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复合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7871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抑制由缝缩缝制引起的皱褶的产生的车辆用复合材料。该车辆用复合材料将表皮材料与聚氨酯泡沫片层叠而成,表皮材料具有在进行缝制时一边维持表面的平滑状态一边能够追随由缝制引起的变形的游动间隙构造。表皮材料是由经纱和纬纱形成的织物,作为经纱和/或纬纱使用总纤度不同的两种以上的纱线来构成游动间隙构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复合材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表皮材料和聚氨酯泡沫片层叠而成的车辆用复合材料。
技术介绍
车辆座席等表皮材料由于要求耐久性而不直接使用素材,以加工为各种形态的复合材料的方式使用。以往在这种车辆用复合材料中作为表皮材料使用织物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磨损而实施在织物的背面涂布树脂的背衬处理。但是,对于地球环境的负荷减少的意识提高等与从车辆排出的二氧化碳的削减直接相关的车辆的轻量化变为重要的课题,对于车辆用复合材料也要求进一步的轻量化。例如,存在省略以往的背衬处理而轻量化的车辆用复合材料(参见引用文献1)。在引用文献1的车辆用复合材料中,通过在作为表皮材料的织物上层叠聚氨酯泡沫片,从而即使不进行背衬处理也能够防止织物表面的纱线的磨损并实现适合于车辆用复合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84607号公报然而,在沿着座席形状将车辆用复合材料缝制为立体形状的情况下,使用以将不同长度的复合材料对齐的状态一边使一方的复合材料收缩一边进行缝制的“缝缩缝制”。在缝缩缝制中,成为缝缩对象的复合材料从原尺寸到缝缩后的尺寸的缩小率(以下称为“缝缩率”。)越大则形成弧度越大的立体形状,但在收缩侧的复合材料中表皮材料容易扭曲而产生皱褶。就车辆内装用途而言美观也是重要的要素,因此要求车辆用复合材料能够通过缝缩率大的缝缩缝制来缝制为立体形状而不易形成由缝缩引起的皱褶的特性。但是,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复合材料主要着眼于轻量性及耐久性而未考虑由缝缩缝制引起的皱褶的产生。<br>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由缝缩缝制引起的皱褶的产生的车辆用复合材料。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上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复合材料的特征结构在于,其为将表皮材料与聚氨酯泡沫片层叠而成的车辆用复合材料,所述表皮材料具有在进行缝制时一边维持表面的平滑状态一边能够追随由缝制引起的变形的游动间隙构造。根据该结构的车辆用复合材料,在将两个复合材料对齐进行缝缩缝制时,表皮材料具有一边维持其表面的平滑状态一边能够追随由缝制引起的变形的游动间隙构造,因此在通过与座席的弯曲形状等对应的缝缩缝制而一方的复合材料收缩的情况下,该表皮材料的变形被游动间隙构造吸收,能够抑制皱褶的产生。优选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复合材料的基础上,所述表皮材料是由经纱和纬纱形成的织物,作为所述经纱和/或所述纬纱,使用总纤度不同的两种以上的纱线来构成所述游动间隙构造。根据该结构的车辆用复合材料,表皮材料是由经纱和纬纱形成的织物,作为经纱和/或纬纱使用总纤度不同的两种以上的纱线而在相互邻接的总纤度不同的纱线间构成游动间隙构造,因此与缝缩缝制相伴的表皮材料的变形由该游动间隙构造恰当地吸收。优选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复合材料的基础上,所述经纱的总纤度为150~300丹尼尔,所述纬纱的总纤度为100~450丹尼尔。根据该结构的车辆用复合材料,经纱及纬纱的总纤度处于上述范围内,从而表皮材料成为具有游动间隙构造的具有厚度的织物,能够更恰当地抑制由缝缩缝制引起的皱褶的产生。优选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复合材料的基础上,以在所述经纱中总纤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50丹尼尔以上的方式,选择所述总纤度不同的两种以上的纱线,以在所述纬纱中总纤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100丹尼尔以上的方式选择所述总纤度不同的两种以上的纱线。根据该结构的车辆用复合材料,经纱及纬纱的总纤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处于上述范围内,从而恰当地在总纤度不同的纱线间形成游动间隙构造,能够更恰当地吸收与缝缩缝制相伴的表皮材料的变形。