只有一大块片状结构。为了提升其遮光效果,所以密度高,但是造成其透气性能也相对较差,无法进行空气流通,容易造成闷热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透气遮光面料,通过透气连接层保证遮光透气层与第二遮光透气层之间空气流动效果,同时遮光部和透气部的位置相互错开,从而避免光线通过遮光透气层上的透气部直接照射到第二遮光透气层上的透气部,进而保证面料整体遮光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透气遮光面料,包括第一遮光透气层、透气连接层、第二遮光透气层,所述第一遮光透气层与第二遮光透气层对称安装于透气连接层的两侧,所述第一遮光透气层与第二遮光透气层均设置有遮光部、透气部,所述遮光部与透气部均设置有若干个,并且所述遮光部与透气部间隔分布,所述第一遮光透气层上遮光部和透气部的位置与第二遮光透气层上遮光部和透气部的位置相互错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遮光部和透气部的位置,起到遮光效果的同时保证透气效果,通过透气连接层保证遮光透气层与第二遮光透气层之间空气流动效果,同时遮光部和透气部的位置相互错开,从而避免光线通过遮光透气层上的透气部直接照射到第二遮光透气层上的透气部,进而保证面料整体遮光效果。优选的,所述第一遮光透气层与第二遮光透气层均采用经纱股和纬纱股编织而成的间隔搭接形成条纹的遮光部和透气部,每股所述纬纱股由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交缠而成,所述经纱股包括第一经纱、上层经纱和下层经纱,在遮光部处,所述第一经纱和纬纱股采用压一过一的方式相互交织成单层组织结构,在透气部处,经纱股的上层经纱和下层经纱分别与第二纬纱和第一纬纱相互交织成上层组织和下层组织复合的双层组织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经纱股和纬纱股之间的配合,实现遮光部与透气部间隔分布的效果。优选的,所述第一纬纱与第二纬纱均采用莱卡纤维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莱卡纤维具有良好的弹性恢复性能,赋予第一纬纱与第二纬纱良好的弹性恢复性能。优选的,所述上层经纱与下层经纱均采用竹纤维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竹纤维具有良好的抗菌杀菌效果,赋予上层经纱与下层经纱良好的抗菌杀菌效果。优选的,所述第一遮光透气层和第二遮光透气层远离透气连接层的一侧上均设置有滚筒印花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滚筒印花层提高面料的整体美观性。优选的,所述透气连接层包括经线、纬线,所述纬线采用每过两根经线,或压两根经线,再压两根经线或过两根经线的方式循环编织而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经线、纬线之间的配合,在保证透气连接层整体结构强度的同时提高透气性。优选的,所述经线与纬线均采用中空纱线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中空纱线结构存储空气,能为经线和纬线带来轻质弹性、良好透湿性以及舒适的保暖效果。优选的,所述经线与纬线均采用尼龙纤维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尼龙纤维具有良好的弹性恢复性能,赋予经线与纬线良好的弹性恢复性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遮光部和透气部的位置,起到遮光效果的同时保证透气效果,通过透气连接层保证遮光透气层与第二遮光透气层之间空气流动效果,同时遮光部和透气部的位置相互错开,从而避免光线通过遮光透气层上的透气部直接照射到第二遮光透气层上的透气部,进而保证面料整体遮光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透气遮光面料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面料的内部结构;图2为本技术第一遮光透气层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经纱股和纬纱股之间的连接方式;图3为本技术透气连接层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透气连接层的内部结构;图4为本技术经线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经线的中空纱线结构。附图标记:1、滚筒印花层;2、第一遮光透气层;3、透气连接层;4、第二遮光透气层;5、纬线;6、遮光部;7、透气部;8、纬纱股;9、第一纬纱;10、第二纬纱;11、第一经纱;12、上层经纱;13、下层经纱;14、经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纺织面料生产
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透气遮光面料,包括第一遮光透气层2、透气连接层3、第二遮光透气层4,第一遮光透气层2与第二遮光透气层4对称安装于透气连接层3的两侧,并且第一遮光透气层2和第二遮光透气层4远离透气连接层3的一侧上均设置有滚筒印花层1,利用滚筒印花层1提高面料的整体美观性,第一遮光透气层2与第二遮光透气层4均采用经纱股和纬纱股8编织而成的间隔搭接形成条纹的遮光部6和透气部7,每股纬纱股8由第一纬纱9和第二纬纱10交缠而成,经纱股包括第一经纱11、上层经纱12和下层经纱13,在遮光部6处,第一经纱11和纬纱股8采用压一过一的方式相互交织成单层组织结构,利用压一过一的方式增大第一经纱11和纬纱股8之间的连接连接密度,从而保证遮光部6的遮光效果,同时在透气部7处,经纱股的上层经纱12和下层经纱13分别与第二纬纱10和第一纬纱9相互交织成上层组织和下层组织复合的双层组织结构,利用形成上层组织和下层组织,从而减小透气部7的整体结构的紧密性,进而提高透气部7的透气性,保证空气流动效果,使得第一遮光透气层2和第二遮光透气层4具有部分遮光、部分透气的效果,并且第一遮光透气层2上遮光部6和透气部7的位置与第二遮光透气层4上遮光部6和透气部7的位置相互错开,使得当光线通过第一遮光透气层2上的透气部7直接照射到第二遮光透气层4时,光线是照射在第二遮光透气层4的遮光部6上,利用遮光部6避免光线透过第二遮光透气层4,进而保证面料整体遮光效果。第一纬纱9与第二纬纱10均采用莱卡纤维制成,莱卡纤维具有良好的弹性恢复性能,赋予第一纬纱9与第二纬纱10良好的弹性恢复性能,进而提高第一遮光透气层2和第二遮光透气层4的整体弹性效果,同时利用透气部7的双层组织结构对空气进行层层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气遮光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遮光透气层(2)、透气连接层(3)、第二遮光透气层(4),所述第一遮光透气层(2)与第二遮光透气层(4)对称安装于透气连接层(3)的两侧,所述第一遮光透气层(2)与第二遮光透气层(4)均设置有遮光部(6)、透气部(7),所述遮光部(6)与透气部(7)均设置有若干个,并且所述遮光部(6)与透气部(7)间隔分布,所述第一遮光透气层(2)上遮光部(6)和透气部(7)的位置与第二遮光透气层(4)上遮光部(6)和透气部(7)的位置相互错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气遮光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遮光透气层(2)、透气连接层(3)、第二遮光透气层(4),所述第一遮光透气层(2)与第二遮光透气层(4)对称安装于透气连接层(3)的两侧,所述第一遮光透气层(2)与第二遮光透气层(4)均设置有遮光部(6)、透气部(7),所述遮光部(6)与透气部(7)均设置有若干个,并且所述遮光部(6)与透气部(7)间隔分布,所述第一遮光透气层(2)上遮光部(6)和透气部(7)的位置与第二遮光透气层(4)上遮光部(6)和透气部(7)的位置相互错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遮光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透气层(2)与第二遮光透气层(4)均采用经纱股和纬纱股(8)编织而成的间隔搭接形成条纹的遮光部(6)和透气部(7),每股所述纬纱股(8)由第一纬纱(9)和第二纬纱(10)交缠而成,所述经纱股包括第一经纱(11)、上层经纱(12)和下层经纱(13),在遮光部(6)处,所述第一经纱(11)和纬纱股(8)采用压一过一的方式相互交织成单层组织结构,在透气部(7)处,经纱股的上层经纱(12)和下层经纱(13)分别与第二纬纱(10)和第一纬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俊杰林增顺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联兴发针织织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