优选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复合材料的基础上,所述经纱的制品密度为70~250根/25.4mm,所述纬纱的制品密度为55~160根/25.4mm。根据该结构的车辆用复合材料,经纱及纬纱的制品密度处于上述范围内,从而变为邻接的纱线的间隔适合于形成游动间隙构造的材料。优选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复合材料的基础上,所述经纱和/或所述纬纱中的纱线的浮纱根数为10根以下。根据该结构的车辆用复合材料,纱线的浮纱根数处于上述范围内,从而能够使纱线的游动性成为恰当的状态,因此能够维持适合于车辆内装用的强度及耐久性。优选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复合材料的基础上,所述经纱和/或所述纬纱为交织加工纱。根据该结构的车辆用复合材料,由于经纱和/或纬纱交织加工纱,因此能够在邻接的纱线间使游动间隙构造形成得很大以更恰当地抑制皱褶的产生。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10中使用的双层组织的组织图。图2是实施例11~25中使用的单层组织的组织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复合材料。但本专利技术并非意在限定于以下结构。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复合材料为在表皮材料的背面层叠由聚氨酯泡沫片构成的衬里材料并一体化而成的材料。[表皮材料]表皮材料具有在进行缝缩缝制时一边维持表面的平滑状态一边能够追随由缝制引起的变形的游动间隙构造。在此,“平滑状态”表示表面基本不存在皱褶、卷曲等能够目视的凹凸形状,对于由素材的组织形成的纤维间格子、由多孔质构造形成的孔等微细的凹凸形状,在能够通过目视判断作为素材整体平滑的情况下设为处于平滑状态。另外,“游动间隙构造”表示素材的组织、构造一边大致维持相对的位置关系一边在一定范围内容许移动或变形的构造(所谓的“松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复合材料通过表皮材料具备的游动间隙构造吸收与缝缩缝制相伴的表皮材料的变形,从而抑制皱褶的产生的特性(以下称为“缝缩性”。)提高。作为表皮材料能够举出织物、编织物、无纺布等布帛,特别是优选织物。作为织物的组织,例如能够举出平纹、斜纹及缎纹三维组织、三维组织的变化组织、梨地纹等特殊组织、将这些组织的两种以上组合而成的混合组织、以及双层组织及三层组织等多层组织,特别是优选容易将织物织造得较厚的双层组织。另外,对于组织,优选形成纱线的最长上浮的浮纱根数(以下称为“最大浮纱根数”)在经纱和/或纬纱中为2根以上10根以下。若最大浮纱根数处于上述范围,则能够使纱线的松动性成为恰当的状态,因此能够维持适合于车辆内装用的强度及耐久性。若最大浮纱根数为一根,则存在纱线变得难以活动而无法获得充分的缝缩性的可能。若最大浮纱根数超过10根,则存在纱线的松动性变得过大而车辆内装用复合材料的强度及耐久性变得不充分的可能。需要说明的是,纱线的上浮是指在织物的表侧的面连续浮出的纱线的长度、即纱线的所谓“浮沉”的上浮的部分。优选织物的厚度为0.5mm以上。若厚度为0.5mm以上,则织物容易形成游动间隙构造,能够获得缝缩性优异的车辆用复合材料。若织物的厚度小于0.5mm,则存在无法形成游动间隙构造的情况,存在无法获得充分的缝缩性的可能。优选织物中的经纱的制品密度(纬纱方向上25.4mm距离存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复合材料,其将表皮材料与聚氨酯泡沫片层叠而成,其中,/n所述表皮材料具有用于在进行缝制时一边维持表面的平滑状态一边能够追随由缝制引起的变形的游动间隙构造。/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20 JP 2019-1145041.一种车辆用复合材料,其将表皮材料与聚氨酯泡沫片层叠而成,其中,
所述表皮材料具有用于在进行缝制时一边维持表面的平滑状态一边能够追随由缝制引起的变形的游动间隙构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复合材料,其中,
所述表皮材料是由经纱和纬纱形成的织物,
作为所述经纱和/或所述纬纱,使用总纤度不同的两种以上的纱线来构成所述游动间隙构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复合材料,其中,
所述经纱的总纤度为150~300丹尼尔,
所述纬纱的总纤度为100~450丹尼尔。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和田尚大若月勇人中村利雄
申请(专利权)人:世联株式会社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